知识学习

首页 - 知识学习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时间:2023-08-30 11:05:09 A+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的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2.从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

2、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

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3.《望庐山瀑布》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

采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联想、想象的方法来写瀑布的磅礴气势。

3、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在内容和情感上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三首古诗的共同之处在于所描绘的都是深秋时节的景色。三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山行》描写了寒山、石径、人家、枫林、霜叶;《赠刘景文》描写的是荷、菊、橙、橘四种季节性景物;《夜书所见》则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篱落、灯火。三首诗在情感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山行》表达了诗人对深秋山林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赠刘景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夜书所见》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和寂寞的心情。

2.《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还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样?

《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我还知道秋天秋天的风,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吹。又到家家户户储存秋菜的季节了。大白菜、土豆、萝卜、冬瓜堆满了菜店的棚子。

3.《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风、秋江、秋灯、想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促织。

4、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

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

2.怎样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句诗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深切这同情,同时又从空间上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作者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之外的边塞,让读者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去回忆,体验、思考。

3.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

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4.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5、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想象九州不同时社会是什么样的?

想象到九州不同时土地荒芜,老百姓拖儿带女背井离乡,房屋倒塌,路边常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骨;入侵者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随意挥动着鞭子抽向正在做苦力的人身上,可是他们不敢怒也不敢言

2.《示儿》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尽早收复中原统一祖国领土的迫切心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 家祭无忘告乃翁。

3.由醉字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醉字我看到茶楼听曲的人入了迷,眯着眼睛,随着曲子摇着头,在桌子上用手敲着节拍,翘着的二郎腿一晃一晃的装点的精致的游船上飘出歌舞声、划拳声、嬉闹声,还有随风飘来的淡淡的香粉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4.《示儿》《题临安邸》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相不同之处?

两首诗都有望南宋重振圳风,收复失地,恢复大好河的期待,立意相同,但表达的方式不同。《示儿》是以悲写情,诗人在临终时还在关心着国家的统一,希望儿子在家祭的时候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题临安邸》以怒写情,通过对统治者沉迷于骄奢淫逸的生活,无所作为的讽刺,表达渴望国家统一的感情。

5.九州生气是怎样的?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国家安定,官员们挺胸抬头,兢兢业业,做事雷厉风行;老百姓居有定所,老有所养,少有所学;庄稼地里年轻人正在忙碌,庄稼长得茁壮 ,家里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6.《己亥杂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

这句诗表达诗人对现实不满,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的情感。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7.怎样理解《已亥杂诗》中的风雷万马齐暗两个词语?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和尖锐猛烈的改革。万马齐暗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6、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鉴 赏:① 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② 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问题归纳

1.想象九州不同时社会是什么样的?想象到九州不同时土地荒芜,老百姓拖儿带女背井离乡,房屋倒塌,路边常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骨;入侵者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随意挥动着鞭子抽向正在做苦力的人身上,可是他们不敢怒也不敢言

2.《示儿》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哪一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尽早收复中原统一祖国领土的迫切心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 家祭无忘告乃翁。

3.九州生气是怎样的?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国家安定,官员们挺胸抬头,兢兢业业,做事雷厉风行;老百姓居有定所,老有所养,少有所学;庄稼地里年轻人正在忙碌,庄稼长得茁壮 ,家里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7、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你从哪里看出我是个胆小的孩子?

从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以看出我是个胆小的孩子。

2.我不想去散步,爸爸为什么一定要拉着我去?

  爸爸希望我变得勇敢。

3.夜晚既然很黑,为何还能看到小鸟睡觉呢?

因为我变成了勇敢的孩子,逐渐地发现了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4.我真的看见了小鸟睡觉吗?

  天黑了,是不容易看见小鸟睡觉的。这是我在想象,表达了我对夜景的喜爱。

8、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的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2.从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

9、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千仞 九仞

岳 yu 五岳 岳父

摩 m 摩擦 按摩

遗 y 遗忘 遗憾

涕 t 鼻涕 涕泪

巫 wū 巫婆 女巫

10、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注释】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指黄河。

五千仞(r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11、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从军行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作者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赏析

《从军行》总共有7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一二两句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同时又渗透了诗人王昌龄丰富复杂的感情:戍(sh)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金甲尽管穿到磨破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被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12、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哪个字贯穿全诗始终?作者是如何描写喜悦之情的?

喜字贯串全诗。作者通过涕泪满衣裳愁何在喜欲狂等描写,把自已惊喜、激动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诗的尾联是实写还是虚写?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是虚写。作者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的词语,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3.为什么说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杜甫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国事在他眼里最重要,遇到国家收复疆土,击败叛军自然是生平最大的一件快事。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13、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的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2.从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

14、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边塞的辽阔景象,通过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同时,开阔、萧索的景色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诗的后两句以戍边将士的口吻发声抒发了他们的豪情壮志。黄沙突出了战场的环境特点,历经百战而穿金甲,则将戍边时间的漫长及战斗的频繁、激烈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将士的报国之志却没有因此而消磨,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在身经百战之后,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全诗将意蕴丰富的环境描写和宏伟豪迈的感情抒发融为一体,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15、五年级下册第6课景阳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6课景阳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酒家为何给店取名为三碗不过冈?武松知道真的有虎,他为什么还执意上冈?

因为酒家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凡是客人到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

的山冈,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武松之所以执意上冈,一是怕店家耻笑自己,二是对自己战胜老虎有很大的信心,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

2.老虎是怎样进攻武松的?这样详细写老虎的目是什么?

老虎的进攻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详细写虎是为了写人,以虎的凶猛衬托出人的勇猛。

3.文中多次用了闪这个动词,你觉得能不能换成躲?为什么?

面对老虎的凶猛进攻,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一个接一个的闪字,乍看起来,好像轻描淡写,又是重复雷同,其实,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不能换成躲字,因为闪字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武松在遭遇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三是闪指主动地躲过,如果换用躲字,则会显得很被动。

4.从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这段话具体详细地描绘了武松赤手空拳勇斗老虎的经过。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5.在打虎事件中,作者是怎样塑造武松这一人物的?

作者通过武松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塑造的。

6.除了打虎,作者在开始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打虎有什么关系?

1-4自然段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这些内容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对武松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打虎作了铺垫。

7.武松打虎是为民除害吗?为什么?

是。因为这只吊睛白额大虫一到天晚就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二三十条大汉性命。武松打死它,可以说是为民除掉了一害。

8.第9自然段写老虎扑人,武松沉着应对,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出了什么?

答: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扑掀剪是老虎进攻的三招,这些动作把老虎的凶猛、让人生畏的气势显露无遗。武松用三闪沉着应对,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体现了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9.通过全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通过全文,我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武功高强、豪爽倔强、无所畏惧的武松。

16、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答: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③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

答:写了两件件趣事:第一件事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第二件事是在古柳下面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还要写那些童年趣事呢?

答: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赏月等都跟月亮有关,通过写这些铭刻在作者记忆中的童年趣事,表达出他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

4、本文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答:(1)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拿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17、五年级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花园里面有什么昆虫?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些昆虫的?

答:花园里有蝴蝶、蜻蜓、蚂蚱、蜜蜂。作者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2、十七段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一段中反复出现的是愿意就这两个词。作者反复运用这些词语,表面上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其实是作者把自己的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心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面,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借景抒情,清新自然。

3、我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呢?

答:(1)园子给了我自由。我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玩耍,即使是瞎闹也不会受到责备。

(3) 园子给了我快乐。这里有我喜欢的昆虫、花鸟、植物,这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活力的,是我喜欢的环境。

18、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金字塔夕照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金字塔夕照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夕阳、田野、沙漠都是金色,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那古老的金字塔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由此看出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2.第二自然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第二自然段是按照先整体后局部然后再到整体的顺序写的。

19、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前两句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②后两句写孩子玩得正高兴时突然冰块落到地上,发出如玻璃碎裂的声音。忽作玻璃碎地声一句,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清脆的声音,看到了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诗中从三个方面上描写稚子弄冰的情:形色泽上,金盘彩丝穿银冰;形态上,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铮 ;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20、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21、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的前两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夏日的农忙?

一是时间上,昼夜忙个不停;二是内容上,既要耘田又要绩麻;三是劳动者,村庄儿女,各忙其事。

2.诗的后两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也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22、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前两句写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两个满字,写出了仲夏时节的景物特点,描绘了景色的生机勃勃;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来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将山写活了;一个漫字,写出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生动形象。

后两句写人。与前两句恬静相比,这两句描绘得生动活泼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23、五年级下册第14课刷子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年级下册第14课刷子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从这篇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手艺人必须有真本事,真本事是精益求精、勤学苦练得来的。

2.刷子李高超的技艺表现在什么地方?作者是怎样写出他的技艺高超的?

刷墙时必穿一身黑衣,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刷出的墙均匀平实,坐在他刷过的屋子里如同升天般美。作者从两方面写出了他的技艺高超:一是直接描写他刷浆时的衣着以及刷浆时的动作来表现;二是通过徒弟曹小三从半信半疑到佩服,再到失望,最后深受震撼的心理活动变化来间接突出。

3.你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1)刷子李确有绝活,这一绝活,若不是曹小三亲眼所见,绝不会相信是真的。(2)刷子李有此绝活是自我挑战、不断磨炼的结果。(3)刷子李的所言所行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受益匪浅。

24、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一五九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的风雨;第二个风雨指在生活中挫折、不引起的不快乃至痛苦的心情。

2.诗中巢和母亲的怀有什么关系?

在这里诗人选取了巢这个意象,非常贴切。当天上的风雨来时,鸟儿会躲到它的巢中;当孩子心中的风雨来时,她会躲到母亲的怀里,母亲温暖的怀抱永远是最安全的地方,会像安全的巢一样庇护我。这首诗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25、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七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七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这首诗讴歌的对象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童趣(往事),诗中写我在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倾听母亲讲述儿时的趣事。

2.诗中这些事是哪些事?这些事为什么令诗人回忆?

指儿时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菜园里,藤萝垂挂在廊亭边,我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着她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倾听母亲讲述生活中的趣事。这一切都带给我童年的快乐。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述儿时难以忘怀的往事,表达了诗人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母亲的依恋。

26、四年级下册第4课三月桃花水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4课三月桃花水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从春天的明镜里我们看到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我们看到了:燕子翅膀裹着白云垂柳如烟如雾水底浮起花瓣水底浮起红莲。给我的印象是河水干净、纯洁、清澈、明亮。

27、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题四时田园杂兴是什么意思?

四时指一年四季,田园指农村,杂兴指有感而发的兴致。意思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日长篱落无人过让我们看到正午时分幽静的景象,这是静景描写。而那蜻蜓蛱蝶飞更显得田野静悄悄的,这是动景描写。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静中有动,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

28、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的行人,个个都是断魂般地落魄。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可以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问题归纳:

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29、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30、三年级下册第3课荷花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3课荷花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作者看荷花的时候,为什么会把自己也想象成荷花?

因为面对这满池美丽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鱼共语。

2.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描写得更是淋漓尽致。

3.作者观赏荷花时产生了怎样的想象?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象?

想象: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所以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荷花,快乐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1、三年级下册第2课燕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2课燕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本文的题目是《燕子》,为什么要写美丽的春景?

描写春景是为了交代燕子活动的背景。春天有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黄的白的花,青的草,绿的叶这已经是烂漫无比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就是在美丽的春光中活动的,进一步突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无限生机。

2.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把这样美丽的景象比作图画,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赞美了象征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32、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28课枣核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枣核为什么反复在驴耳朵里吆喝?

枣核反复在驴耳朵里吆喝,不断地折腾衙役,是让衙役困乏和大意,这样,呀真的迁走牲口时,也就不会遇到麻烦了,体现了枣核的聪明机智。

2.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枣核不仅勤快、聪明、动作灵敏而且敢作敢当,是个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33、三年级下册第27课漏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27课漏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漏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老公公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怕漏雨;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所以用引号引起来。

2.贼和老虎遇见了几次漏?结果怎样?

贼和老虎遇见了两次漏对方,第一次把对方吓跑了,第二次把对方吓昏了。

3.为什么把贼比作粘胶,把老虎比作旋风呢?

因为此时老虎和贼都把对方当做漏,心里特别害怕。老虎想摆脱贼觉得贼粘在自己身上甩不掉,而贼一心想着老虎要把它驮回家再吃,觉得老虎跑得很快就像旋风一样。这样的比喻很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

4.老虎和贼为什么那么害怕漏?

因为他们都误会漏是可怕的怪物;做贼心虚。

34、三年级下册第20课肥皂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20课肥皂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围绕肥皂泡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梦幻泡泡

2.作者围绕吹肥皂泡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作者围绕玩吹肥皂泡写了做肥皂水、吹泡泡、欣赏泡泡和产生的联想四个方面的内容。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肥皂泡的美丽?

作者从肥皂泡的形态多姿、颜色多彩、变化多样等方面描写了肥皂泡的美丽。

35、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梅子、小溪、绿阴、黄鹂。

2.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句诗写了什么?

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36、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37、三年级下册第13课花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3课花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中运用了哪些技法描写九种花的开放?作用是什么?

拟人的修辞方法和多样的句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各种花开放的动态画面生动具体;多样的句式使课文的语言生动有趣,不单调。

2.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第一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列举了九种花开放的时间,充分说明了作者的发现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花开放时的动态画面,多样的句式使课文显得生动有趣,不单调。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3.读了第二自然段,想想昙花为什么会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自然段以昙花为例说明植物开花的时间受温度、湿度、光照限制。昙花的花瓣娇嫩,白天光照太强,深夜气温过低,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所以它在温度、湿度、光照的限制下只能九点左右含笑一现。这段话还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昙花的美丽。

4.本文的题目是《花钟》,为什么没有直接写花钟,而是先写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和原因?

因为花钟是根据花开放的时间顺序而制作的。作者先介绍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和原因,是为最后写花钟的修建提供依据。

38、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39、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的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赞美柳树。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作剪刀,柳叶尖尖的、细细的,就像剪刀剪出来的一样,十分生动形象,同时也显示出了春风的威力和神奇。

40、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西湖六月的风光与其他时节有什么不同?

六月的西湖荷叶碧绿,无边无际;荷花盛开,艳丽无比。

2.诗人抓住这盛夏时节特有的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41、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描写的景物有鸣叫的黄鹂、翠绿的柳树、飞翔的白鹭、蔚蓝的天空、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和停泊着的船只。

2.千秋和万里是整整一千年和万里吗?你还学过这样的诗句吗?

不是。这里的千和万都是虚数,运用了夸张的写法,写出了时间之久,距离之远。例: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前两句写动景,后两句写静景,使整首诗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