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

首页 - 知识学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时间:2023-10-15 18:22:12 A+

十六年前的回忆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十六年前的回忆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1、十六年前的回忆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十六年前的回忆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这篇文章后面的两个自然段都是写的父亲被害以后,全家人悲痛的心情,这就和文章的开头有了一个照应,形成了文章前后呼应。从而也更加的突出来作者对于父亲的怀念和悲痛的心情。

2、镜与珠两个字之间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镜与珠两个字之间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答:古代的时候镜子是使用金属铜制作的,所以镜的偏旁是钅,表示的是跟金属有关,古时候的珠宝大多指的是玉石,所以偏旁大多是带有王字的,表示和玉石有关。

3、玲玲的画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玲玲的画本文写了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后,在爸爸的指导下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效果很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能变成好事。

课文分段

全文共9段,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玲玲画了一幅画准备参加评奖。

第二部分(第29段):玲玲把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画上了一只小花狗,使画更好了。

4、卖火柴的小女孩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课文分段

第一段(1-4):在大年夜的风雪中,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她一根也没卖出去。

第二段(5-9):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各种幻象。

第三段(10-11):写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冻死在街头。

5、说一说花钟第一二自然段的大意是什么?

说一说花钟第一二自然段的大意是什么?

通过默读花钟这篇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我们就能够明白它的大致意思。

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的是一天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有不同

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不同的话为什么开放的时间不一样。

6、花钟第一二自然段的大意的是什么?

花钟第一二自然段的大意的是什么?

第1自然段的段意是: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第2自然段的段意是: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7、说一说三年级下册花钟第一二自然段的大意是什么?

说一说三年级下册花钟第一二自然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自然段的大意是,不同的鲜花开放的时间有不同;

第二自然段的大意是,为什么不同的鲜花开放时间不同?

8、蟋蟀的住宅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蟋蟀的住宅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描写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住宅的过程,表现了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和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劳动成果的极大赞美,也体现了作者长期坚持细致观察的敬业精神。

课文分段

第一段(1):讲蟋蟀由于它的歌唱和住宅而有名。蟋蟀出名有两个原因:一是唱歌,二是住宅。前者人们都很熟悉,后者则不甚了解。下文着重介绍蟋蟀的住宅为什么有名。

第二段(2-6):主要写蟋蟀住宅的特点,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

第三段(7-9):讲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写建造过程,说明蟋蟀建筑住宅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随遇而安。可见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这也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9、每个人都有各种回忆,一起来说说《十六年前的回忆》写作背景吧!

每个人都有各种回忆,一起来说说《十六年前的回忆》写作背景吧!

十六年前的回忆其实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16周年写的。

内容中回忆了她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对于革命事业的热爱,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还有就是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10、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受,仿照匆匆第三自然段写下来

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受,仿照匆匆第三自然段写下来

对于时间的流逝相信大家都是深有感受的,时间的流逝也是我们无法再找回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好好的珍惜每一分一秒。

仿写示例: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学习的时候,日子从书本里流逝;发呆的时候,日子从那美丽的风景中飘过;骑车的时候,日子从耳边呼呼的风声中过去。

11、你对时间流逝有什么感触?仿造第三自然段写下来

你对时间流逝有什么感触?仿造第三自然段写下来

感触: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慢慢的我们就长大了,慢慢的我们就变老了,我们也抓不住。

仿写示例:走的尽管走了,留的尽管也留着,走留的中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学习的时候,日子是在书本中流逝;工作的时候,日子从那繁忙的一天中流过;睡觉的时候,日子从睡梦中一晃而过。

12、十六年前的回忆都回忆了哪些事情?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十六年前的回忆都回忆了哪些事情?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第一部分(1):主要讲了我永远忘不了父亲被害的那一天。

第二部分(2~7):讲的是父亲在被捕前,社会局势这么严重的情况下,还在坚持革命工作

第三部分(8~18):主要写了父亲被捕时候的一些经过。

第四部分(19~30):写父亲在被捕了以后,在法庭上面最后一次和家人相见的情景。

第五部分(31~33):主要写了父亲在遇难以后家里人内心都很悲痛的情形。

13、六下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解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这篇文章从女儿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达了对父亲为理想献身精神的理解、敬佩,表达了对反对派残杀革命者的痛恨,以及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作统领,除开头外,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文章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点明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第2--7自然段交代了父亲被捕前的情况。第8--18自然段叙述了父亲被捕的过程。第19--29自然段记叙了作者看到的庭审过程: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依然镇定、沉着。第30--33自然段写全家得知父亲遇难的消息,反映了父亲遇难给家人带来的沉重打击,又呼应了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本文突出的表达特点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客观、立体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另一个表达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了丰满的革命者形象。第三个表达特点是前后照应。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

3.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4.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

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革命气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前文。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指名回答)

3、下面,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革命者?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二、阅读,感受人物品质

(一)、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李大钊言行、神态、外貌的句子。说一说,作者为什么对十六年前的回忆那么清晰。

(二)、默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找一找:在李星华的清晰回忆中,李大钊身上有哪些和平时不一样的表现。

2、想一想: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李大钊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3、从这些表现中,你体会到李大钊有哪些高尚品格?(在句子旁边作批注)

(三)交流分享:

1、谁来说一说被捕前,李大钊和平时不一样的表现。

课件出示: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你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父亲的慈祥?

(2)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但是现在却是含糊地回答,由此你体会到李大钊有怎样的品格?(指名回答)

2、谁来说一说被捕时,李大钊和平时不一样的表现。

课件出示: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1)纷乱的喊叫从哪里来?你仿佛听见敌人在喊什么?(指名回答)

(2)面对严峻的形式,李大钊表现如何?由此你体会到李大钊有怎样的品格?(指名回答)

(3)分角色朗读,感受李大钊沉着冷静、英勇无畏的革命者形象。

3、谁来说一说被审时,李大钊在法庭上不一样的表现。

课件出示: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在法庭上,看到这样的父亲,你会有什么疑问?(指名回答)

(2)老师补充说明:李大钊在狱中受到过各种严刑拷打,受到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

(3)李大钊在狱中受尽了折磨,但他的脸是平静而慈祥的,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指名回答: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全班齐读,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5)庭审结束时,李星华清晰地记得父亲望了望他们。请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分组写:李大钊和李星华当时的心里话。(指名分享)

(四)默读李大钊被害后这部分,思考: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是首尾呼应的关系。这样写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也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一)通过学习本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李大钊先生?(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忠诚、坚贞不屈的李大钊。

(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除了李大钊,你还了解哪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呢?(指名回答)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这样的英雄还有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军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

(三)总结全文主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作业设计:

1.品读文中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和言行的句子,从中体会李大钊的精神品质。

2.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并和同学交流。

板书:

十六年的回忆

永不磨灭的回忆

永垂不朽的精神

教学反思:

回顾今天的课堂,一是主要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让学生找出李大钊和平时表现不一样的语句,在旁边作批注,写感受,然后交流分享自己的体会,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二是引导学生阅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在内容上的联系,体会首尾呼应的好处。

课堂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遗憾,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的面不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学侧重于李大钊忠于革命的崇高品质,但李大钊对女儿的爱引导不到位,使人物形象不够立体。

14、六年级下册语文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生字注音考前练习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避峻瞪啃袍执

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稚( )( )( ) 啪( )( )( )

瞅( )( )( ) 靴( )( )( )

魔( )( )( ) 刑( )( )( )

绑( )( )( )

三、比一比,再组词

避( )( ) 峻( )( )

僻( )( ) 俊( )( )

瞪( )( ) 啃( )( )

登( )( ) 肯( )( )

袍( )( ) 执( )( )

炮( )( ) 丸( )( )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hng( ) bin( )

横 便

hng( ) pin( )

五、咬文嚼字

A.跟随看管; B.把财物交给人作保证;

C.拘留; D.在文书、契约上签名或画记号。

1.工程师同总经理一起在承包合同上签字画押。( )

2.案犯立即被押送到公安机关。( )

3.租房子时,房东要求多交一个月的押金。( )

15、语文六下十六年前的回忆好词好句及不理解的词语

语文六下十六年前的回忆好词好句及不理解的词语

词语

埋头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轻易 尖鋭 僻静 魔鬼 苦刑

冷笑 残暴 匪徒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过度

字词解释

被难: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幼稚:形容缺乏经验,不老练。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严峻:严重。

纷乱:杂乱;混乱。 残暴:残忍凶恶。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占据: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乱蓬蓬:状态词。形容须发或草木凌乱。

一拥而入:拥:拥挤。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挤了进去。

怒气冲冲:盛怒的样子。

词语搭配

一群魔鬼 一只手枪 搜了一遍 整理书籍 严峻的局势 安定的神情

一个侦探 一段新闻 看了一遍 苍白的脸 紧张的工作 剧烈地跳动

一团云雾 一阵喊叫 耐心地讲 平静的脸 恐惧的眼光 含糊地回答

一份报纸 过了两天 狠狠地拍 慈祥的脸 伟大的力量 幼稚可笑的问题

一种力量 拍了几下 收拾行李 不安的心 残暴的匪徒 乱蓬蓬的长头发

词句赏析: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这一段照应了课题,交代了父亲被难的时间,突出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深刻记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被难日指李大钊被敌人杀害的日子。

2.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那年春天指的是1927年的春天,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3.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父亲早出晚归,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写出了李大钊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为革命事业忙碌的情景,也说明了当时局势紧张。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所以父亲要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4.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5.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阎振三是我们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他的被捕,预示着敌人将疯狂地镇压革命,共产党人处境非常危险。

6.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我哪儿能离开呢?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明他坚持到底,忠于党。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说明他明白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但他更知道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舍身为党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7.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可怕的一天指李大钊被捕的那天,4月6日清晨。果然写出了在紧张的局势下,作者和家人心中早就有了不详的预感。

8.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这里是语言描写,说明父亲对敌人的到来早有准备,表现了他的临危不惧、沉着镇定。

9.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我的紧张、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冷静形成对比,更加衬托出父亲的临危不惧。

10.穿灰制服和长筒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挤满像一群魔鬼似的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写出了敌人的凶狠残暴,从反面衬托出李大钊沉着、机智、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也反映出李大钊对敌人的极度的蔑视。

11.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说明阎振三身受苦刑,仍不肯指认李大钊,反映出他忠于革命、绝不出卖同志的高贵品质。

12.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与敌人粗暴、蛮横的态度相对比,父亲保持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一丝慌乱,也没有同敌人讲任何道理。表现出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13.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1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师应该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当时中国的情况以及革命事业的发展情况。

15.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此处看出敌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敲着惊堂木,为自己壮胆。

16.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结尾反复强调4月28日,突出这一天是父亲的被难日,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谨严,表达清楚;表达了 我 的悲痛,以及对父亲沉痛的哀悼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16、一个接一个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个接一个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过、各、种、样、伙、伴、这等七个生字。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目标: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小节。

第1小节:写我正玩着踩影子被大人叫回家睡觉,但是觉得睡着可以做好梦。

第2小节:写我正做着好梦被大人叫起床上学,但是觉得去学校依然很开心。

第3小节:写我正和小伙伴玩上课铃响了,但是觉得听老师讲故事依然很快乐很有趣。

第4小节:写产生疑问:别的小孩是否也像自己一样。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很接近,所以学生能很快地体会课文中的孩子的心情,同时和学生实际相结合,更能教育学生在今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情感,让他们感悟出文中我的情感变化。

17、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联系的好处在哪里?

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联系的好处在哪里?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遇害的日子,这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18、说说你对好的故事中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说说你对好的故事中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他想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梦里那阳光普照的故乡作者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痛恨。而好的故事中则隐含着作者的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19、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笔记知识点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笔记知识点

一、词语解析

含糊:指叙述的模糊,不清楚。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局势:泛指 [政治、军事等] 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

轻易:本课指十分容易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

严峻:严肃而厉害。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绳子勒死。

沉着:冷静,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二、句子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

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可见,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重要。

③在法庭上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大钊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平静说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④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和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 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师应该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当时中国的情况以及革命事业的发展情况。

三、教材解析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四、课后习题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那些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以下几件事: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主要表现了对敌人的心虚、残暴和父亲的镇静、处乱不惊;接着写了父亲在法庭上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悲痛心情。

(2)我对李大钊在法庭上与敌人斗争的景象最深。原因:尽管敌人十分凶狠,可李大钊同志坚强不屈,沉着、冷静地同敌人进行斗争。面对亲人的哭喊,他表现异常坚强,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

2、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文章的开篇就写到了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20、十六年前的回忆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

十六年前的回忆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

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含糊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多音字

横 hng 横竖 横跨 便 pin 便宜 大腹便便

hng 蛮横 专横 bin 方便 便利

待 dai 待着 待会儿 看 kān 看守 看门

di 等待 严阵以待 kn 看待 看见

近义词:

整理整顿 幼稚稚拙 含糊模糊

局势事态 纷乱杂乱 僻静清净

粗暴残暴 严峻严肃 占据霸占

执行施行 一拥而入蜂拥而至

反义词:

慈祥凶恶 幼稚成熟 含糊清楚

僻静喧闹 严峻温和 粗暴温柔

21、十六年前的回忆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

十六年前的回忆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

本文按时间顺序,先写了父亲被捕前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主要表现了敌人的残暴,父亲的处变不惊;接着写了法庭上父亲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遇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

22、六下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生字组词

六下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生字组词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我会写:

稚:幼稚 童稚 稚气 稚嫩

避:避免 退避 避暑 避雷针 避而不谈

峻:严峻 峻峭 冷峻 峻拔 陡峻 险峻

啪:啪嚓 劈啪 噼啪 砰啪 啪啦

瞪:目瞪口呆 瞪眼 迷瞪 眯瞪

僻:僻静 僻陋 僻野 僻远 穷乡僻壤

瞅:瞅见 瞅空 瞅准 让我瞅瞅

靴:马靴 皮靴 隔靴搔痒 战靴 脱靴、

魔:魔鬼 恶魔 妖魔 病魔 魔王

刑:苦刑 判刑 量刑 徒刑 缓刑 刑期

哼:哼,走着瞧。

绑:绑带 绑架 绑腿 捆绑 松绑

啃:啃声 啃气 啮啃 啃啮 啃嚼

袍:旗袍 袍子 长袍 同袍 睡袍 紫袍

执:执行 执笔 执着 执迷不悟

形近字:

避(避暑)僻(偏僻) 屉(抽屉)届(届时)

绞(绞刑)饺(水饺)

23、六下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生字注音组词

六下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生字注音组词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我会写:

稚:幼稚 童稚 稚气 稚嫩

避:避免 退避 避暑 避雷针 避而不谈

峻:严峻 峻峭 冷峻 峻拔 陡峻 险峻

啪:啪嚓 劈啪 噼啪 砰啪 啪啦

瞪:目瞪口呆 瞪眼 迷瞪 眯瞪

僻:僻静 僻陋 僻野 僻远 穷乡僻壤

瞅:瞅见 瞅空 瞅准 让我瞅瞅

靴:马靴 皮靴 隔靴搔痒 战靴 脱靴、

魔:魔鬼 恶魔 妖魔 病魔 魔王

刑:苦刑 判刑 量刑 徒刑 缓刑 刑期

哼:哼,走着瞧。

绑:绑带 绑架 绑腿 捆绑 松绑

啃:啃声 啃气 啮啃 啃啮 啃嚼

袍:旗袍 袍子 长袍 同袍 睡袍 紫袍

执:执行 执笔 执着 执迷不悟

形近字:

避(避暑)僻(偏僻) 屉(抽屉)届(届时)

绞(绞刑)饺(水饺)

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多音字:

糊h糊涂h糊弄

冲chōng怒气冲冲chng冲着

25、六年级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解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这篇文章从女儿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达了对父亲为理想献身精神的理解、敬佩,表达了对反对派残杀革命者的痛恨,以及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作统领,除开头外,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文章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点明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第2--7自然段交代了父亲被捕前的情况。第8--18自然段叙述了父亲被捕的过程。第19--29自然段记叙了作者看到的庭审过程: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依然镇定、沉着。第30--33自然段写全家得知父亲遇难的消息,反映了父亲遇难给家人带来的沉重打击,又呼应了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本文突出的表达特点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客观、立体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另一个表达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了丰满的革命者形象。第三个表达特点是前后照应。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

3.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4.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

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革命气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前文。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指名回答)

3、下面,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革命者?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二、阅读,感受人物品质

(一)、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李大钊言行、神态、外貌的句子。说一说,作者为什么对十六年前的回忆那么清晰。

(二)、默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找一找:在李星华的清晰回忆中,李大钊身上有哪些和平时不一样的表现。

2、想一想: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李大钊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3、从这些表现中,你体会到李大钊有哪些高尚品格?(在句子旁边作批注)

(三)交流分享:

1、谁来说一说被捕前,李大钊和平时不一样的表现。

课件出示: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你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父亲的慈祥?

(2)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但是现在却是含糊地回答,由此你体会到李大钊有怎样的品格?(指名回答)

2、谁来说一说被捕时,李大钊和平时不一样的表现。

课件出示: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1)纷乱的喊叫从哪里来?你仿佛听见敌人在喊什么?(指名回答)

(2)面对严峻的形式,李大钊表现如何?由此你体会到李大钊有怎样的品格?(指名回答)

(3)分角色朗读,感受李大钊沉着冷静、英勇无畏的革命者形象。

3、谁来说一说被审时,李大钊在法庭上不一样的表现。

课件出示: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在法庭上,看到这样的父亲,你会有什么疑问?(指名回答)

(2)老师补充说明:李大钊在狱中受到过各种严刑拷打,受到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

(3)李大钊在狱中受尽了折磨,但他的脸是平静而慈祥的,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指名回答: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全班齐读,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5)庭审结束时,李星华清晰地记得父亲望了望他们。请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分组写:李大钊和李星华当时的心里话。(指名分享)

(四)默读李大钊被害后这部分,思考: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是首尾呼应的关系。这样写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也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一)通过学习本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李大钊先生?(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忠诚、坚贞不屈的李大钊。

(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除了李大钊,你还了解哪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呢?(指名回答)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这样的英雄还有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军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

(三)总结全文主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作业设计:

1.品读文中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和言行的句子,从中体会李大钊的精神品质。

2.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并和同学交流。

板书:

十六年的回忆

永不磨灭的回忆

永垂不朽的精神

26、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生字组词并造句

幼稚 稚嫩 这个想法太幼稚了。

避 逃避 躲避 这几天他好像有意躲避我。

峻 严峻 峻峭 我们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啪 噼噼啪啪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起来了。

瞪 瞪眼 瞪视 他急得直瞪眼。

僻 僻静 冷僻 他家住在一个僻静的小巷里。

瞅 瞅瞅 瞅见 你瞅瞅自己写的字,要飞啊?

靴 靴子 冬靴 这些靴子应搁在壁橱里。

魔 魔力 魔鬼 农夫靠智慧战胜了魔鬼。

刑 刑法 用刑 他的父亲下令对他用刑。

绑 绑上 捆绑 他把东西捆绑妥当,准备开车。

啃 啃咬 啃骨头 小狗正嘎吱嘎吱地啃骨头。

袍 旗袍 衣袍 生活就像一袭华美的旗袍。

执 执行 执着 请执行班长下达的命令。

哼 哼,你信他的!

27、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围绕李大钊讲了哪几件事情?

讲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的坚定与沉着的意志品质;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我在法庭上为什么表现得机智勇敢?

  李大钊同志平时对我的教育和熏陶,我看到父亲被捕和在法庭上的表现,我从父亲那儿吸取了无穷的力量。

28、六年级上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的教学是建立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的。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生本、生生、师生的不断对话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高大形象和革命精神,与文本产生共鸣,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段落大纲:

全文共3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7):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第二部分(817):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第三部分(1829):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第四部分(3033):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29、开满鲜花的小路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开满鲜花的小路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抓住喊、惊奇、奇怪等词语指导读出句子的语气。2.学习用换词、看图片和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绚丽多彩、花朵簇簇、懊丧等词。3.重点理解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这句话。

脉络梳理:

全文共12段,可分为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鼹鼠先生收到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包裹,却认不出里面是什么东西,在去松鼠太太家的路上包裹里面的东西不见了。

第二部分(第611自然段):写鼹鼠先生看到通往松鼠太太家的小路开满了鲜花,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和松鼠太太看到家门口开满鲜花,高兴极了。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写松鼠太太告诉鼹鼠先生: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他的礼物是花籽。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课堂充满了语文气息,学生的思维全面打开,也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语文课堂的生成资源。生成问题一:包裹破了会不会是长颈鹿大叔故意弄破了?生成问题二:长颈鹿大叔为什么把这么美好的礼物送给鼹鼠先生,而不送给刺猬太太或者狐狸太太呢?如此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语文的趣味。

2.课堂氛围热闹而活跃,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都纷纷表示不愿,多想让语文课继续下去,为此我也顺势引导语文就是这么有趣,只要你认真思考,把思维打开,我们的语文就充满了语文味。

不足:

1.重视了文本的自主探究,而轻视了朗读,学生的语感未达到锻炼与提高。

2.课堂的小结收尾较为匆忙,对本课所学的道理品悟的不够。

改进措施:

1.今后的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2.重视文本的升华,以让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30、富饶的西沙群岛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富饶的西沙群岛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饶、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挺等12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第1自然段从海水、海底、海里、海岛四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发现第5自然段是围绕关键语句来写的。3.借助文中语句,尝试围绕一个意思介绍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段落大纲: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第二部分(25):按照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

第三部分(6):写西山群岛必将变得更美丽,更加富饶。

31、飞向蓝天的恐龙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飞向蓝天的恐龙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17个词语。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3.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索求知的兴趣。4.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科学家们历经百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辽西有了重大发现。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主要写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恐龙飞向蓝天的这一历史进程。

1.引导学生归纳出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这是课文的重点。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把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简单化。2.引导学生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品读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