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1、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听课稿,分享质量守恒定律听课感受和记录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应用加深理解。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托盘天平(带砝码)、锥形瓶、红磷、火柴、细沙、气球、玻璃管、单孔塞。
2.学生用具:(1)托盘天平,烧杯、锥形瓶、橡胶塞、小试管;
(2)硫酸铜溶液、铁钉、碳酸钠粉末、稀盐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O2 P2O5,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表示为:Fe+CuSO4Cu+FeSO4。那么,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些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猜想、讨论]
[回答]
学生甲: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这很好,那么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于、等于,还是小于?我们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关系。
[活动与探究]
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如何变化?
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
[说明]教师演示实验一;学生实验分组进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二。
[注意事项]
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
2.红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
3.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玻璃管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
4.在铁与硫酸铜反应这个实验中,铁钉在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
[由学生陈述实验结果,不同意见进行补充]
[实验一]在白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看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不同意见]我们组的实验结果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略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可能是由于锥形瓶没有塞紧漏气所致。
[实验二]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实验中,用砂纸把铁打磨干净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看到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的铜析出;同时溶液的颜色也略有改变,由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用天平称量,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教师总结]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
量总和存在相等的关系。其实不仅仅这两个实验如此,无数的实验证明,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设问]有了前面的实验作基础,我们该如何去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呢?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回答](可分别叫多个学生进行陈述)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总结并板书]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思考]现有一反应A+BC,有10gA和5g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gA,B无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克?
[学生思考并讨论]
[答案]生成C的质量为12g,因为A还剩余3g,可见参见反应的A的质量为7g,B无剩
余,可见5gB全部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守恒定律,生成C的质量为7+5=12g。
[强调]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而不是有多少反应物,一定注意参加二字的真正含义。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是十八世纪的重要发现之一,它把对化学的学习由生成何种物质(即质的研究)引向生成多少物质(即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质量守恒定律是谁发现的,又是如何发现的呢?请阅读课本资料。
[学生阅读]
[补充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过了非常漫长的过程,很多科学家曾经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拉瓦锡是其中之一。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同样的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到了20世纪,这一定律得到充分发展,和能量守恒定律合称为质能守恒定律。
[教师]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它的发现,我们再从微观方面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在
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请看投影。
第二课时
[投影]展示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过程,从分子、原子角度进行分析。
[思考]从投影所展示的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思考、讨论]
[回答]从刚才投影所展示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的微观示意图过程,
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说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总结]大家回答得很好。从微观示意图展示过程以及前面所学的分子、原子知识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事实上是旧的分子破裂,原子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板书]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
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教师]到底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再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验证一下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
[活动与探究](分组进行实验)
1.蜡烛燃烧前后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是否相等?
[学生实验]
[陈述实验结果]
1.蜡烛燃烧前后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2.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也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
[教师]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呢?
[学生讨论]
[回答]1.在蜡烛燃烧这个实验中,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都是气体,挥发到了空气中,所以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种情况。
2.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这个实验中,因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实验装置未密闭,所以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种情况。
[追问]这两个反应到底遵守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
[回答]遵守。只要改进实验装置,就会出现正确的结果。
[追问]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呢?
[回答]1可以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比如红磷燃烧的装置。
[教师]我这里有一改进的蜡烛燃烧的装置,大家请看。
[课后思考]改进装置的具体措施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而且从微观角度理解了为什么所有的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从而把我们对化学的学习从质的研究引向量的研究。
[学习体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呢?请你谈谈。
[回答]1.任何一个定律的发现都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以实验为基础得出来的。
2.我很喜欢这种边操作,边观察,边思索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使我们得到更多的锻炼,真是受益匪浅。
3.进行科学研究时,若想得到很精确的结果,就必须改进实验装置,采取更为精确的装置进行实验。
4.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若也能及时思考并想办法进行实验,相信我们都会有一些惊
人的发现。
[总结]大家谈了各自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体会,这很好。大家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令我非
常佩服,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这种风格,在化学的海洋中徜徉。
[布置作业]习题1、2、3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存在3个不变,即
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2、雨点儿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雨点儿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
课堂上,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学生机会,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再来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1、在理解飘落这个词语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什么可以飘落的,孩子们说出了:树叶,雪花,花瓣等等。2、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认为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层层递进,即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这节课上完,总体感觉两个字:仓促。仓促在学生的词语认读检测上,仓促在对学生课文分角色朗读指导上,甚至连课题的板书都是右上倾斜的本节课还应适当调整课文内容的先后顺序,先教学大雨点到的地方后的变化,再教学小雨点到的地方的变化,花草从无到有,再从有到茂盛的变化过成,符合一年级小朋友对事物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理解雨水对花草作用,更有利于孩子理解。
有个别学生在朗读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儿化音读不太准,有的学生胆小不敢上台表演。另外,还要给予学生更多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要面向全体,要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等。
3、影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影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一:
1、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贴近他们生活,深受孩子们喜爱。
2、本次活动,目标设置得当,尊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幼儿跳跳就能达成新的认知目标。
3、本次活动过程井然有序,过渡环节自然,消除了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
4、在教师找幼儿影子,幼儿找其他幼儿的影子环节让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充分的互动了起来,活跃了课堂氛围。
5、在找影子环节,让幼儿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反思二:
公开展示课是学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动研究的一个方面,它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对于我来说,教学生涯的第一堂公开课,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次公开展示课我选择的课题是《影子》的第一课时部分。课文是一首儿歌,它以简单、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说出本课课题,再讲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学生都很有兴趣,听得很认真。
紧接着我介绍了本文的作者,台湾作家林焕章,由于作者籍贯的特殊性,我在课堂上特意强调了台湾是中国的,所以作者是中国台湾人,爱国教育要时刻灌输给学生。
正课开始,我先邀请学生朗读课文,再由其他学生点评,老师总结。一年级的学生不但要教朗读技巧、方法,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孩子正确的有感情的朗读。接下来是生字教学,这个环节我讲的很细致,从字义、字形,偏旁结构等方面让学生记住生字。本环节的生字组词部分我们班积极性非常高,全班都能举手发言,班级气氛达到了高潮,学习效果也很明显,同学们基本都能掌握认识本课生字。
本课到这里时间就差不多了,最后我用开小火车的游戏让学生们复习巩固了一遍生字,并让他们带着新学的生字一起指读课文,结束了本堂课的教学。
回顾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脉络清晰,课堂节奏紧凑,学生发言积极,展示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作为新老师的第一节展示课,我还是有点紧张,没有掌握课堂时间,导致拖堂,以后还需更加精炼地组织自己的课堂语言,从而呈现更好的教学展示。
4、一年级语文上项链说课稿
自 然 段 内 容
序幕 16 痛苦与梦想
开端 720 买衣服
2136 借项链
发展 3764 丢项链
6574 赔项链
7582 还债务
高潮结局 83100 识项链(假的)
方案二:线索法。
借项链(136)丢项链(3764)赔项链(6582)识项链(83100)
注意:两种方案中赔项链的起止段落不同。
四、分析人物形象:
(一)点学生诵读序幕部分(16),思考:
1、玛蒂尔德为何痛苦、苦恼、伤心?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明确:第1、2段,第3段开头两句,第6段开头第1句。
2、对以上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美丽动人,但出身低微,无钱无地位,与友交往,自惭形秽。
3、找出玛蒂尔德七种梦想的内容,并一言以概之。
明确:她梦想幽静的厅堂及装饰:梦想宽敞的客厅及陈设;梦想和最亲密的男朋友在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闲谈;梦想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华贵的壁衣;梦想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笑听客人密谈。一言以蔽之,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一心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
4、本部分着力写女主人公的梦想、苦恼、揭示了她怎样的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玛蒂尔德自恃面貌标致,人品出众,渴望过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的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们追求的目标,女人们羡慕的对象。然而现实(低等的社会地位和并不富裕的家境)生活束缚了她,因此,她只能在梦想中获得一时满足。这就揭示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这一部分的描写与后面主体情节是面与点的关系,因与果的逻辑,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正是有了前面的叙述,读者才知道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也正因为她爱慕虚荣,才产生了她付出十年艰辛的悲剧,才发生了小说以后描写的故事。
(二)分角色朗读736段(陈述、路瓦栽、玛蒂尔德、佛来思节夫人各1人,共4人),思考:
1、玛蒂尔德接到晚会的请柬后,有怎样的表现?她的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怎样认识她的喜与忧?
明确:玛蒂尔德只有在拆信封时短暂的高高兴兴,接下来便是懊恼恼怒和不耐烦。这种情绪的变化在玛蒂尔德身上表现出来,并不矛盾。因为请柬给她带来在上流社会风光一番的机会,但穿戴的寒酸又令她苦恼不己。最后硬从丈夫手里抠出四百法郎添置衣裙。这又让我们再次认识了她的爱面子、好虚荣的特点。
2、第33、36段的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表现其见到自己中意的项链的激动,以及借到项链后兴奋至极之情,将其爱慕虚荣的心理刻画得非常充分。
(三)默读37100段,思考:
1、第38段心理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作者连用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得到梦想的东西而兴奋激动到疯狂地步的心理状态,充分揭示了她追求豪华生活,爱慕虚荣的思想品质,同时又为丢项链埋下了伏笔。
2、第84段心理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反映了玛蒂尔德也有其善良、诚实的一面,说明了她己经远离了虚幻的遐想,成了明确生活目标而奋斗的女性,心态平和、自豪、成了一个心理成熟的女性。
(四)分析评价玛蒂尔德
1、学生分小组讨论。
讨论后,学生可能形成以下观点:
观点一:虚荣说
爱慕虚荣是玛蒂尔德性格的第一内涵。她不满足于自己的身世和处境,依仗自己的美貌,心中充满奢望,于是,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成了她性格的第一层面。应该承认,对现状不满而渴求改变的意识是一种进步的思想萌芽,展示着求新的精神,这种不安分的心态不仅正常而且体现着人类向前迈进的追求。但关键是她的追求到底是什么,是否代表着先进的时代精神和普通大众的追求。而玛蒂尔德显然只是为自己的物质匮乏和地位低下而苦恼着,她渴求被富有的男人追慕,生活能在谈情说爱中度过,渴望能过上养尊处优的富裕生活。这就使她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必然要以外表的虚荣财富装扮自己以得到暂时心理满足的选择。但尽管如此,玛蒂尔德作为小资产阶级市民的女儿,渴望过好日子,渴望充当社交界追慕的角色也并不为过,更不是错误。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看出,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并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观点二:善良诚实说
玛蒂尔德性格还有她依然本质的东西,即善良、诚实、质朴的本色。这种品行是在她想得到置办服装的一笔钱和丢失项链后流露出来的。当她对丈夫提到要用400法郎做衣服时,她小心翼翼、吞吞吐吐,唯恐吓着或给他太大的压力。这反衬出她的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平日里她除了发发牢骚,有些怨气,也并没有什么非分的举动,更没有自甘堕落地利用姿色去做肮脏勾当的想法。当借来的项链丢失后,玛蒂尔德心急火燎,如大祸临头,连上床睡觉的力气都没有了,想到的只是如何才能找到项链。当确认再也找不到时,她想的依然是如何按时还上,要守信用,不被同学当做窃贼。面对这个可怕的灾难,她一直处在又惊又怕的状态中,却从没有过不良的念头,如赖着不还,买个假的还上,逃之夭夭或靠堕落还债等等。
观点三:坚韧说
玛蒂尔德性格中还有坚韧、忍耐和吃苦的内涵。丢失项链客观上导致了玛蒂尔德生活上的贫穷和巨额债务,但主观上却成了玛蒂尔德命运的转机和性格发生裂变的契机,她开始了由追求虚幻中的虚荣到勇敢面对打击而脚踏实地生活的变化过程。在这十年的辛苦劳作中,她学会了吃苦耐劳,勤勉节俭,心态也渐渐变得平和舒展起来。这是个从云里雾里跌落在地面的过程,虽然有过剧烈的落地时的阵痛,但一旦站立起来,就会发现现实中的生活才真正属于自己,也才会自动放弃那些虚幻的梦想,在真实的环境中寻找生活的价值与快乐。丢失项链这一遭遇给了她当头一棒,成了她改变生命轨迹的新起点,也是她真正面对生活的清醒剂,使其逐渐走向成熟。
2、重新评价。
①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所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
②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戏剧性变化无能为力,只能听任摆布的宿命论形象。
③她是一个由虚荣心导致错位到由诚实劳动导致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
学生自由发言后,老师总结:我们应全面,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玛蒂尔德曾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女人,然而,丢失项链后的玛蒂尔德能够勇敢地面对,并没有怨天尤人或推卸责任,而是恪守道义,默默地承受。抛弃了娇气和任性,远离了虚幻的遐想,而成为了明确生活目标而一步步攀登奋斗的女性。在这漫长的十年还债的岁月里,她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和安宁,对自己的生活有了心安理得的新体验。十年艰辛也挖掘出了玛蒂尔德性格的真本色,磨炼了她全新的人生态度,这时的玛蒂尔德是一个由外在美到内在精神美的女性,一个由错位到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的很可爱的女性形象。可见,第三种评价是合理的。
五、欣赏小说巧妙的构思
1、学生思考:玛蒂尔德把赝品当真物,是否有因可寻?
学生甲:是有因可寻的。因为佛来思节夫人是一位富有得令玛蒂尔德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的朋友。所以,玛蒂尔德根本就没考虑朋友竟会收藏如此低兼的赝品。
学生乙补充:依据好马配好鞍的原则,赝品项链怎能放在镶着镜子的衣柜中精美青缎子盒子里。
学生丙补充:俗话讲慧眼识珠。生于寒门(小职员的家里)、嫁于寒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的玛蒂尔德是很难一眼辩出真伪的。
2、提问:如何看待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
明确:丢项链虽是偶然事件,但蕴含着必然的因素。因为如不借项链,自然就无丢失项链的事,而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借项链。另外,舞会上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几乎忘乎所以,为不使别人发现她的真实身份和丈夫的寒酸相,舞会结束时她仓皇逃离,这都佐证了丢失项链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更能说明玛蒂尔德的性格内涵。
3、提问: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是否符合生活实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是符合生活实情的。因为作者己于前文作了三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一处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是当玛蒂尔德丢了项链,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说明项链和盒子本不是原配的。三是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看。这一切都是构成小说结尾必然性的因素,它既让人大出意料之外,又点点都在情理之中。
这出乎意料的结局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命运。玛蒂尔德一心想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但不能够;一辈子只在幸福中陶醉过一次,但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十年含辛茹苦,刚刚有了点自尊自信,又突然发现项链的真相,发现自己十年辛酸的代价竟最多值五百法郎。十年生活意义的发现,给她精神的打击不比十年前丢失项链轻。这样的结局无疑加深了路瓦栽夫人命运的不幸与可悲。再者这样的结局有力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小说以失项链为转折点,写出了路瓦栽夫人玛蒂尔德命运的前后鲜明对比:一时欢乐,十年辛酸。这些描写对主人公的讽刺己够深了,而结尾又一次突转,既让读者为主人公又让主人公为自己而哭笑不得。它使作品的讽刺意味更深刻、更强烈了。
六、探究小说主题
学生甲: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学生乙:人生世间,谁没有一点虚荣心。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我认为作者意在表达人自身对于生活中戏剧性变化的无能为力。这可从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看出。
学生丙:《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作者对女主人公虽然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小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评。
5、一年级语文上升国旗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升国旗听课稿,分享升国旗听课感受和记录
升国旗说课稿第一篇:
升国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会读写其中的升、我、立等生字;
3.让学生感受升国旗的庄严,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升、我、立正确的笔画笔顺;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读准9个生字的字音;以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运用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认清笔画笔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每个星期一的早上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到操场上做什么?(升国旗)
2.今天我们就将学习课文第2课《升国旗》
(1)多媒体出示课题,同时板书课题 2.升国旗
(2)指名学生课题;(提醒:升后鼻音、翘舌音)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轻声读读课文,要先读拼音,再看拼音下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五星红旗 国歌 升起 我们 立正 敬礼
(2)指名读,正音。
(3)去掉拼音认读。
三、细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看看文中一共几句?(这首诗一共三句话)
2.学习第一句:
(1)出示课文第一句话: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告诉大家: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旗?
(2)指名生读句,并比一比谁读得好,同时师指导提醒:men是轻声,没有声调!
(3)让生描述:五星红旗又是什么样?
(4)师进一步介绍五星红旗。
(5)体会感情:五星红旗既然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那它伟大不伟大?(伟大)那人对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热爱它,感到很自豪、骄傲)你能带着热爱、自豪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吗?
①指名学生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②全班齐读。
3、国旗代表着国家,它每一次升起都让我们激动不已。(播放升国旗的视频)
2.学习第2句:
(1)在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了什么?
(2)提问: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来的?(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3)出示第二句: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高高变红);
(4)指名生读;
(5)体会句子感情:小朋友们看,五星红旗升得多高啊!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多么让人激动啊!
①分男、女生读;
②齐读。
3.学习第三句:
(1)面对高高升起的国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我们立正,向您敬礼。( 立正敬礼变红)
(2)指名生读句子。
(3) 您指的是什么?(您指的是国旗)
为什么用您,不用你(因为用您表示对国旗的尊敬)。
(4)进一步体会句子感情:为什么要向国旗立正、敬礼呢?(表示小朋友尊敬国旗,热爱祖国)你们热爱祖国吗?(热爱)那我请小朋友读一读这句话,看看谁充满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①指名生读;
②齐读
四.配乐齐朗诵
五.师总结、引背全文:
学习了今天的课文,我们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在国歌声中,(高高升起),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向您敬礼)
六.说话练习:
学完了课文,你想对五星红旗说些什么?
七.拓展延伸:
《国旗国旗真美丽》指名读、齐读、唱一唱。
八.学习生字词:
1.多媒体出示生字:升、我、立,一个一个出示其笔画笔顺;
2. 师范写,并讲明在田字格中位置:
3.指导学生书写。
4.指导学生在描红、临写。
八.布置作业;
1.把课文背诵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画一幅升国旗的图画,或者简单一点儿把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画下来。
九.板书设计
2、升 国 旗
升 我 立
提 斜钩
升 国 旗 示 范 课
教 学 设 计
《升国旗》教学反思: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成分,指导朗读是培养语感能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低年级阅读教学,一定要精心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由于学生刚学完拼音初学课文,在感情朗读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重点指导朗读。在教学第一句话时,让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既然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那它伟大不伟大?(伟大)那人对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热爱它,感到很自豪、骄傲)你能带着热爱、自豪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吗?从而使他们体会到拥有这样的国旗是多么自豪;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教学第二句话时,学生看到五星红旗升得多高,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多么让人激动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被调动了上来,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课后我又重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觉得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没有能充分地利用现成的生字卡片,错失了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地方(学习课文之后,趁学生的情感达到极点时,让学生畅所欲言,你想对国旗说什么。)等,更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今后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需要研究实践的地方。
升国旗说课稿第二篇:
《升国旗》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清新自然、简洁易懂的儿童诗,描写了小学生升国旗的庄严仪式。告诉学生,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国旗,升国旗时要奏国歌、我们要敬礼等知识,短短五句话,饱含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透过字里行间展开分析,帮助学生在体会文字的基础上得到感情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认升、国等11个生字,会写中、五、立、正4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囗、纟、 。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五星红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囗、纟、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五星红旗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每周一的早晨,全校师生都要到操场上举行什么活动?谁能说说升国旗时的情景?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2.教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升国旗》。
(1)引导学生认识部首口。
(2)学生学习国和旗的读音。
(3)齐读课题。
二、随文识字,激发情感:
1.教师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学生了解五星红旗和国歌。
2.学习词语中国、国旗、五星红旗、国歌。
(1)出示中国、国旗、五星红旗、国歌,指名读,齐读。
(2)讨论交流:你在哪里看过五星红旗,听过国歌?
(3)教师明确: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它是中国的象征和标志。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我们要尊敬国旗、爱护国旗。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4.同桌互读,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5.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
(1)学习中、红、歌、起、么、美、丽。(相机认识部首纟)
①出示课件,借助多媒体理解徐徐升起和迎风飘扬的意思。
②学生反复练读前三句儿歌。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
③教师:同学们,什么时候国歌会响起,国旗会高高升起?心情怎样?带着感情朗读。
(2)学习生字立。
①教师出示课文插图,提问:国旗徐徐升起时,同学们应该怎么做?
②学生学习立的读音。指名读,小组读,边做动作边读。
6.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模仿读。
三、课堂小结:
1.教师:你们爱国旗吗?那么,请拿起你的画笔,画一画国旗吧!
2.学生在国歌声中画国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升、国、旗、中、红、歌、起、么、美、丽。立11个生字,开火车读。
2.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读读说说:
2.学生理解多么的意思。(多么美丽比美丽的程度深。)
3.比较朗读。
好听多么好听 高大多么高大
4.要求学生说一说这样的词语。
三、指导书写:
1.学生学习中、五、立、正的读音、笔画数以及书写顺序。
2.师生交流:怎样把字写得更漂亮?
3.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
4.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四、课堂小结:
1.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2.图片总结升国旗时的礼仪。
3.在《义勇军进行曲》中背诵全文。
4.期待下周升旗仪式中学生学以致用。
6、四季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四季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四季》是一首富有意趣的诗歌,它通过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亲切,富有童趣,所配的四幅图画,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给学生留下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在教学时, 我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积极主动地说,有个性创造地演。在学习活动中,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质疑朗读,把静态的课堂变为动态的课堂,激发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的生命活力,把课标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理念落到实处,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激活导入,畅所欲言聊四季
教学时,我首先播放四季美景课件,带动画的优美景色立刻让学生置身大自然中。在学生一片惊呼和兴奋中, 我向孩子们质疑: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引起学生思考,畅所欲言。孩子的世界和语言总是充满了童趣,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出现。喜欢春天的孩子说春天花开了。有孩子一听就想到了之前提到过的春暖花开这样的成语,给人惊喜。说到秋天,就有孩子想到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还有在学《秋天》一课时提到的景物一群群大雁往南飞激发学习兴趣,引发阅读期待.
二、赏读文本,激活思维学语言
这首诗歌语言亲切而富有童趣,使用叠词,朗朗上口。各小节句式、结构大致相同,便于学生仿说。教学时,我陪学生一起朗诵一起发现课文中使用了尖尖、圆圆、弯弯这样的叠词,配合着课文的插图读出草芽、荷叶、谷穗的可爱。小诗中写到雪人大肚子一挺样子特别生动形象,我就让孩子做一做这个动作,评选出表演得最可爱形象学生,读出冬天的有趣,感受了文本语言的特点和趣味。在读的兴味盎然之际,采取小组合作朗读,展示评议,扩大孩子的参与度,调动全班孩子的读书兴趣。孩子们通过自由的做动作,适当的动手动脚一番,既集中了注意力,激发起学习兴趣又在这种有趣的形式中感受到每个季节的不同,体会到文本中的盎然情趣。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随即再让孩子当小诗人,模仿文本语言说一说。出示句式__________, 他对______说:我是______,配合一些具有季节特点的图片,有春天的鲜花、嫩芽夏天的荷花、蜻蜓,秋天的菊花、柿子,冬天的冰花等,孩子们能模仿课文语言,运用叠词准确表达。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环环相扣的,正因为有了之前一系列读文、读悟的环节作铺垫,有了语言的积累和情感的体验,学生才有了最后精彩的创造和运用。
三、随文识字,巧用方法激兴趣
本课的教字重点还有识字教字,小学生天然地对汉字充满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的认知兴趣,把与文本內容理解紧密相关的生字词随文出示,采用随文识字这种较好的识字法,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遵循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识字和阅读并重,在阅读中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我在随文识字的教学中利用偏旁巧识记,蛙字偏旁是虫字旁,古人把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叫虫。蛙的读音和青蛙的叫声一样,我引导学生找到相同点,再读一读。在孩子们一片哇哇的叫声中,记住了字音。从造字的规律与特点出发,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爱上汉字。例如:学习小诗的第一小节,利用太阳高挂,小草发芽的图画,告诉学生,春字就是太阳一照,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的样子,并让学生用手指一指春字,哪里是小草钻出来的样子,再大声读一读,体会汉字的灵动。还有冬字,让学生猜猜下面两点是什么意思?学生有的说上面的折文像屋顶,下面的两点像屋顶的冰挂,有的说像是天上飘得片片雪花。在想象中,字音、字形、字义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头脑中,同时也充分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古老的汉字的迷人之处,造字的神奇,提高了识字兴趣。
不足之处:本课教学虽然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但也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还不够完整、简洁,需教师引导。2. 这篇课文文本语言比较简单,但通过教学也发现孩子们的生活常识还是比较缺乏的,例如:谷穗摸起来是什么感觉?什么季节有什么特点?有些孩子还是不太了解的。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今后教学中要多联系生活,也需要提醒家长课余时间多带孩子去大自然走一走,看一看,增加自然常识。
教学反思二
《四季》是新教材中一篇有趣的课文,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并且四幅插图色彩艳丽,适合朗读且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
实施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以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代替教师的讲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的读。初读正音再读认字熟读理解选读朗诵男女对答读,通过变换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课文,理解和运用语言。
2、以情带学,自然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一开始我就利用猜图片的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拉近与课文之间的距离;然后设置如下情境:有四位朋友也赶来想参加儿歌的学习,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猜猜草芽、荷叶、谷穗、雪人各喜欢哪个季节,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最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补充有关四季风光的图片,使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1、教前要做细致的调查工作。
本次教学中的较大失误,是上《四季》之前就高估了学生对各个季节特征的区分能力,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当我发现学生其实对四季的概念十分模糊,只能再来弥补纠正,由此耽误了一定的教学时间。
2、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对学生的评价没有感染力,激励性语言较为匮乏。
在整节课中为了赶进度,缺少及时的个人表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改进
1、教学之前了解孩子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还要研究一下孩子之间的差异,以求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
2、尽快学习适合低段学生的激励性语言,让学生时刻保持好奇心。
3、评价要及时,要有针对性。
7、寒号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寒号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寒号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7个生字;会写面、朗、枯3个生字。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为学习第二课时打好基础;
4.能掌握带得字的短语。
教学重难点:
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用带得字的短语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走进故事
1.创设童话情景,板贴寒号鸟。
大家的精神状态真不错,给大家奖励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听!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陡峭的高山,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冬天的夜晚,如果你从山脚下经过,就会听到崖缝里传来小动物的哭叫声,哆啰啰,哆啰啰,这个小动物呀,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寒号鸟。
(贴课题,跟老师一起读课题)
2.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哪个小火眼金睛发现了?生答。师总结。
号,表示叫声的时候读hao,看这个词号叫。
寒号鸟大多数人都没见过,今天老师把它带来了,看,谁来说说它长什么样?生答。师:因为它害怕寒冷,喜欢哭叫,所以人们就叫它寒号鸟。
寒号鸟还有一个邻居,你们看,是谁呀?喜鹊。认识生字鹊。
二、整体感知
边听课文录音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刚才大家读得都很认真,今天的故事就藏在这四幅图里,谁能把这几个句子补充完整,连起来说一说。自己快速说一说。
三、了解住所、介绍邻居
1.那你们知道这两个邻居住在哪里吗?课文哪里告诉你的?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两个邻居分别住在那里?
2.学习多音字当
3.在第一段里,老师发现有许多这样的词语:一堵石崖。请你读。请你找一找,第一段里还有没有类似的词语?
预设:一道缝 一条河 一棵大杨树
4.学习生字面。
我们来做一做面对面的动作,和你的同桌,面对面点个头,面对面拍拍手。
四、初步感知两种动物形象
这对邻居发生了什么呢?请一位男生读第3段、一位女生读第4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喜鹊、怎样的寒号鸟?
(一)这是一只怎样的喜鹊?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预设1:勤劳的喜鹊
①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生回答)
师: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喜鹊很勤快?圈一圈。
(1)一早
一早是多早?
可能:早上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喜鹊----一早飞出去了
大公鸡还在窝里呼呼大睡,喜鹊一早飞出去
小朋友还没有起床,喜鹊一早飞出去
(2)东寻西找
找过哪些地方?往东飞过高山、原野去寻,往西飞过树林、草原去找,这就是东寻西找。
(3)一些:飞遍千山万水,才找到一点点材料。
(4)忙着:一刻都没有停歇,一回来就抓紧时间做窝。
师:这真是一只勤劳的喜鹊啊!谁来做做勤劳的喜鹊,读一读。自己准备,指读3个。
请女生一起读读这段话。
学习二类字衔和生字枯朗。
还是一只怎样的喜鹊?
预设2:热心的喜鹊
②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快做窝。
师:多热心啊,谁来劝劝寒号鸟?
(二)喜鹊这么勤劳、热心,它的邻居寒号鸟呢?
这是一只怎样的寒号鸟?
预设1:懒惰的寒号鸟
(1)只知道出去玩:寒号鸟整天就知道出去玩,除了玩还是玩,一点也不想着做窝
累了就回来睡觉:寒号鸟白天就知道出去玩,不累就一直在外面玩,只有玩得累才会回家。
是啊,看来寒号鸟人生只有两样头等大事:一样是玩,另一样就是睡觉。
(2)一个却字和喜鹊形成鲜明的对比。
(3)男生一起读,体会寒号鸟的懒惰。
预设2:不听劝告的寒号鸟
1.你能做做动作么?躺。它可真悠闲啊!
再看看寒号鸟说的话,它称呼喜鹊为什么?傻喜鹊。你们说喜鹊傻不傻?真正傻的是谁?寒号鸟认为喜鹊的好言相劝是在干什么?吵它烦它。
2.现在和同桌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想一想,寒号鸟和喜鹊是用怎样的语气说这些话的?
3.谢谢刚才朗读的小朋友,谁想来挑战他们。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
4.那就让我们合作着再来读一读。想当小喜鹊的请起立,想当寒号鸟的坐在座位上,边读边做动作,还要注意表情哦。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这段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短语冻得直打哆嗦,你来读一读?
你会做这个动作吗?能不能通过你的声音读出寒号鸟的冷?
2.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当很热的时候我们可以说热得......
笑的时候可以说......急的时候可以说......
课堂检测。
8、二年级语文上雪孩子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听课稿,分享雪孩子听课感受和记录
雪孩子说课稿第一篇:
《雪孩子》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互相帮助,常为一点小事发生纠纷。为了教育孩子,同伴之间应团结互助,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孩子的语言,进行此次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雪孩子可爱、善良、勇敢、乐于助人、舍己救人这一角色,并体验其美好的情感。
2、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愿意交流,主动表达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雪孩子的形象,懂得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知道雪遇热会融化成水。
教具准备:故事录音、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冬天到了,下雪了,我们可以玩什么的游戏呢?(根据孩子的回答引出雪孩子)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雪孩子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一)、初听感知,了解故事内容
师播放故事录音
思考:1、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故事中都有谁?
(二)、看图理解故事、发展语言
1、观察画面一、二、
(1)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几幅图?
(2)兔宝宝不愿意一个人在家,谁能表演一下兔宝宝会怎样说怎样做?
2、观察画面三、四、
(1)兔妈妈想了什么办法?
(2)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图中的雪孩子?
(3)教师小结:兔宝宝和雪孩子玩了一会,天气真冷,兔宝宝就生起了火,发生了什么事呢?
3、观察画面五、六、七、
(1)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们回答)
(2)雪孩子是怎么做的?
(3)谁来帮助救火?
4、观察画面八
雪孩子哪里去了?
(三)、看图复述、整理语言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所有的图片,和老师一起完整地复述故事。
三、结束部分
这个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教师引导:为了救别人而牺牲了自己,这种行为就是舍己为人。教师再简单介绍两个舍己为人的案例。
四、活动延伸
雪孩子说课稿第二篇:
雪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
4、根据文本内容创设说话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字写正确、美观。
2、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瞧,太阳晒着太阳,他变成了很轻很轻的水汽。和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小朋友喜欢猜谜吗?老师给你们猜个谜,听清了:
白色花,无人栽,
一夜北风遍天地,
无根无枝又无叶,
此花原从天上来。
(打一自然现象)
猜出来了吗?对,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雪(板书:雪)。
一个寒冷的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播放动画)兔子一家没吃的了,兔妈妈要出去找吃的,她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他和小白兔一起玩。雪孩子和小白兔是怎么玩的呢?后来,还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一读《雪孩子》,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把它圈出来,不理解的地方,打个问号。
二、初读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提出要求。
(1)画出词语,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读准生字读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想一想: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
2、生字过关。
(1)自由读生字:累、添、柴、烧、旺、渐、哎、呀、冒、烫、终、浑、淋、灭、激。
(2)带拼音齐读生字。
(3)开火车去拼音读,老师及时正音。
(4)学生齐读。
过渡:小朋友们的生字读得这么好,再来读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小朋友们有信心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
三、感知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指导朗读(如学生读不好,教师相机范读)。
2、组织学生活动:雪孩子和小白兔是怎么玩的呢?后来,还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唱、赶、旺、旁、浑、谁、轻、汽
(1)指导学生观察写法,说说怎么记住它们。
(2)书空这8个字的笔顺。
2、打开优教学生字,进一步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3、学生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雪孩子》,板题并读题。
2、指课题,问:想知道这个雪孩子是哪来的吗?引导学生去小白兔家看看。
3、小白兔在路上放了一些词语,他想请会读的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再次播放课件,复习生字词语)
二、美的呈现,引入童话
1、来到小白兔家,你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并感受这美景。
(2)这么美的景色,快读给你的同桌听。
(3)老师也想读一读这美景。
(4)齐读,用你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出这美景。
三、学文感悟,放飞想象
1、自读4-9自然段,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发生了什么事。
2、指名读,边读边猜:雪孩子看到小白兔家着火了,心里怎样想?雪孩子是怎样跑的?小白兔看到雪孩子为了救自己而化了,心里怎样想?
3、多么善良、多么勇敢的雪孩子,讨论: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高兴的语气、伤心的语气学生各抒己见)指名朗读并评价。其他小朋友呢,你们同意谁的意见?(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齐读)
4、小组选择喜欢的形式读,评价。
5、总结:刚才小朋友们分别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来理解的,所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几段。
四、美的追求,心灵感化
1、指名读10-14自然段,想想,雪孩子到哪去了?
2、讨论:雪孩子会回来吗?
(展示课件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知道了在一定温度下雪遇热会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就成了云。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3、指导朗读。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14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五、总结升华,巩固练习
1、随着音乐美美地读全文吧。
2、你喜欢雪孩子吗?用一句话夸夸他。
3、课件播放想想说说:这么可爱、善良、勇敢的雪孩子,我们真希望他能再回来。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4、打开阅读训练-《雪孩子》,一起来闯关吧!
六、课外拓展,续编故事
1、朗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册。
2、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续编故事。
9、二年级语文上坐井观天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听课稿,分享坐井观天听课感受和记录
坐井观天说课稿说一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会写沿、际、信等八个字。
2.了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初步了解课文寓意。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和对话。
过程与方法:
1.本课主要采用朗读、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
2.课文朗读和理解寓意结合,课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寓意,感受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
2.会写沿、际、信、抬、蛙、错、答、还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了解寓意。
三、教学策略
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自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进一步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完成的。
2.通过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
3.通过摆一摆、演一演,读一读等适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进而理解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成语,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谁来说一说。(生答)教师相机肯定:学习到的知识就能记住,你们真棒!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了坐井观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成语故事,齐读课题。观是看的意思,用你的话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生答:坐在井里看天。
【设计意图】由已经学过的《识字四》的内容入手,引入到新课的学习。注意知识间的衔接。读题后,让学生解释课题,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直接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然后圈出生字,画出生词。标出自然段。
2.课文里有三个认读字,请同学们借助音节自己读读这三个生字。课件出示:带音节的本课生字。
3.去掉音节请学生带读这些生字。
4.开火车读词语。
井沿 抬头 青蛙 弄错 回答 无边无际
5.再次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和谁的什么事情?课文讲了小鸟和青蛙争论天有多大的故事。
教师顺势出图:青蛙和小鸟。
【设计意图】教师有目的、有层次地一步步安排学生读字、读词语、读课文,达到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的目的。让学生动笔圈画生字和自然段,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朗读感悟
阅读第一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
1.请大家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一个学生贴图,帮助小鸟和青蛙找到它们的位置。
出示井图,学生贴小鸟和青蛙的位置。
2.理解词语井沿的意思。
师:井沿是哪部分,谁能指给同学们看?师顺势将井沿两个字写在井沿上。
师:大家看清楚怎么写这个沿字,三点水,注意右边的上半部分是横折弯,没有钩,不是几,下面再一个口。
写好后,指生齐读井沿一词,然后师拿起生字卡片沿字,再齐读。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利用书中放大的插图,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井沿,弄明白了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位置并随机识字。
4.理解落字。
师引导学生思考:明明是停在井沿上,课文中为什么说落?
理解小鸟是从天上来的,它从上面下来,所以是落在井沿上。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很累了,飞不动了,所以是落下来的!
教师顺势鼓励学生能联系课文读懂了这个落字。
5.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落和停的比较,理解文中用词的准确并为深入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好老师好 童学原创制作,更多视频课件教案请加 微信免费领取:haolaoshihaotongxue8
6.细读品味二至七自然段。
过渡:小鸟和青蛙就这样一个在井里,一个在井沿上,为天有多大争论开了,他们之间你一言,我一语,这就是对话。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争论了什么?
(1)整体感知。
①分角色读二至七自然段。
下面老师读解释语,一人读小鸟的话,一人读青蛙的话。边听边想:他们各自眼中的天是怎样的呢?
②学习生字际。
际字要求会写,生跟着老师一边写一边记。
师:际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际在这里是边界,也就是靠近边缘的地方。那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呀?没有边际,很大很大。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观点,避免琐碎的问题。板书中随文识字,随板书识字,加强生字的复现,切实体现低年级字词教学的重点。
(2)理解小鸟的观点。
①无边无际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哪句话,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②请你试着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自己读,指名读。
③你们还从小鸟说的哪句话中看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④观看多媒体动画片,理解天无边无际。
【设计意图】通过小鸟的两句话,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片,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启发学生认识小鸟为什么说得对,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⑤句式练习。
小鸟飞过了( )( )( )( )都没有看到天的边际,所以它说天是( )。
⑥读好这两句话: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小鸟见了这么多东西,飞了这么远的路,还是没有看到天的尽头,天大不大?一起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句式练习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理解小鸟为什么说得对并加强说话练习。
(3)理解青蛙观念错误的原因。
①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那些话都是大话。谁知道什么是大话?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②谁能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③青蛙和小鸟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让谁,小鸟说你弄错了,青蛙说我不会弄错的,你们看,它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课件出示:
小鸟:你弄错了。
青蛙: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你是弄错了。
④生分角色读上面三句话。
⑤同学们观察一下,你发现小鸟的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⑥为什么这里要多一个是字?
是就是的确、真的意思;强调青蛙真的弄错了。它们就是这样争论不休的,那么该怎么读呢?
指名分角色读五至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小鸟说的两句话的比较,强调小鸟的自信,同时也理解青蛙的自以为是。为分角色感情朗读对话打下基础。
⑦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
⑧分角色朗读全文。
7.总结全文,理解寓意。
(1)青蛙为什么会说错了呢?小鸟又为什么会说对了呢?
(2)学到这儿,你想对青蛙或小鸟说些什么呢?最好用上老师给你的几个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目光远大、眼界开阔、见多识广、自以为是、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好老师好童 学原创制作,更多视频 课件教案请加微信免费领取:haolaoshihaot ongxue8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词语说话,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达到了训练学生说话的目的,又加强了积累和运用。
(3)此时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青蛙坐在井底,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告诉他,天是无边无际的,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也会看到天怎么样?
看问题,如果站得高一点,就可以看得多一点,想得全面一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加强对寓意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学会写字。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
2.交流记字方法。
3.观察字形特点,找相同点。
4.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字的细小之处。
5.书写反馈,贴沿际两个生字,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
6.老师范写,边写边说: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7.出示答还请同学们说说写这两个字注意什么?
答上下结构,要做到上窄下宽,还是半包围结构,左下包右上。要先写不再写走之儿。
学生描红、书写。
8.展示评价。同伴之间互相欣赏一下。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对了,我们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像小鸟一样眼界开阔。其实在祖国的文化宝库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成语故事,只要你像小鸟一样努力,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多读些有益的课外书,你也会见多识广的,而且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坐井观天说课稿说二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看,谁来啦! (课件)青蛙、鸟
青蛙经常在池塘、陆地等地方生活;小鸟总在天空飞翔。他们见面的机会可不多。但是,有一天,这只可爱的青蛙见到了这只可爱的小鸟,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题。读题。
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们就像一面面镜子,经常照照,你就会发现自己一天天长大了。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3、读了课题,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欣赏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想一想:
1、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呢?板书:
争论
2、因为什么事情争论? 板书:天有多大?
3、过渡:他们在哪儿争论呢?一起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
2、指名说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师(指板画):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就是边。
过渡:他们就这样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争得面红耳赤。它们是怎么争论的?它们各自的看法是怎样的?(认为天有多大?)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7自然段,并用不同的标记把它们的话画出来。
四、讲读课文二----七段
1、汇报画线情况,多种形式读。
2、分小组讨论:小鸟和青蛙一共有几次对话?展示仪指导学生做笔记。
学习第一次对话
(1)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女生扮演小鸟,男生扮演青蛙。
你读懂了什么?
(小鸟是从天上来的;小鸟因为口渴了,才飞来这儿;小鸟是从很远的地方飞到这儿来的;小鸟已经飞了一百多里。)
(2)猜一猜:小鸟可能飞过哪些地方?(飞过雪山、草地、村庄、田野)(小鸟真是见多识广啊)
(3)指导朗读,读出天的大。强调一百多里。
学习第二次对话
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可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师引读:青蛙说天不过-------,还用飞------?那么远指多远?(一百多里)
你能把这个问句换一种说法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
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就是吹牛。大话就是做不到的事,也要把它说出来。大话就是没有根据的话。)
(2)可见,青蛙是多么的自信,多么的自以为是!谁能把它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来?(指名读自由读)
(3)出示课件: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请一个同学代表青蛙把自己的看法亮出来。
板书:井口那么大
这可是青蛙的看法,小鸟的看法呢?谁愿代表小鸟把看法亮出来?出示课件: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轻声读句子,找一找小鸟用什么词来形容天。指名答,板书:(无边无际)
(4)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没有边际,形容范围很广)
小朋友们都看过天,请说说,天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大、美、蓝)课件
你们还可以从小鸟的哪句话中看出天是无边无际,大得很。从第三段中小鸟回答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这句话看出天大得很。那谁能用赞叹的语气读出来。自己先练一练。
除了天无边无际,生活中还有什么无边无际?继续点击课件,海洋无边无际、沙漠无边无际、森林无边无际练习用无边无际说话。(可仿写)
3、师总结: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那些话都是大话。他们为此争论不休。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读青蛙说的话,一个读小鸟说的话,你们也试着争论一下吧!
学习第三次对话 (抓住两个笑)
1、青蛙和小鸟争着、争着,还笑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读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吧!(自由读)
2、学习第6自然段:
(1)听了小鸟的话,青蛙笑了,你们知道青蛙笑小鸟什么呢?
(因为它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
(2)出示:我不会弄错的。
①我( )不会弄错的。
( )里能填什么词?
② 你觉得青蛙怎么样想的?(肯定自己是对的。)把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来。
③ 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它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不会弄错的?
① 指名答,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② 青蛙有没有说错?我们来做个实验。
a、请学生用圆纸筒看天花板。
b、你看到了什么?
c、青蛙坐在井里,它会看到什么?
d、青蛙跟你们一样,坐在井底看天,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只看见了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其余广阔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它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坐井观天。
③ 它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井口以外的天,所以,它肯定自己是不会弄错的。
(4)朗读青蛙的话,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7自然段:
(1)青蛙笑了,我们发现小鸟也笑了。它笑什么?(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2)所以小鸟说你是弄错了。
a、这是小鸟第几次说青蛙弄错了?
(3)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4)这时,小鸟的心情怎样啊?(着急)为什么着急?你能读出小鸟的心情吗?
4、小组合作,读第三次对话,也可找你的好朋友争论争论。评议:读得怎样?(要先笑后读,要读快点)男女生再读。
五、感情升华
2、他们争呀争呀,到底谁对呢?(小鸟)(同样的天,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看法不相同呢?)
3、小结:看来,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这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板书:
4、齐读板书: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这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六、拓展写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再也不愿做井底之蛙了,于是青蛙跳出井口,它看到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
例如: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它看到天空是无边无际的,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到处鸟语花香;说: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美丽!看来我真的错了,小鸟没有说大话。
七、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教学反思:
本学期的研讨课中,我选了《坐井观天》进行研讨。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学生知道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习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短小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上一节课的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会读出对话,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及时题目归纳和小结比较深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虽然我对教学中各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
第一、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说,准备时间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来,时间还是太紧了,白天上课没时间的,晚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而在准备教案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背的时间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对教案不是很熟,在讲课是思维有点不清晰。
第二、我上课时语速还是太快。虽然比刚开学有所进步,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还是偏快一点,需有待改进。
第三、操练读课文、句子、对话的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第四、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够好,没有及时纠正,可以通过表扬其身旁的同学以达到提醒开小差的同学。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改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10、山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山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
课堂上,不时引导学生们走上台来,操作学习,以强化记忆。交互式白板建立起了生态学习空间,老师和同学的有效互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情景中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二】
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法体验。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11、普罗米修斯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普罗米修斯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方法,同时他同众神之王宙斯及其对人类的统治霸权发起挑战。本文就是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课文重点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的残酷惩罚。宙斯让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让他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不屈服,宙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普罗米修斯被折磨了许多年,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对外国神话故事有所了解,知道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是英雄的化身,具有为人类谋利益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精神;二是进一步学习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三是激发学生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学习课文前,我首先让学生查找有关古希腊神话中诸神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了解。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等办法解决,也可以通过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和老师同学讨论来解决。
课文中普罗米修斯个性鲜明,主要是从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指导中,我重点注意到这些句子: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取火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性读书的能力,围绕普罗米修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是怎样的神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读中感悟,透过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以此来认识人物的`不同特点。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发言涌跃,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虽然学生都知道这并非是真实的故事,但大家都感受到了古代神话的魅力,了解了古代人民的想象力。
没想到学生查到的资料如此丰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他们经常查资料,锻炼他们查找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古希腊神话故事。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让人类过上幸福、温暖的生活,不惜触犯天规,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惜牺牲一切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这个故事情节生动感人,语言精炼,结构清晰。
在这个神话故事中,重点要让学生感受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他的善良、无私、勇敢、坚强的品质。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咀嚼,达到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这位天神的这种精神,是在这一课教学中要落实的目标之一。这个目标的实现更要通过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来完成。
一、抓关键词
抓住重点词语是帮助孩子们理解文本的一种好的方法。比如第五自然段中的坚定、各种痛苦、决不会、更不会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品质。第六自然段中重点抓住死死地锁高高的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风吹雨淋等关键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漫长的痛苦。相机引导孩子想象:吹在他身上的风是什么样的风?淋在他身上的雨又是怎样的雨呢?接着进行语言训练: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他既不能 ,也不能 。第七自然段中的啄食、每天让学生体会出普罗米修斯遭受的痛苦,说明宙斯的手段很残忍,同时更加突出普罗米修斯坚毅的品质。
二、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来品悟语言,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朗读指导中,我先抓住这个句子: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从一开始,普罗米修斯就已经看到了拿取火种的后果会有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取火。每学习一段文本,我都让学生回到普罗米修斯的这句坚定回答,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他的坚定,感受他甘愿为人类牺牲自己的决心。紧紧围绕这句话,使它作为课文的主旋律,学生层层深入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那坚定不移的决心。对于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采用师生接读的形式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利用引读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突出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苦难。在课件中,我安排了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以及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的画面,画面真实可感,给学生视觉上很大的冲击。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学生的感受十分丰富,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内心。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的精神,同时对语言文字进行了扎实有效地训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自己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也就是普罗米修斯是受刑的地方处理不够细致精巧,教师牵引得过多。课堂教学还是应该让学生品读文本为主,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才会有喷薄欲出的表达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以此为鉴,希望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12、精卫填海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精卫填海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都和神话有关。谁来说说你对神话的了解?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这篇课文和另外三篇不同,是一则文言文。
二、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练习写字。
(出示自学提示)
1.师:请大家读自读提示,按要求学习。
提示: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2.师:课文读的这么熟练,把单字挑出来你还能读准么?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生字曰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日和曰的区别,曰字要写得扁平一些,中间的短横起笔靠着左边的竖,右边不能靠着折笔画。
3.引导学生读出课文恰当的停顿。
(1)师:文言文要读好停顿,才能读出韵味来。仔细听桑老师读,你再试着模仿读一读。
(2)师:在你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难读?重点强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停顿。
(3)再来练习读文,指名读,男女赛读。
(4)学生齐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课文读得有滋有味,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2.用你喜欢的方式来理解这个故事。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结合刚才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么?
5.朗读并背诵课文。
(1)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2)自由背诵课文.
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1.师:孩子们,我们都知道神话具有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这篇文言文中,你觉得哪些地方很神奇?
2.师讲述: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却不料发生意外,溺水而亡。但她不屈服与命运,化为了一只精卫鸟。我们再来看插图。
3.指导看插图:观察精卫的外形、动作、神态,说说此刻精卫眼中的东海是怎样的?(波浪滔天、十分凶险等)
4.面对波浪滔天,凶险的环境,精卫是怎么做的?精卫在填海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对这些困难,它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式:
面对狂风巨浪,精卫 。
面对他人的不解和质疑,精卫 。
面对 ,精卫 。
学生根据句式汇报想象。
师:文中的精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来谈一谈。
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引导:衔西山之木石只坚持了一天吗?(抓住常衔,想象精卫填海的时间漫长、意志坚定、毅力顽强.....)。板书:不屈不挠
五、拓展阅读(《学习巩固》13课《夸父逐日》)
1.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特征才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打开《学习巩固》42页,结合注释理解这篇文言文。思考:1.你觉得哪些地方神奇?2.夸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2.推荐阅读《山海经》。
13、四年级语文上颐和园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听课稿,分享颐和园听课感受和记录
颐和园说课稿第一篇:
颐和园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隐隐约约、堤岸、雕刻、姿态不一等词语。
2、重点学习昆明湖的片段,初步学习课文写景文章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了解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句段。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
2、通过关键字词,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颐和园风光片3分钟;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时间】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片子里播放的是哪里的风光吗?板书:颐和园 师:是的,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就是----颐和园;她,闻名世界,享誉中外,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她就是---颐和园。(学生有感情读题,注意颐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人们心目中,颐和园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颐和园,去领略皇家园林的魅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87页,自学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并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
2、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3、反馈。
(1)认读生字新词。
大殿 长廊 堤岸 雕刻 画舫 横槛 栽满 葱郁 掩映
金碧辉煌 神清气爽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2)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课件:这是一个 的颐和园。)学生选择积累的词汇。
(3)过渡:课文也有两个句子很概括地写了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划下来。
(4)反馈交流。 随生回答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齐读句子。
①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②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5)课文读完了,谁来说说导游带你们游览了哪几处景点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6)同学们怎么这么快就发现了呢?
A自由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用 画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B师:这些句子能否交换位置?为什么?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理清叙述顺序。(板书:按游览的顺序)
(7)用上表示方位的词语,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发现了什么?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生总结: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的写法;过渡句的连接。)
三、品读4、5自然段,感受昆明湖的美丽
1、在课文中作者用的笔墨最多,写得最详细的是关于哪一部分的内容呢?直接出示第5自然段,师说:颐和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先来领略昆明湖的美。
2、生自由读课文,思考:看看昆明湖的哪些景物最吸引你。
3、预设:
(1)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有长长的堤岸,有数不清的垂柳,这使你联想到什么诗句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A、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此时,我们就站在昆明湖畔,范读句子,你好象看到什么?
B、是啊,站在湖畔,印入我们眼帘的是满目的葱绿,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让我们也美美地来读读,齐读。(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3)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A、生找到句子,出示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
B、给姿态不一找个近义词。(形态万千、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
C、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张狮子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狮子图片,引导学生朗读)。
D、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也来写一写你想象中的姿态不一的小狮子吧!拿出练习纸,学生动笔写句子反馈。
(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E、这些栩栩如生、姿态万千的狮子,真是巧夺天功啊,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个句子齐读本句。
4、出示第四自然段:
师:在第4自然段中,也有描写昆明湖的句子,你们发现什么了吗?生找。
(1)出示句子生自由读,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2)你读出了什么?理解滑与划,哪一个更好更合适。
预设学生多种答案。联系生活实际。
(3)指导朗读(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
5、师:同样是写昆明湖,作者为什么不把这段文字放在第5自然段呢?
(一是站在万寿山上看到的,一个是站在昆明湖畔看到的,由远到近的顺序)
师小结写法:由此可见,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也各不相同。
四、小结余韵,再赏颐和园。
师:碧水 画舫 游船;绿岛 石桥 狮栏多么美的画卷呀!(配乐朗读昆明湖的片段。)
这节课我们徜徉在昆明湖畔,尽情领略了昆明湖的美,颐和园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游览。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长、美
昆明湖 静、绿
万寿山 雄伟壮丽
十七孔桥 桥洞多、石柱多、小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颐和园说课稿第二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
2、揭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
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3、交流自读情况:
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理由。(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板书: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1、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①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
②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对应的段落。
3、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四、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导分段。
齐读全文,提示学生:文章是按先总后分再总的方法写的,因此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三大段。
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并给生字组三个词。
2、熟读课文,查找有关图片感受景物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回顾全文顺序。
二、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作者又是怎么观察长廊的呢?
(2)长廊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句子知道?(板书:长、美)
(3)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提问:观看图片说说画上有哪些内容?几千幅画没有哪两面三刀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同。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提问:这句写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栽满、谢、开看出长廊两旁花木众多、鲜花常开、景色宜人的特点,从侧面看出长廊的美。)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点明了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边。
(4)有感情地齐读全段,按提示分层。
先写怎样来到长廊,从外部整体介绍长廊的长;从内部介绍长廊的美;讲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第一层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 句。)
(5)总结写法,提出自学要求:我们这段是按先读全段整体感知;再说说景物的特点;结合有关图景和语句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并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最后按顺序来分层来学习的。下面我们也按学习这段的方法来自学以下3段的内容。
2、再读课文,思考各景物的特点,说说它们美在哪里,用上了什么描写方法。
3、体验成功,自主学习。
(一)交流学习万寿山部分(第3、4自然段):
(1)说说景物特点,找出最能体现景物美的句子。
万寿山脚下:佛香阁 高 (耸立)
(抬头一看) 雄伟壮丽 (八角宝塔形 三层 闪闪发光)
排云殿 大 、多 (一排排)
金碧辉煌
(向下望)树丛 葱郁
登上万寿山:(正前面) 昆明湖 静、绿 (像像)
(向东远眺)城楼白塔 古老
(2)重点交流: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可出示填空:找出比喻句,这句把昆明湖比作了( ) 和 ( ),写出了昆明湖( ) 和( ) 特点。几乎的意思是 ( ) 。滑字用得( ) ,因为( ) 。这两句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 )。
也可让学生讨论:把滑字换成划字好不好?
(3)利用课件带领大家去欣赏万寿山的美景。
(二)交流学习昆明湖的部分(第5自然段)。
(1)在昆明湖畔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2)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板书:桥洞多 石柱多小狮子多、姿态不一)
(3)想象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会是怎么样的?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昆明湖上的美景。
(5)课件再次展示昆明湖上的美丽风光。
三、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脉络清晰,首尾呼应,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记叙的。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为我们再现了三处景点的美丽景色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大家也去游一游,用上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生动的句子写下来。
四、作业:1、找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观察一处家乡的景物,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下来。
14、四年级语文上猫说课稿
板书设计:
猫
大猫性格古怪 小猫天真可爱
表达了作者对猫喜爱的思想感情
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词。
3、小练笔:描写自己家喜欢的一种动物。
教学反思:
猫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可是在老舍笔下却那么可爱,令人喜欢,同学们读过之后爱不释手,既为小猫的淘气感到好笑,又为小猫的天真而迷恋,通过阅读课文,同学们了解了作者描写动物的巧妙方法,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并跃跃欲试,要描写自己身旁的小动物。总之,这是一堂较成功的课。
猫说课稿第二篇:
【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性格特点进行具体细致描述的,并体会作者的爱猫之情。
三、练习围绕一个意思,举两三个事例,把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老舍先生语言的条理性、准确性、生动性,增强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审课题,揭示学习要点
(一)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猫的可爱?
(二)文章是怎样表达爱猫之情的?
(三)学习具体明确的表达方法。
二、理思路,认识结构特点
(一)指名读课文。
(二)根据本文总起分述的特点,给文章分段,画出中心句,写出小标题
三、抓古怪,品大猫之三怪
(一)大猫第一怪
紧扣教材泡泡: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古怪呢,我要好好体会体会。指导学生阅读。
1. 理解古怪。(推测 、存疑,进一步结合课文理解古怪。)
2.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猫的性格的。
(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3. 课文中是用哪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把这三方面的性格特点连接起来的?(可是)
4. 每一方面性格后都用了一个语气词,把它圈出来。
5. 读课文感悟可是吧对表达古怪的作用。
说老实话吧
它很老实
比较
(说它老实吧,可是有时贪玩,说它贪玩吧,可是有时又很尽职。这里两次用可是转折,表现出了猫的性格让人捉摸不透。句末用吧使语气不十分确定,更让人感到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
板书:
可是 可是
老实 贪玩 尽职
吧 吧
6. 通过品味、感悟,悟出古怪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令人难以捉摸。
7.分层品味作者遣词造句之妙。
(1)老实:老实的突出表现是什么?(读:说它老实吧无忧无虑。)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听话。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比较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到乖不但有听话的意思,而且让人读起来觉得猫像个活泼、机灵的小孩十分可爱,同时也表达了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
(2)贪玩:贪玩的突出表现是什么?(读: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要不怎么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比较
(任凭写出了猫要玩就尽情尽兴地玩,不管谁,无论谁怎么呼唤都不会回来。)
(3)尽职:怎样描写尽职的?
填空练习:想一想各组成什么词语,再想
一想为什么要填写这些词语?
它屏息凝视( )心
连就是几个钟头( )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心
听到老鼠响动
(猫在捉老鼠时尽职的表现是:憋住气,聚精会神是专心;一连表示有耐心;非不可表示有决心。)
8.感悟古怪的猫最可爱。
如果只允许你从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这三种性格中,选独有一种性格的猫养,你选哪种?(成天睡大觉的猫是懒猫;整天不回家的猫是野猫;整日逼老鼠,纹丝不动的猫是呆猫。只有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性格古怪的猫最可爱。)
(二)大猫第二怪
1. 从猫的情绪上看,写了两个方面,找出词语概括。(高兴:温柔可亲;不高兴:一声不出。)
(板书: 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2. 用了几个细节把温柔可亲写具体
的?(用身子蹭你的腿;伸脖子让你抓痒;在稿纸上踩印小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
(1)老舍先生家的猫独有的温柔可亲的表现是哪个细节?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2)听着猫的丰富多腔的叫声,老舍先生仿佛在欣赏什么?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3)发现下面加点的词语,用 词之 妙了吗?(不同各异多端都是不一样的意思,可想象猫的叫声丰富多腔,可见作者词汇之丰富。)
(三)大猫第三怪
1. 学习第三自然段从猫的胆量上看,又写了两个方面,用短语概括出来。(板书: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2. 依板书,小结大猫三怪
大猫古怪
可是 可是
老实 贪玩 尽职
吧 吧
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 那么勇猛
引导学生小结:紧紧围绕大猫古怪写了三怪让我们觉得古怪的猫,实在是可爱。
四、抓可爱,品小猫三淘气
(一)齐读中心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二)分清层次: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小猫可爱、淘气?(概括小标题)
(1)耍个没完没了。
(2)撞疼了也不哭。
(3)抱花枝打秋千。
分述
(三)你发现耍撞抱三字之妙吗?(都是动词,都写淘气,都当孩子来写。)
五、回全篇,总结全文特色
(一)你发现老舍先生仅用哪一字就把大猫古怪与小猫可爱淘气衔接起来了吗?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用更衔接起来的)为什么不用很呢?(更不但写出小猫十分可爱,而且写出小猫比大猫更可爱,并且将前面写大猫古怪与后面写小猫淘气可爱的内容连成了一体。这些都是很不能代替的。)
(二)老舍先生写的猫非常可爱,他是怎样表达爱猫之情的?
1. 把猫人格化。2. 抓住了猫的性格特点写。
3. 结构上。大猫三怪与小猫的三淘用更连成一体;不但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使我们看到了猫的多方面的性格,更觉得猫可爱。
六、小练笔,动笔写小动
围绕一个特点,举两三个事例,写一个小动物。
15、四年级语文上白鹅说课稿
默读(指名读),从哪些地方体会白鹅叫声的傲慢?
是呀,虽说白鹅高傲,可我们还是由衷的喜欢,或许:
我觉得:
在高傲的背后,这还是一只 的白鹅, 。
选用词语:可爱 神气 自信 高贵
3、学生练笔,评议。
4、小结: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喜欢这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齐读)
5、其实,白鹅高傲的吃相和它冷人发笑的一面也是非常有意思。我们下节课再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复习14自然段,体会白鹅的高傲
二、体会吃饭的有趣
过渡:这白鹅走起路来真是傲气十足,特有派头,可是它吃起饭来却让我们常常发笑。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5至7自然段,边读边把你觉得有趣的句子画下来,好好地体会。
1、学生自渎5至7自然段
2、汇报交流
(1)、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很有趣?(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谁再来读读告诉大家我们的鹅是怎么吃饭的?(小组学生接读)
a 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让大家听出鹅吃饭的顺序?
b、鹅吃的东西能少吗?这种吃饭顺序能打乱吗?这种吃饭方法就是(师板书三眼一板)
c、三眼一板也叫一板三眼,原指京剧里的一种板式,就像我们音乐课上的四四
拍,同学们会打吗?
(师生打节拍)
d、老师查了词典:三眼一板比喻说话做事有分寸,有条理。在这里是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鹅吃饭的东西能少吗?(不能)吃饭的顺序能改吗?(不能)是呀,鹅吃饭时就是这样三眼一板。如果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学生接读: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如果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学生接读)
(2)你还觉得哪儿有趣?(预设:;我觉得白鹅吃饭时需要有人侍侯,像个大老爷)是呀,能不能找到句子读一读?
a(出示句子: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侯,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
堂倌是什么意思?(古时饭馆里的店小二,现在叫服务员,专门侍侯别人的人。)老爷就是很多事情指挥别人去做,需要别人侍侯。此时,主人都变成堂倌了,白鹅却成了鹅老爷了,这身份的互换,可见这鹅老爷真是个高傲的动物呀。
b为什么鹅老爷吃饭要人侍侯?(因为鹅老爷吃饭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是呀:就是鹅老爷这三眼一板的吃法,才给我们上演了更加有趣的一幕。
好,就让我们把鹅老爷上演的这一幕读出来吧,看谁能读成一幅会动的画面。
c当这位鹅老爷发现饭馆空空如也时会怎样叫?(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鹅老爷会怎样厉声大叫。预设:(哪位小偷敢吃光本老爷的饭)是呀,狗偷食如此委琐,鹅的呵斥如此厉声,出现如此有趣的一幕都是因为鹅吃饭时的三眼一板。我们读出这种趣味吧。板书:三眼一板
三、总结写法,学以致用
1.过渡:就是这样一只高傲的白鹅,丰老先生却不胜其烦给这位鹅老爷当起了堂
倌,天天侍侯它吃饭,你觉得丰老先生喜欢这只鹅吗?(喜欢)那他为什么用高傲这个词来形容这只鹅?(这是反语的写法)什么是反语呢?(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梳理:反语就是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意思,也叫明贬暗褒、正话反说)谁能用这种反语的形式说一句话。(学生汇报)
2.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丰老生为了把这只白鹅刻画的惟妙惟肖,首先抓住了动物的特点,并运用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不禁让我们也喜欢上了这只白鹅,其次作者运用对比,拟人,反语等表达手法刻画动物的特点,这些都值得我们同学们去学习借鉴。
同学们也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它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有没有对它说过这样的话?你也可以学习丰老先生的这种语言和写作方法,写一写你观察的小动物。
四、课后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进行自我介绍。
2.积累词语。
3.给生字组词。
13、白鹅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叫声 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步态 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吃相 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喜爱之情
白鹅说课稿第二篇:
《白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出示鹅的图片。
你想说什么?你想用你熟悉的哪首诗来赞美它? (美丽、洁白)(《鹅》这首诗)
2、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 课件出示丰子恺先生的简介,学生了解。
二、检查预习
出示本课词语窥伺 净角 倘若 脾气 侍候 一丝不苟 左顾右盼 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从容不迫 大模大样 供养不周。
1、指名学生读。
2、词语小火车。
3、词语分类小练习。
三、自学提示
1、配乐朗读课文,学生默读并思考:说说作者笔下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理解高傲。(中心句教学)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白鹅的高傲,并说出相应的段落。
(板书: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3、你是怎么又快又准确地找到作者描写白鹅的这几方面特点的?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过渡段教学)
4、读课文14自然段,画出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白鹅的高傲的。
四、交流讨论
1、姿态
(1)学生先说说鹅的姿态,然后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它伸长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2)你见到这样的大鸟你会怎么想?(出示鹅的图片)(好大的架子,真是目中无人啊;真是傲气十足啊)
(3)有感情的朗读课件出示的句子,要读出鹅的高傲。
2、叫声
﹙1﹚ 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
﹙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2﹚在什么情况下白鹅会表现出这种情形?﹙学生可用文中句子回答﹚
﹙3﹚发挥想象,将鹅拟人化,说出鹅在不同情况中发出叫声时的心态。
①见到生客进来,它会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你是谁?没有主人允许不准进来,快回去!
②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会放开喉咙大吼道:外面是谁呀?不许进入我的
领地,快走开!
师:从同学们丰富的想象中,让我们感受到了鹅的高傲。
(4)再读课文,你还能体会到白鹅有什么特点?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从而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步态
(1)请大家小声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在这段中,作者如何表现出鹅得高傲的,请把它画下来。
(出示: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2)作者除了写出了鹅的步态,还拿它的老朋友鸭和鹅进行比较,你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出示: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3)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再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4)作者发现了鹅与鸭的步态的些许差别,这是一种对比手法,这样写准确地描写出鹅的步态特点,写得这么贴切,说明了他平常该多仔细观察啊! (板书:对比手法)
(5)让我们也来对比地读一读。
(6)鹅的步态是如此的高傲,那他站在那里时呢?又是怎样的?高傲吗?
(出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7)师质疑:老师不明白了,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读出是喜爱,可从字面上看,作者好象并不喜欢白鹅,老师读不喜爱的语气;作者到底对它怀着什么感情?
(作者对白鹅是一种喜爱的感情。作者虽然使用的是贬义的词语,但是那是对白鹅的真喜欢。)
师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引读有关句子。)
五、课堂小结
1、本文的写作特点:本文条理清楚,选材得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同时我们还明白了,因为作者对白鹅充满了爱意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文章。
2、丰子恺先生家里的这只白鹅就是如此的高傲,它的姿态,它的叫声,它的步态是如此的与众不同。难怪,先生初见白鹅时便说: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其实,这只白鹅不仅姿态、叫声、步态高傲,它的吃相也是十分有趣的。而且我还听说,就是因为吃东西,这只鹅还跟邻家的狗发生了不小的摩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去一看究竟吧!
六、板书设计
13、白鹅
姿态 左顾右盼
叫声 厉声呵斥
高傲
步态 大模大样
吃相 有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地域特点,设计了《白鹅》的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认读了本课词语。字词是构建语文的基础。识字教学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助于读好课文,理解内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其次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白鹅形象,了解白鹅特点。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也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最后学生学习时通过抓重点词句了解白鹅姿态、叫声、步态的特点。学生表演、想象白鹅的动作、说的话。激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把自己独特的体验进行交流。
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大量运用了拟人、对比等手段从姿态、叫声、步态中表现鹅的高傲。
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在体会文句之后,边读边表演,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优美词句的意思,更准确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原本沉寂的课堂气氛开始出现生机。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一位同学扮演鸭,另一位同学扮演鹅,学生都能认真地表演,模仿得很不错。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突出特点。学生能在理解语句的同时,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堂课下来,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第四自然段步态特点词语的学习上,词语的理解上还不够深入,不够透彻,以至于学生们不能很好地表现出白鹅的从容和大模大样,也没有较好的表现出白鹅的高傲。其次,在课文的朗读方面,也有欠缺,太过平淡,不够生动,点到即止,要读得妙趣横生才好。
最后,我觉得还应该改正的地方是:应尽量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我的课堂时刻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
16、四年级24课黄继光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主要描写了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597.9高地,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去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课文渲染了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衬托出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而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同时也生动刻画了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言行,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二、说设计理念
深入挖掘教材,合理分解教材,资源重组教材,通过教师、学生、文本、媒体四者之间的相互呼应,多元互动,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段要求,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三、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的精神品质,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2.体会作者在修辞运用和人物描写上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修辞运用和人物描写上的写作特点。
四、说教学流程:
(一)营造氛围引入情境
上课伊始,我以鲜明的人物画面和激烈的炮火音效,刺激学生的视听;以饱含深情的话语,碰撞学生的心灵:同学们,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用他年仅22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英雄赞歌。让我们一起深情的呼唤他的名字黄继光。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为进一步学习课文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把握精髓,以读为本
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它是阅读理解文本最基本的方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读书实践,采取以读悟语、以读悟情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有层次的读文三步曲:
第一步,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心中初步定位黄继光的人物形象英勇顽强。
第二步,静思默读,圈画出黄继光从请求任务到完成任务过程中,描写他语言和动作的词句,并在感动之处加以批注。这一步读文,静中有动,渗透着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训练学生捕捉文章重点的能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第三步,重点精读,指导学生朗读品悟描写黄继光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如:
主动请缨时坚定的话语: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匍匐前进时顽强的动作: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舍身堵枪口时的英雄壮举: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通过这样标的明确的挖掘,深入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的精神品质,同时体会作者在修辞运用和人物描写上的写作特点。
读文三部曲由浅入深,步步推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入情入境地读书,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在读的过程中实现对课文内容的逐步感知、感悟、内化和延伸
(三)小诗铺路,练笔言情
在品读重点词句感悟黄继光的英勇顽强之后,将诗人严辰为黄继光所写的一首小诗《永恒》引入课堂
永恒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
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
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
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
你死得那样年轻,
却活的那样久长。
谁说庄严的刹那不就是永恒!
相信此时,那一行行感人的诗句拨动学生的心弦,黄继光的英雄形象愈来愈清晰高大,积蓄已久的情感续势待发,教师相机而动,安排了这样一个练笔训练:孩子们,读着严辰的这首诗,感悟着黄继光的英雄形象,老师相信在你心里一定有好多话要说!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想说的话写在这篇课文的题目下面,写在黄继光这个伟大的名字下面。这样一写,就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互通的心桥,行之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受到黄继光精神品质的深度熏陶,完成了英雄形象的再塑造。
(四)精神永生,真诚献礼
教学的尾声,音乐响起,示意全体同学起立,向英雄的黄继光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并把这庄严的一礼,献给那些为祖国和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英雄们!至此,《黄继光》一课的课堂教学已被推向情感的巅峰,让人倍感震憾!在语文学科工具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7、暮江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暮江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
不求甚解一词是源于晋代诗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意思是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而我们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是不是要颠过来倒过去在一些字词上过度深挖,还是让学生对古诗中关键字句进行准确理解,有着自己的感悟。于是在准备教案《暮江吟》时,我就从我自己所理解的方面追求小学古诗教学的正解: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还不丰富,语言感悟能力也没有这么强,他们学古诗时在理解词义、诗句方面会有较大困难,该让学生理解的就要想办法让他们理解古诗里到底有什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于是我让孩子预习时就让孩子借助图画帮助他们去理解古诗。我在课堂导入时也给孩子出示了我所画的《暮江吟》的诗画,当我拿出画时,学生立马就知道诗词里蕴含着什么内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就是如此。
老师引导,学生自主
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设计让孩子先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他所理解的古诗词,这时候就少不了小组合作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我看到孩子们可以通过合作把任务都完成,并绘声绘色的说着自己的理解。其实老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畅游在诗词世界,有时学生的理解可能更深刻。我们不能成为诗人本人,谁也无法真正的站在诗人的角度去理解诗词,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着学生可以站在诗人身边,进一步的切身体会。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教师应该有所作为。
走进诗人,感悟诗情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古诗必然是一个由言到意的过程。学生要进一步的理解诗词,就必然要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通过了解背景来感悟诗词才能更准确的站在诗人身边。在教学中我让孩子把自己当做诗人白居易的朋友,和他一起漫步江边,配上背景音乐,面对此情此景来朗读、背诵。让学生身历其境一次,把诗词诵出来,美丽的景象也将不请自来。在古诗教学中,我一直都会让学生唱诗词,有着旋律的诗词也更是锦上添花。
在教学中我没有拿捏着字眼去让学生诠释,而是让学生感受,在感受中学生也能理解诗词,甚至在感悟中让学生和诗人做朋友,找到与诗人同乐的乐趣。这就是我对古诗教学的正解。
教学反思二:
依据课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以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的要求,在本节课设计中,我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借助注释自主学习诗意,体会诗意美,突出了教学重点。以舒缓的音乐营造氛围,以教师范读、PPT导引创设情境,以反复诵读体会、品味诗文的意境美,音乐美、诗文美、意境美,在美好的情境中体会陶醉的心情,读出陶醉的感觉。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了诗意,记住了诗文,化解了教学难点。拓展延伸古诗,建议学生课后亲手搜集写景古诗,互相交流,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学习古诗的热情,落实了积累、诵读优秀诗文的课标要求。
就整节课的流程而言,顺畅自然;课堂气氛活跃,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当然,课堂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还需要细化、精炼。对课堂生发的情况,还需要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
总的来说,古诗词诵读的探索,依然在路上。
18、将相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将相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
《将相和》这篇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故事不是难点,结合课文实际,我确定了廉颇和蔺相如由不和到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原因为学习的重点。难点定为理解三个小故事各自的起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快速默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习,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点: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这一节分析课,我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给予鼓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足之处:分析较多,读得太少,淡化了语文的感悟,出现了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做好自己的主导地位。
《将相和》教学反思二
本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故事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时,我的思路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饿内在联系;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再引导血色河南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
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人物作出评价之后,我知道学生给三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我都给于了肯定,关键是要求学生讲出概括的理由。
在让学生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时,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只要他们能说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没有过高的要求,目的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指导学精读课文时,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先分小组讨论交流,再由代表交流结果,学生积极性高,学习兴趣很浓。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梳理,主要是理出那些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对于那些跟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启发学生课外去研究。这样真正达到了课堂效果。
回顾本节教学,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课堂这个主阵地交给了学生。
但细想过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读训练上缺乏频率,当时有些忽略;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师包办代替的话语有些多,应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
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学自悟,在教师重难点指拨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19、搭石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搭石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
在第一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第二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朗读和想象画面,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淳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不足之处在于,对于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的方法指导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一味追求速度,却忽略了对内容的理解。
教学反思二:
本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采用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幅幅画面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初步了解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20、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党员书记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我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还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不过教学这篇课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句子,学生体会得还不够深入。结尾处如果给学生树立一些优秀党员形象,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在人民生活中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而有很多很多,老支书只是许许多多优秀党员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21、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听课稿,分享质量守恒定律听课感受和记录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应用加深理解。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托盘天平(带砝码)、锥形瓶、红磷、火柴、细沙、气球、玻璃管、单孔塞。
2.学生用具:(1)托盘天平,烧杯、锥形瓶、橡胶塞、小试管;
(2)硫酸铜溶液、铁钉、碳酸钠粉末、稀盐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O2 P2O5,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表示为:Fe+CuSO4Cu+FeSO4。那么,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些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猜想、讨论]
[回答]
学生甲: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这很好,那么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于、等于,还是小于?我们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关系。
[活动与探究]
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如何变化?
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
[说明]教师演示实验一;学生实验分组进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二。
[注意事项]
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
2.红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
3.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玻璃管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
4.在铁与硫酸铜反应这个实验中,铁钉在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
[由学生陈述实验结果,不同意见进行补充]
[实验一]在白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看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不同意见]我们组的实验结果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略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可能是由于锥形瓶没有塞紧漏气所致。
[实验二]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实验中,用砂纸把铁打磨干净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看到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的铜析出;同时溶液的颜色也略有改变,由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用天平称量,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教师总结]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
量总和存在相等的关系。其实不仅仅这两个实验如此,无数的实验证明,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设问]有了前面的实验作基础,我们该如何去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呢?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回答](可分别叫多个学生进行陈述)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总结并板书]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思考]现有一反应A+BC,有10gA和5gB反应,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gA,B无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克?
[学生思考并讨论]
[答案]生成C的质量为12g,因为A还剩余3g,可见参见反应的A的质量为7g,B无剩
余,可见5gB全部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守恒定律,生成C的质量为7+5=12g。
[强调]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而不是有多少反应物,一定注意参加二字的真正含义。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是十八世纪的重要发现之一,它把对化学的学习由生成何种物质(即质的研究)引向生成多少物质(即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质量守恒定律是谁发现的,又是如何发现的呢?请阅读课本资料。
[学生阅读]
[补充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过了非常漫长的过程,很多科学家曾经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拉瓦锡是其中之一。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同样的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到了20世纪,这一定律得到充分发展,和能量守恒定律合称为质能守恒定律。
[教师]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它的发现,我们再从微观方面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在
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请看投影。
第二课时
[投影]展示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过程,从分子、原子角度进行分析。
[思考]从投影所展示的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思考、讨论]
[回答]从刚才投影所展示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的微观示意图过程,
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说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总结]大家回答得很好。从微观示意图展示过程以及前面所学的分子、原子知识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事实上是旧的分子破裂,原子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板书]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
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教师]到底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再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验证一下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
[活动与探究](分组进行实验)
1.蜡烛燃烧前后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是否相等?
[学生实验]
[陈述实验结果]
1.蜡烛燃烧前后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2.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也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
[教师]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呢?
[学生讨论]
[回答]1.在蜡烛燃烧这个实验中,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都是气体,挥发到了空气中,所以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种情况。
2.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这个实验中,因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实验装置未密闭,所以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种情况。
[追问]这两个反应到底遵守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
[回答]遵守。只要改进实验装置,就会出现正确的结果。
[追问]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呢?
[回答]1可以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比如红磷燃烧的装置。
[教师]我这里有一改进的蜡烛燃烧的装置,大家请看。
[课后思考]改进装置的具体措施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而且从微观角度理解了为什么所有的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从而把我们对化学的学习从质的研究引向量的研究。
[学习体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呢?请你谈谈。
[回答]1.任何一个定律的发现都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以实验为基础得出来的。
2.我很喜欢这种边操作,边观察,边思索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使我们得到更多的锻炼,真是受益匪浅。
3.进行科学研究时,若想得到很精确的结果,就必须改进实验装置,采取更为精确的装置进行实验。
4.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若也能及时思考并想办法进行实验,相信我们都会有一些惊
人的发现。
[总结]大家谈了各自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体会,这很好。大家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令我非
常佩服,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这种风格,在化学的海洋中徜徉。
[布置作业]习题1、2、3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存在3个不变,即
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22、咏柳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咏柳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优点之处:
1.抓关键字词,体会情感。在设计中我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把景写活,在体会中,我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像,每一句诗即是一幅画,引导学生抓好这些关键字词,想像画面读出情感,感悟诗人的喜爱之情。
2.学习生字时,由于是二年级的学生不用像一年级那样,我适当放手让学生从己有的知识想出识记的办法,注意了低中年级的对接,而且我还运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辅助学生识字,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和积累。
3.注意语文课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双基训练。在设计中,我将这五要素融入到课堂中。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指导读时,则结合自己参加语文朗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教师范读指导,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
4.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差异,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在课堂中,问题简单的给后进生回答,难的,同桌互助,如有自学后两句时,这方面的关注会更突出一些。
不足之处:
1.教学时间的安排不适当,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不是很好,这还需不断地进。
2.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进,方法增换调补没有落实到位,出现学生在回答理解诗句时,还是停在按字解释上,只有几个尖子生可以用,这个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使用。
3.在指导朗读时,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环节中,没能更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学生在读时,诗人味没读出来。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改进措施:
1.上课时间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时间,每到一个环节都有意识的去看看时间,严格按照备课教案来上课。
2.低年级重视多读,以读助讲。减少老师的废话。
23、夜宿山寺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危楼高百尺学生响亮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课上完了,心里还是放不下,悬着的心更加沉重。
从选定课文开始,就知道这是一场炼狱,告诉别人公开课我要上古诗,反馈的都是一个张大的嘴巴,估计我是疯了,可我真的想跟孩子们一起学习古诗,没有繁琐的语言,一个字,就能给人无数的想象,我爱这种言简意赅。
于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之前听过的课例中,无一例外都是围绕朗读来展开,这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指向,所以上课的主线几乎没有疑问朗读。从导入到古诗讲授,反复多样的读,教案一再修改,终于有了雏形。教案出来后,我在潘校长的敦促下进行了试教,果然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课堂上错漏百出。当务之急是亡羊补牢,试课后潘校长马上就我的教案以及上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指导,大到教授方式,小到字句的斟酌,每一个细节都想得非常周全。在连夜修改教案跟课件后,我正式走进课堂,跟孩子们一起诵读了这首古诗,琅琅的读书声贯穿了整个课堂。课后,教研员薛茁主任和12小总校的陈永强校长、黄怡副校长为我细致地点评和指导,我看到了我的课堂还有很多欠缺。
一、课堂是孩子们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可是,我在备课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个放入到备课内容中。习惯了老师教课,学生照单全收的模式,似乎老师主宰课堂成了理所当然。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将自己在读这首诗的感受全部记录下来,设置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我预设的圈套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句话,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理解不同,读法肯定也不同。所以,我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分析诗句然后定下基调,再来整齐划一地读,无形中抹杀了孩子们的创造性和自主学习的萌芽。因此,我的课也是缺乏活力的,所谓的朗读也只是大声读,并没有将课文读活。我的预设是教师主宰课堂,所以课堂的生成便是生硬死板,没有太多的情感冲击,学生只是在再现我的预设,并没有参与到课堂的生成,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课堂语言的随意。
尽管有了详细的教案,一再地斟酌,课堂上的我说话还是没做到言简意赅,拖泥带水,甚至问出了一些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题,语言过于随意,不能这样!我反复告诉自己。
三、老师的示范作用。
在古诗前两句的朗读中,我一味地追求让学生去读,忽略了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词语的温度,而这个很重要的一个引导是老师的范读,此时,我又忘记了自己的重要任务。学生的学习基本都是在不断地模仿,练习,然后才有自己的个性。但是我没有做示范,学生练来练去也是不得要领,练习的结果自然也就差强人意了。
四、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年段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而我们班的孩子刚刚好欠缺的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坐不定,动来动去,小手玩这个玩那个,插嘴,开小差,写字歪着身子,侧着脑袋,握笔姿势更是惨不忍睹。为了追求课堂的完整,我并没有太多地去要求同学们的坐姿、倾听以及写字、握笔姿势,简直是大错特错。任何学生,如果没有自律,没有自控力,一切随心所欲,而教师有没有很好地去纠正,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控力,后果将不堪设想。
语文课堂该将有效的阅读进行到底,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怎样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中自主学习,发挥个性,生成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足够我用尽所学去思考,去改进,去成长。
24、姓氏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姓氏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姓氏歌》为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识字部分第二课内容,本课教学目标为:
1、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这十二个生字,并认识弓字旁、走字旁和金字旁;
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七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
本课以《百家姓》儿歌拉开帷幕,通过百家姓出示了一部分读音相近或者形似的姓氏,通过难区分的姓氏引出本课课题《姓氏歌》。通过学生自己读课文以及互读,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能够较通顺通读全文,部分学生可以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领学生细致领会全文,重点讲解其中的生字,如李,引导学生认识李字的结构,并能找到其中分出的两部分木和子,通过李字,学生能自己分解张字,通过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认识新部首弓字旁,并通过课件展示形象的弓箭,引导学生记住弓字的形状,再通过笔顺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弓字旁的书写方法。再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胡、吴、徐、许几个字,引导学生自己对生僻字进行拆分,根据结构或者偏旁记忆不同的字。第二段主要是对单姓和复姓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欧阳等复姓。此后,对开篇出示的难区分字加以讲解,学生通过同桌互助或者小组讲解的形式能快速认识难区分的姓氏。下一个环节为指认生字环节,老师通过课件出示认读生字,学生通过抢答、举手回答等形式认读生字,最后环节为课堂总结,并出示课下思考问题。
在本节课中,引导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出示的音近字或者形近字过难过多,没有较好的联系课文中出示的生字,导致课堂节奏过慢,没有完成教学设计中应有的环节。在读书部分,学生能分角色进行朗读,但是读的环节安排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认识和朗读课文的时间,应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角色朗读,在讲解张字时,出示的弓箭和弓字旁的引导能正确指引学生认识并书写,但出示的词语过难,学生认起来存在问题,特别是张牙舞爪这个词语,没有在课堂上更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在提示学生圈字时,没有做出区分,导致认读和书写的生字没有加以区分,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整堂课中,我用了较多的时间和语言组织课堂纪律,如果以表扬为主,会加快我课堂的步伐,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25、乡下人家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是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作者陈醉云先生用细腻、优美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充满温馨的田园风光画卷。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赞扬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我执教的学校地处农村,同学们对文中描写的很多场景比较熟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一些情景学生又相对陌生,如:屋前搭瓜架、院中吃晚饭等。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到了这些因素,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教学完毕,反思如下:
1. 抓住主线,层层深入。这篇课文结构清晰,语言朴实自然,教学中我围绕最后一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引导同学们找出每幅图中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之处的句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头脑中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
2. 抓取重点,扶放结合。这篇课文描写了六幅不同的乡村生活画面: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虫鸣图。因为每一幅图画都很美,但是教学中不可能平均用力,这就要老师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因此,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了瓜藤攀檐图和雨后春笋图,让学生在石狮子和瓜藤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对比中,感受到别有风趣一词的含义。雨后春笋一段抓住一个探字,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如果你是小笋芽,从土里探出头来,可能看见什么?会说些什么?让学生体会到拟人化手法运用的巧妙。学完后及时总结学法,然后让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自己喜欢的画面,在学生交流时及时点拨引导,做到了扶放结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多形式朗读,加深理解。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安排了不同形式的朗读。课伊始,我安排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写体会,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品读感悟环节通过指名读、评读、男女生赛读、抓住重点词感悟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交错使用,最后的欣赏读、配乐读,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样不同形式、多层次地读,加深了学生对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4. 自主作业,注重延伸。课文教学完后,我布置了一些作业供同学们选择: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画自己喜欢的乡下人家画面;喜欢摄影的同学可以走到房前屋后或是田间地头,拍一拍乡下人家的独特美;喜欢诗歌的同学找一张古诗中描写乡下人家生活的古诗,读一读,抄一抄或者唱一唱;喜欢写作的同学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乡下人家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景物,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些写法,比如: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对比的方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等。这样,让每个同学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走进乡下人家。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这节课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同学们一直以来的朗读指导缺乏,只有少数同学敢读,能读出画面感。虽然这节课我运用了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但还是有一些学生不敢朗读,即使鼓起勇气读也缺乏情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一直注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的。
26、陀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陀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深刻体会。《陀螺》一文作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讲述了作者高洪波在儿时游戏中找到成功的乐趣和秘笈。这篇课文,不仅文笔优美,更是指导孩子成长的法宝。
秉承本单元教学要点: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体会人物心情,我对此课的第二课时做了如下设计:
课时目标: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含义。
试着学做批注。
教学过程:
一、重温陀螺,兴趣引入:
从手转陀螺开始、到线绳发力的木质陀螺、以及机器加工而成的塑料组装陀螺、钢铁一次成型陀螺、亦或是发射器陀螺、或者是指尖陀螺,即便是已经成年的我都对它们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爱不释手,你呢?
二、读中品味,深入探究:(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
在文中找找:
写陀螺的制作方法的是哪个自然段?
写玩法的是哪段?
谈收获:
说说陀螺的制作方法?
(视频)就陀螺的玩法中,你最欣赏哪种?
(玩陀螺让你感到 ,让你感到 ,人们的心情会随之起伏,我们一起去文章第4自然段感受体会。)
三、读中品味,深入探究:(合作学习)
1、引学懊恼中削陀螺
A读文章第四自然段。
B画反映心情的句子。
(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C圈出重点词语。(堆满乌云 比喻句)
D品味人物心情。
E写下简单批注。
(苦闷、郁闷)
2、总结学法:
读文章画句子圈词语品心情做批注
3、依法分组学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第5自然段 大声读文
第6、7自然段 大声读文
第8自然段 大声读文
第9-12自然段 默读文章
(2)分配任务:
第一大组:恍惚中盼陀螺(第5自然段)
第二大组:兴奋中看陀螺(第6、7自然段)
第三大组:沮丧中抽陀螺(第8自然段)
第四大组:胜利中品陀螺(第9-12自然段)
4、逐组汇报:
第一大组:恍惚中盼陀螺(第5自然段)
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我的叔叔,一位很有童心的年轻民警,答应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只陀螺。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比喻渴望、期盼)
5、第二大组:兴奋中看陀螺(第6、7自然段)
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哪些词看出兴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第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学文章)
6、第三大组:沮丧中抽陀螺(第8自然段)
(1)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露面却遭到嘲笑-我的表现-嘲笑原因)
(沮丧)
(2)体会心理,情境创编。(鸭蛋、嘲笑者、其他陀螺)
7、胜利中品陀螺
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骄傲、自豪、陶醉、幸福)
(随着复杂心理活动的变化,我将其貌不扬的陀螺看走眼了,而看走眼的又何止我一个呢?请同学们完成学习活动单的群文阅读。)
四、拓展延伸,群文阅读:
《挑水肥的人》林清玄
快速阅读文章。
我对挑水肥的人的态度开始是 ,后来是 ;因为挑水肥的人是
的人;从中,我明白: 。
五、总结中心,升华主题:
(确实啊,不能只根据陀螺的丑陋、挑水肥人臭烘烘的外表来衡量一个人、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因为仅凭外貌是看不出他真实的实力,就像海水不能用斗去度量一样。这是作者在玩陀螺过程中领悟到的。)
板书: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六、推荐阅读,课外延伸:
(通过学习高洪波的回忆性散文,我们不经意间会发现:玩具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课后,请同学们阅读简.韦伯斯特的《长腿叔叔》,从这本被媒体评价为一本百年难得一见的好书中,感受历久弥新、脍炙人口的、充满阳光与奇迹的爱情喜剧。)
27、司马光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司马光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当我得知授课内容为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司马光》时,我一头雾水。因为,《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有难度,因为这是他们与文言文的正式相遇。对于我而言,也是第一次讲述文言文课文,并且要体现随文练笔,更是难上加难。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查阅教师教师用书,研读课文,挖掘文中随文练笔训练点,精心准备备课。12月21日实战课堂授课结束后,根据课堂效果,我反思本节课有闪光点,但是主要以存在的问题:华而不实、全而不精、高而无效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华而不实
在信息化泛滥的时代,我作为现当代人民教师行列中的一员,也难逃电子化办公、信息化教学的浪潮。
确定授课内容为《司马光》这一课文的时候,第一时间我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文言文、详细的司马光故事、《语文新课标》、随文练笔。现在反思备课,我的第一步就没有了解学生的学情,没有研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是盲目的借助信息技术,眉毛胡子一把抓,直接导致备课内容过于华丽而没有做到务实,脱离了学生这一主体而演独角戏。
华而不实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这节课给人的感觉有点海棠无香。纪伯伦关于习作曾说过:一些作者用字典的补丁,来遮住他褴褛的思想,同样我在想,我的这节课在某种程度上是否是在用形式多样化的PPT补丁来填补本节课文言文教学的困难,当然这是不可取的。
改进一 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学生,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改进二 研读教学目标
备课是一节课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质的备课,可以为一节优质课锦上添花。备课要备课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而备课标是备教材、备教法的前提。
改进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每上一次公开课,我会有这样的困惑:假使这次公开课没有形式多样的PPT课件,没有网络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的思想,我的课堂效果会如何?同样的一节课,我将传授给孩子们哪些知识,哪些信息呢?《司马光》这节课,学生第一次和文言文遇面,我也是第一次上文言文的课,难免会借鉴他人的思想,但是如何能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事,我事之师呢?这是值得我思考的问题。科学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就不会被天花乱坠的信息迷惑,而影响你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二、全而不精
从教一年来,我不论是作为一名实战的语文老师,还是作为一名听、评其他语文课的老师,发现小学阶段语文课堂的一些共性:语文课堂的立足点都是围绕字、词、句、段、篇、情、写。《司马光》这节课,我从字词拼音、字词释意、句子翻译、写作指导、故事寓意等多方面授课,导致这节仅40分钟的课是面面俱到,这样的结果就是填鸭式的课堂和老师的喋喋不休,未做到新课改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
改进一聚焦学情
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改进二聚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总的将语文课程目标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备课时,老师就应该研读教学目标,确定这节课你最想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方法和思想,确定一节课的目标,不提倡多多益善,贵在启发性。
改进三聚焦内容
确定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有舍有得,突出重点,做到一课一得。我上《司马光》这节课时,应课题组需求,课堂要体现随文练笔,所以我的这节课应该依据课文文本,挖掘训练点,聚焦随文练笔这一教学内容,其他内容可以适当删减。
三、高而无效
《司马光》这节课,我的侧重点是随文练笔,所以就尽可能挖掘文中可以体现随文练笔的训练点。这节课我设计了三个训练点:
1、我会夸夸人
司马光的故事得到世人传颂,我们也要夸夸司马光以这个主题展开习作练习,让学生们夸夸身边的人,但是由于没有让学生动嘴说就直接动手写,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要求过高,而导致效果不佳。
改进先说后写
大人们夸司马光,你真是个__________的孩子。
老师夸司马光,同学们应该______________。
伙伴们夸司马光,我真________________你。
同学们,从这个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生:(乐于助人,勇敢,沉着冷静)
2、巧用动词
这篇简短的30字文言文,有戏、登、跌、没(m)、弃、持、
击、迸8个动词,并且这几个动词生动形象的体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和遇事沉着冷静。我的课堂设计是让学生看图填动词:
他双手( )着球,深( )一口气,然后( )起脚尖,原地( )了三四下,接着,他突然如离弦的箭一般朝着篮下( )去。离篮架足有四五米远,他把球( )到右手中向篮板( )去,球碰的一声反弹下来。说时迟,那时快,他三步就( )到篮下,蹭地( )起来,双手( )飞来的球,( )到头顶,腰一( ),然后嘿地( )了一声,把球( )进了篮筐......
看图填动词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基础好的学生只会填写几个动词,大部分学生不会填写。原因主要有:一是所选图片不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二是动词设计过于难。
改进开源导流,返璞归真
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随文练笔教学的时候要立足于课文,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这才是学生思维开始的源泉,然后在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练笔。
3、巧用对比
众皆弃去和光持石击瓮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司马光的人物品质。
出示范文欣赏: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
(海鸥、海鸭、企鹅的惊慌衬托出海燕的勇敢,突出重点)
由于时间原因,只是欣赏了对比的写法,但未设计写和说。改进句子练写
随文练笔不是大篇幅的习作课,可以练写简单的句子。给学生不同的动物、人物和景物的图片,指导学生写对比句。
四、总结
古人告诫我们: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正是对于这节课的不断反思,我才有了对于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初步思考。课堂设计聚焦化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这样可以让文言文教学不再成为小学语文老师的心头病,让学生不再成为文言文学习的学困生。
28、守株待兔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守株待兔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这篇课文篇幅虽然短小,但是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白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这样的小古文,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示范朗读,加强指导。这是本学期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老师先示范,再从停顿、重音、语气和节奏方面给予指导,让学生反复练习,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句意打下基础。
二、联系注释,理解句意。这则寓言寓言浅显易懂,加之学生对现代文的故事比较熟悉,只要能利用注释,完全理解句意。这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因而学习本文时把这一方法渗透到学习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理解了句意和故事,另一方面让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并不难,保持兴趣。最重要的是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不仅得到鱼,也得到渔。
三、注意拓展,扩大视野。学完本文,学生不仅明白了故事,更明白了文中的道理。对这样短小隽永的寓言故事一定很感兴趣,因而补充一些可以补充一些或让学生搜集一些文言文小故事,如《掩耳盗铃》、《南辕北辙》,《滥竽充数》等,让学生按照文本的学习方法阅读、品味、感悟,那么学生的视野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真正实现了课堂内外的结合。
29、守株待兔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守株待兔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是以童话故事为主题,下册的第三单元则以寓言故事为主题。我们大家应该都清楚,以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寓言故事。这个单元的开篇《守株待兔》是中国古代寓言,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也是推荐的《中国古代寓言》。此外,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也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所以我结合了这三个地方,放在了《守株待兔》一课的教学中。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那《守株待兔》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是读通读顺课文,再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最后通过宋国的农夫到底是犯了什么错,引得宋国人耻笑呢?就是这样一个流程来开展我本课的教学。
什么是寓言的基本特点?就是一个故事发生后,你读出了什么含义?明白了什么道理?所以让学生找到宋国的农夫到底犯了什么错误是本课的重点。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农夫的行为,体会到兔子触桩而死并不是天天发生,体会农夫愚蠢可笑之处,从而启发学生,从农夫犯的错误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
本课后还有一个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也是一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个故事我是让学生自读: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有一部分同学读了以后能够大致说出坐车人的错误,但是有绝大部分的同学不能够准确说出这其中蕴含的道理。为了保持孩子们对寓言故事的兴趣,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深究下去了。
30、清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清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案《清明节》含反思适用于清明节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愿意参与清明节的活动,快来看看幼儿园清明节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
3、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愿意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扫墓图片(献花、植树、送食)
2、清明节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
师: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二、介绍清明节
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
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们去世以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
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三、清明节扫墓
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1、播放图片
2、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
们)
四、清明节的习俗
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五、小结,结束
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扫墓、踏青、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
31、军神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军神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分析:
《军神》选自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四篇课文。《军神》讲述了刘伯承在接受右眼手术时拒绝使用麻醉剂的故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指向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这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是在四年级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情的基础上,有为本册书第五学单元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作了铺垫。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的识字能力和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由于他们四年级时已经有了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人物品质的学习基础,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在体会人物内心时直接谈到刘伯承的精神品质,因此在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细化对文本的理解。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依据学情我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以读促吾法。通过反复指导学生读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入情入境的诵读中,学生不仅能领悟文章内容,还能增强语感,丰富积累,发展思维。在执教本课我让学生抓描写最能突出刘伯承是军神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让学生反复读,突出本课重点。
品词析句法。本课我引导学生抓住微微一笑、一声不吭等词让学生走进刘伯承的内心,突破难点。
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让学生凭借例子举一反三。《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本节课学生主要用一下方式来学习:
读中感悟法。本课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读等方式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内容,抓住重点句子,找出关键词句,带着理解读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人物的内心。
圈点勾画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自学时对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勾画,在读的过程中留下思考的痕迹。
教学准备:ppt
教学目标:
认识沃、匪等字,会写衷,会读 土匪、绷带等词。
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能从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目标要有教学过程来实现,本课教学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看图导入、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板书:军神),什么样的人称的上是军神呢?
2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中的军神是谁对谁的称赞呢?(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称赞)
3这个词出自于那句话?
Ppt: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沃克医生为什么要称刘伯承为军神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活动一: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后来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2词语检查: 重庆 沃克 就诊 土匪 绷带 从容镇定 (指1名) 借助这些词语来回答一下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神的?
麻醉剂 一声不吭 由衷 堪称
借助这组词语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说说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手术前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手术时一声不吭还清楚的数了沃克医生的刀数,沃克医生深感敬佩,所以称刘伯承为军神。)
3指导生字 衷 结构 上中下 关键笔 字意内心
品读重点、深入了解
让我们走进刘伯承的内心
1活动二: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刘伯承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体会刘伯承的内心。
2交流汇报
①ppt: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齐读
.刘伯承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他在想什么?
(他心想,这位沃克医生可真不简单,居然看出了我的军人身份,他做过军医,是依据经验判断的,我就不和他争辩了吧!)
.带着体会读
抓住人物的语言、联系上下文就走进了人物的内心
.他的神态是什么呢?(微微一笑)
本想隐瞒身份但被看穿了,一般人会怎么样?(害怕)
.刘伯承只是微微一笑,你有体会出他怎样的内心?(平静、从容、若无其事)
抓住神态我们也可以走进人物的内心。
因为他不仅仅是军人,更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他有着杰出将领的那种从容的气度。
.齐读 (板书:从容镇定)
②ppt:病人平静的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他的内心又是怎么想的呢?
(为了革命事业,手术过程中的痛苦,根本不算什么!)
拓展:1916年24岁的刘伯承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子弹从颅顶射入,从右眼框飞出,当场晕倒。
如此重的伤势还这么平静地拒绝使用麻醉剂。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齐读
③ppt: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这个句子集中描写了手术过程中刘伯承的表现,主要抓住的是刘伯承的动作描写。
.手术过程中他的表现怎样呢?
(紧紧抓住、青筋暴起、越来越使劲、居然抓破了)
.有没有关注到一个词一声不吭,无论怎么疼痛他都一声不吭。
当他紧紧抓住身下白床单时他一声不吭
当他手背青筋暴起时他一声不吭
当他汗如雨下时他一声不吭
当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时 他一声不吭
他一声不吭心想:
联系上下文体会。
上文中:沃克医生施行麻醉,刘伯承拒绝,手术中那种疼痛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刘伯承忍受住了居然还一声不吭。
下文:居然还一刀一刀的数刀数。
在这一声不吭的背后他可能在想什么?
(我一定要坚持住,我必须坚持)
同学们都有疼痛的经历,打一针和割一刀,手术中被割了整整72刀。
读出体会,读出你心目中的刘伯承。
你们的朗读展现出了一位怎样的刘伯承形象?(坚强)
小结:这节课我们抓住刘伯承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认识了一位刚毅从容的刘伯承,课文中的另一个人物沃克医生文中也有许多关于他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沃克医生他的内心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作业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板书: 11、军神
语言 刘伯承 从容镇定 坚强
动作 沃克 ?
神态
32、绝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绝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绝句》是杜甫在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所作,描绘了浣花溪旁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景中。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本诗是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结合课后习题,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画面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围绕这一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做的:
一、游戏导入,诗画关联
课堂伊始,以看图画猜故事的游戏导入。运用课件出示几幅图画,让孩子们看图画猜古诗。老师相机引导:一幅图画能让我们想到许多美妙的诗句。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
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把诗和画联系起来,为后面理解诗中美景打下基础。
二、抓住景物,想象画面
在初读古诗后,要求学生能够在划出停顿的基础上再读古诗,边读边圈画出诗中的景物,进行整体感知。
教学片断:
师:这首诗就像一幅画,请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看看画面中有哪些景物,边读边把它们圈出来。(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
师:杜甫将窗外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我们读了这首诗,仿佛看到了草堂周围那迷人的景色。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其实,这首诗的每一句也是一幅画。不信,我们就来读读看。
品读第一、二句时,抓住关键词鸣和上。展开想象,理解鸣,说一说歌声动听的黄鹂在唱什么,体会黄鹂的欢快,把对春光的赞美融入到婉转的鸟鸣声中,指导朗读。理解上,说一说白鹭飞上了什么样的天空,小白鹭们边飞边看,看到了什么,感受飞得高远、自由飞翔的白鹭心情怎样,并读出黄鹂和白鹭的喜悦。结合课本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品读第三、四句时,借助插图,突破难点。理解窗含,图文结合,诗人在什么地方看美景?他看到了什么?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中,像画框中镶嵌着一幅壮美的雪山图。理解千秋雪万里船,感受诗人用夸张的写法写时间久远、路途遥远。相机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地点进行对比,帮助理解东吴离成都很远。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船只一路畅行无阻的情景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引导学生说一说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怎样。
三、走进画面,感受美好。
在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之后,引导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如:这天清晨,天气晴好,微风徐徐。我们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现在,我们往窗外看一下,看见了什么?正当我们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这样的设计,学生自然而然置身于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他们的眼睛始终跟随着诗人杜甫的眼睛在观察。之前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眼前丰满起来,灵动起来。
例如,学生感受 色彩美的教学片段:
师:你能根据诗人的描写判断出当时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天。
师:他笔下的春天是什么颜色的?你能把藏在诗句中的颜色找出来吗?
生:黄、翠、白、青
师;这么多的色彩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1:春天生机勃勃。
生2:春天非常美丽,绚丽多彩。
师:黄鹂与翠柳,黄绿相间;白鹭与青天,白青互衬,真是色彩艳丽,有声有色。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吧!
《绝句》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带领学生借助想象,欣赏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此外,我还注重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从自由朗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古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和激荡的情感相结合,孩子们在读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本课的不足之处,教学目标定位有点高。我总担心学生领略不到诗歌的画面美及用字的绝妙,所以分析得有点多。
今后的古诗教学,我一定要依据目标和学情合理预设,课堂上多多放手,让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去品味,去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实现恰到好处的引领。
相关文章
-
大班数学说课稿反思《数的守恒》
-
大班探究性主题活动说课稿—有趣的测量活动
-
学英语教师优质课评说课稿 《Unit6MeetMyFamily》说课稿
-
数学教学说课稿《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
-
数学教学说课稿《分数的基本性质》评课稿
-
数学教学说课稿 听《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有感
-
数学教学说课稿《小数的性质》说课设计
-
数学教学说课稿《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说课稿《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反思
-
教学说课稿 奏响数学“有效学习”的旋律
-
教学说课稿 小数的性质》说课
-
幼儿园观摩课活动中班律动游戏教案及说课稿变变变
-
中班奥尔夫律动游戏恰恰恰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专家点评
-
大班科学说课稿《空气的力量》反思
推荐文章
-
奇形怪状的近义词
-
1.填一填。 螺丝刀长几厘米,火柴长几厘米,小刀长几厘米。
-
11.以右边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
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生字组词
-
小狗学叫生字词组词造句
-
小练笔: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顿话说说来历
-
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
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我是个什么孩子
-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多音字近反义词
-
一匹出色的马的好词好句
-
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生字组词并造句
-
二年级下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反思优缺点
-
鼻孔塞进一颗豆的儿歌
-
幼儿园宣传图片素材资源6
-
一次难忘的实践
-
七块蛋糕和一支蜡烛
-
大班语言教案《小兔过河》反思
-
米业公司品牌大米朋友圈文案32句
-
广告公司朋友圈文案35句
-
游戏名女生简单气质四个字391个
-
故事二则新鲜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