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

首页 - 知识学习

习作例文:小站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时间:2023-05-05 12:22:08 A+

习作例文:小站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习作例文:小站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1、习作例文:小站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习作例文:小站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本单元习作例文有两篇,即《爸爸的计划》和《小站》。这两篇课文作为例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和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写作方法。

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了解课文各部分的中心意思,分析课文,突破教学重点。

最后,要求学生以学习《爸爸的计划》的方法来学习第二篇例文《小站》。

如果学习例文后能接着写作文,效果应该更好。

2、比尾巴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比尾巴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

儿歌和 童诗加起来就是儿童诗歌,但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儿歌主要给不识字的幼儿诵唱,一般句式整齐,有明显得节奏和押韵,好玩有趣很浅显。童诗则是我们大一些的儿童阅读的诗歌,形式自由但内容更有内涵且具有诗歌的要素和特点。例如《明天去远足》是儿童诗,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抒情性。

教学思路1

先阅读后识字

上个世纪阅读教学中把生字词当做阅读的拦路虎,所以大多会在阅读之前进行识字教学,名曰扫除文字障碍。这一做法有很多人到现在还在沿用,看起来很有道理不识字怎么能进行阅读?其实这是违背儿童认知规律的。

相比之下,学生对句子的识记要比对生字的识记快得多,容易的多。两岁多的孩子可以很快的背诵许多古诗或者儿歌,其实他们根本不认识其中的字。但如果让他们识字就困难多了。

处理我们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之间的关系也要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练习读几遍就能够记得住的课文完全可以先阅读后识字写字。

在老师范读之后,让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分小组轮读、按节奏拍手读、同桌游戏读,很快学生就能够把课文背诵下来,完全不用担心孩子因为其中的11个生字而对课文读不下去。

为了便于背诵,诵读的过程当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儿歌4个小节的逻辑关系,知道先是哪三问哪三答,后是哪三问哪三答。可以配合简笔画给学生提示儿歌的内容顺序。

本课11个生字需要让学生当堂认识。先让学生从课文中认出这些生字,读准字音。

变换顺序开火车等方式让学生熟练认识这些生字之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反义词长和短,鼓励说出课文中弯扁的反义词。

鼓励学生发现把和巴的字形关系。

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多音字长,可以补充多音字把谁尾。

指导学生注意公上面是八字头而不是之前学过的人字头。可比较一下伞与公。

本课的写字教学重点提示新的笔画竖提,避免与竖钩相混淆。巩固竖弯钩的写法。本课需要写的4个生字笔顺比较难掌握,需要反复练习几遍。本课的朗读教学要让学生体会到问句和陈述句的语气不同。老师读,学生听。分辨清楚之后老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问句的结尾语调上扬,陈述句结尾的语调平铺。

教学思路2

朗读-唱读-诵读

低年级学生朗读的时候喜欢拖腔拉调,所以在朗读之前先把尾巴的变调和词组的朗读练习过关。

本课的朗读教学要让学生体会到问句和陈述句的语气不同。老师读,学生听。分辨清楚之后老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问句的结尾语调上扬,陈述句结尾的语调平铺。

唱读儿歌的时候,为了读好节奏,我采用音乐简谱的记录方式,按照四二拍子让学生边拍手边读,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把需要拍手的字用黄颜色标记出来。

教学思路3

整体-部分-整体

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都必须遵循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这样的一个思路。所以学生听到老师范读完课文以后,要对儿歌的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训练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可以把所有的问和所有的答列出来,让学生体会问句与答句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白不能答非所问。

梳理儿歌的结构顺序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说。

学完儿歌可以让学生谈一谈你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大自然万物的丰富多彩。

最后鼓励学生自己编儿歌,孩子们的想法五花八门,老师只是在押韵方面帮他们改一改就行了。

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天真,给他们上课会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听到一些有趣的话。有几个班的孩子在上课问候的时候,刚说完老师好就有学生提出应该说校长好。用生字公组词造句的时候,小女生说老公就引来一阵哄笑,说我妈妈经常叫爸爸老公就赢来掌声。拓展自己编儿歌更是笑点频出。

3、影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影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读起来亲切自然,活泼俏皮。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为基础,旨在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识字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精神。根据课文语言表达亲切自然、生动有趣的特点,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趣味,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的愿望。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带学生做一次踩影子的游戏,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在家长的协助下,在不同的地方,以自己为中心,分辨前、后、左、右。(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引入,出示课题

1.课前体育游戏:同学们,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做踩影子的游戏好吗?在踩影子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观察,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边玩边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现影子的特点。再回到课内交流。

预设:影子是黑的;影子紧紧跟着人;影子的方向会变化。

3.板书课文题目:影子。

(1)指导学生读课题,注意读好后鼻韵母yǐnɡ,子读轻声。

(2)指导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影这个字?

4.多媒体课件帮助识记:火红的太阳照在建筑物上,在地上形成了影子。日就代表太阳,京就代表建筑物,彡就代表影子。

设计意图: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游戏,能使学生对影子有更感性的认识,从而深刻地体会到语文课的丰富多彩,在愉快的环境中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回到课内交流,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空间,热烈的教学气氛为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增强了学生对识字的信心和成就感。

二、熟读课文,自主识字

1.导学:有一个人和我们一样做过踩影子的游戏。他还写下了一首儿歌,你们想知道这首儿歌是怎么写影子的吗?请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文)

2.导问: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

预设:

(1)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笔圈上,请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查字典

(2)把最难读的那一行多读几遍。这样就会越读越流利。

3.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4.创设摘葫芦游戏情境,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1)播放课件,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葫芦兄弟来了,它们有了新的名字,就写在它们身上。快看,你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生试读)

(2)开火车,引导学生个别读。

(3)去掉拼音再读生字。

导语:看,葫芦的帽子飞走了,如果你还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那它们就是你的好朋友了。(齐读)

(4)指名摘葫芦,其他学生跟读。

(5)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方法指导,集中识字

1.过渡: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多生字宝宝都认识了,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

2.学生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新偏旁。

(1)预设:

生1:我用找反义词的方法记住黑,黑是白的反义词。

生2: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狗,反犬旁加句就是狗。

生3:我会编童谣:又来了一横和一撇,就是朋友的友。

生4: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了左和右,朋友的友右下角的又换成工念左,换成口念右。左和右也是一对反义词。

生5:我还找到一对反义词,前和后也是反义词,我在前面,在后面。

(2)师追问:你能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

预设:我的前面是__________,我的后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左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右面是____________。

(3)学生继续汇报。

预设:

生6: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宀加上匕就是它。

教师相机出示宀,教学新偏旁:宀是房屋的象形,有宀的字一般都与房屋或洞穴有关。说说还见过哪些带有宀的字。

(4)辨字:出示三张图片(男、女、动物),他、她、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到底是哪个他(她、它)呢?

(5)教师追问:你怎样记住朋字?

预设:两个月紧紧地挨在一起,就像一对好朋友,我就这样记住了朋。

(6)学习新偏旁月。

导学:月字旁的字大多数都与身体有关,你还见过哪些月字旁的字?

(7)学习女字旁。

导学:这节课还有一个含有新偏旁的字,谁找到了?请学生观察女字与女字旁的区别,说一说女字做偏旁时笔画有哪些变化?(横变成了提,与撇相接后笔画不出头。)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好:女字旁加子字就是好。

4.小结:加一加、换一换、编童谣、找反义词等都是很好的识字方法,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识字方法,以后我们就可以认识很多很多的字了!

5.生字回文,组织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原来画出的那个认为难读的句子,现在能读好吗?请在小组内试试。(组内互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多种识字方法,并会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为以后自主识字打好基础。

四、整体感知,引发思考

1.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指导观察:影子都像什么?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影子是好朋友?说影子像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大胆发言的机会,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影子的特点以及课文语言的形象生动,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在字,引导学生观察:看看这个字是由几笔写成的?和左比较,有什么不同?(左字右下方是工字,在字右下方是个土字,在字比左字多一笔竖。)

2.教师示范在字的写法,学生边观察边书写,把在字一笔一笔地写出来。强调第三笔是竖。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4.练写。(教师巡视和指导,对个别写得不成功的同学多加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发现了在字与左字的区别,强调了学生书写时的易错之处,避免了学生写错字现象的发生。教师示范板书在字的笔顺,带领学生一笔一笔地写下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好字的热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子》这课的字词,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小游戏:小小擂台赛。看看谁学字词学得好,我们分组进行比赛,大家有信心取胜吗?

(1)游戏:开火车。(看拼音读字)

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影、前、后、黑、狗、左、右、它、好、朋、友。先带拼音读生字,再去掉拼音读生字,开火车读,学生分组读。评价并记录赛读结果。

(2)游戏:捉迷藏。(读词)

多媒体课件出示森林中的场景,许多小动物被树丛遮住了一半,在露出的一半上写有本课的生词。(影子 左右 小黑狗 好朋友 前后 它们)

导学:小动物们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能找到它们,并读出它们身上的词语吗?指名读词,学生读对了,隐藏的小动物就从树丛中走出来。

2.过渡:大家都会认读生字宝宝了,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去,你一定会从课文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设计意图:学习汉字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不断地复习中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觉得影子有趣吗?找找你认为影子有趣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

2.组织学生边读边画。

3.教师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并说明自己觉得有趣的理由。

(1)学生读句: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请学生说说有趣的理由。

预设:影子真有趣,像个小黑狗一样在自己身前、身后转。

影子就像小狗一样跟着我,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2)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有绿树、小草、小路、小朋友、影子、太阳的动画并配乐。一位小朋友在小路上走着,他的影子跟着太阳变化。

(3)指名再读这一句,教师组织学生评价。

(4)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①谁能读得更好。(指一名同学读。)说说你打算怎么读?大家还能帮他想想好主意,让他读得更棒吗?

②鼓励学生读课文:有了大家齐心协力出主意,你一定可以读得更好了!试一试吧!

③教师及时评价。

预设: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像真的看到了像小黑狗一样的影子,太可爱了!

④全班一起来读读这么可爱的影子吧!

(5)教师导学:你能学着这种句式说一说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式:

①飘落的树叶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上的太阳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生读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请学生说说觉得有趣的理由。

预设:因为有了影子,就像有了一个新朋友。

影子还会陪我,我就会感觉好玩了。

(7)教师导学:谁来再读读这一句。你觉得自己读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要把影子当成好朋友来读。读出喜欢的语气。

(8)指名读句子,并及时评价。

(9)组织学生同桌互读:同桌之间一个同学读时另一个同学认真听。有读得不够好的地方,你可以帮帮他。读得好的就可以向他学习。

4.质疑:想一想学习这篇文章时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预设:

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

5.过渡: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看一遍动画,弄明白影子是怎么变化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教师旁白:

太阳在左,影子在右;太阳在前,影子在后。

影子就像可爱的小黑狗,跟着主人。主人到哪儿它就到哪儿。

影子紧紧跟着人,不分离,就像好朋友一样,常常陪着我。

6.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发现的影子的秘密。

预设:

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影子的方向也会变化。

影子的长短、大小会变化。

影子是追不上的。

我们可以做手影游戏

7.教师小结:我们通过看动画片知道了影子是黑的,紧紧跟着人,就像好朋友一样,让我们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用欢快的心情再读读课文吧!

(1)齐读。

(2)组与组比赛读。

(3)配乐读:大家读得真好啊,那么还想再读的小朋友可以站起来,配上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8.指导学生试背课文:能把你最喜欢的那一句背下来吗?

设计意图:重视朗读,以读为本,边读边演,学生在读中放飞激情,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学习语文的乐趣。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中,学生直观地体验到影子的变化,结合生活经验,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读得真精彩,有三个生字宝宝被吸引过来了。它们是谁呢?

2.多媒体课件出示后、好、我。指名认读、组词。

3.学习生字我。

(1)指导学生观察我字,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笔顺,明确书写顺序。

(2)教学新笔画斜钩。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新笔画。

(3)教师示范书写我字。学生书写,记住笔顺。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我,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生字后、好。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笔顺,学生书写,记住笔顺。

5.引导学生观察: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哪一笔最容易错?

预设:后中的口不与撇相连接。好字的第三笔是提。

6.练写评比。生练习书写,师巡视,并提示书写姿势。

7.组内展评,夸夸自己或别人的字,学习别人的长处。

设计意图:学习写字,应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养成观察习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后、好、我的笔顺,用动态的书写让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更好地达成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写好每一笔,每一个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标。评价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愿望。

四、拓展创新,发展语言

1.过渡:学了这么久,大家都累了,咱们来放松一下吧!看,这是什么?

教师先在大屏幕上投放几个手影,如:大雁飞、小狗叫、小兔蹦引起学生的兴趣后,问学生:想不想学?(学生做手影游戏)

2.拓展思路:手影游戏真好玩,你还知道有关影子的哪些现象?说一说。

3.画影子。要注意太阳和影子的位置,画完了评评谁画得好,画得准。

设计意图:做手影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画影子将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综合性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思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的常用方法。课中可以创设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如,从对影子的有趣出发,个别读、评议读、男女生比赛读、范读、讨论读、组与组之间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带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2.合作互助,理解感悟。请学生先看完动画,再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中,他们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得到了培养,他们自主发现、自主实践,激发了探求知识的热情。学生回答除了课文中的内容外,还说到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影子的方向也会变化影子的长短、大小会变化影子是追不上的并且在接下来的手影游戏中,进一步扩展体验,理解影子现象,为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提供平台,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4、寒号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寒号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写字指导,扎实有效

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写好字,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功。在教学中,孙老师非常重视写字指导。一是注重示范。在板书课题中的寒字时,孙老师提醒学生:上面是个宝盖,横钩的钩要指向字的中心;下面的撇捺要舒展。书写号字时,孙老师示范:中间一横要写长。二是观察比较。在学生默写枯与却后,孙老师展示了两个同学写的字,让学生看一看,评一评哪一个写得更漂亮一些。以此强调不仅要写正确,还要写规范、写美观。写枯字,木字旁最后一笔的点要落在垂露竖的中间位置。写却字,要做到左右紧靠,左高右低,左边去的收笔注意避让。三是给足时间。没有充分的时间,学生自己写字往往会走过场。在提示写字要点之后,孙老师让学生对照老师的书写,把这两个字认认真真地再写两遍。写完后,让同学和刚才的字作比较,看看有没有进步。

二、朗读训练,有序推进

教材要求学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即扮演喜鹊和寒号鸟,读出各自说话时的语气。为达成这个教学目标,孙老师精心安排了朗读指导的序。一是读正确。先请学生自己读课文,把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画出来,然后逐句把对话内容读正确。二是读懂意思。孙老师用主问题启发学生:从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中,你能读懂了什么?学生逐步读懂了喜鹊对寒号鸟很关心、寒号鸟很懒惰。三是读出心情。在学生读懂喜鹊和寒号鸟对话的基础上,孙老师引领学生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再来体会喜鹊和寒号鸟说话时的心情,为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做好准备。四是模仿朗读。对于比较难读的寒号鸟的话,孙老师为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怎样才能读出寒号鸟的懒和烦。然后,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朗读,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再加进一些动作,读好寒号鸟的两句哀号。

三、感悟道理,水到渠成

《寒号鸟》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寒号鸟贪图一时享乐,不肯搭窝,在寒冬来临时被冻死在崖缝里。这则故事蕴含的道理是: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创造。只顾眼前、不想将来的人,在灾难来临时就会付出惨重代价。理解这个寓意,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孙老师没有生硬地将故事的寓意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巧妙引领让学生逐步悟出这个道理。孙老师抓住核心问题启发学生:它们原来比邻而居,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在学生回答每天只知道玩和睡时,孙老师顺水推舟:能多玩一会儿就多玩一会儿;能多睡一会儿就多睡一会儿;过一天就算一天。从而让学生理解得过且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学生也记住了得过且过,将来难过的教训,自然悟得故事蕴含的道理。

5、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从发现、尝试到综合运用(一)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教材每册都独立编排一个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习作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即为这套教材的第一个习作单元。与普通单元相比,习作单元自成体系,有其独特的编排意图和教学价值,需要我们老师准确把握,科学施教。

由上图可以看出,每个习作单元的课文分为两类,一是精读课文,一是习作例文。这两类课文,各有其不同特点与价值担当。

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而在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方面不做太多要求。习作例文选取的课文,贴近儿童生活,便于学生仿写。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穿插在这两类课文中间,前者是对本单元的习作方法与策略进行归纳与梳理,后者则设计一些片段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

最后,在充分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练习。

教材解读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导语部分,首先是引用了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这句耳熟能详又富含哲理的名言,告诉我们善于观察之于生活的重要意义。它如同一把钥匙,开启本单元观察与习作的大门。

第二是点明了本单元需要学习的核心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均属状物类散文。《我家的小狗》具体描写了小狗王子的外形特点,以及跟小狗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以杨梅生长过程为序,由整体到部分描写了杨梅树和杨梅果。杨梅果是描写的重点,分别从形状、颜色、味道三个方面来下笔,写出了它们的变化。相较于前面的两篇精读课文,例文的内容、语言以及结构等更接近于学生的习作,能给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起到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此外,每篇精读课文都设计了课后习题,每篇习作例文都有精到的旁批。这些课后习题与旁批,均指向对课文表达方法及其表达效果的感悟、品味,为学生能在自己的观察与习作中迁移运用启思、导航。

6、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课件讲解

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其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识水平,文字相对浅显一些。通过旁批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也可在教师引导下阅读讨论、学习借鉴。

刘发建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课堂实录

师: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习作例文,哪两篇?一起读题目

师:(出示小狗图,看到我想起了什么)静静地看,静静地想,看到这样的画面,我想起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我家隔壁的阿姨养了好几只狗

师:话要说完整。我看到了什么,我想起了什么。

生:我看到这张图片,我想起了我奶奶家的狗

师:给她掌声。你的发言要和她有不同的地方。

生:看到图上有三只吐着舌头的小狗,我想起了爷爷家的小狗,它

师:给他掌声。他介绍的更具体。

师:(出示另一张猫的图)你又看到了什么,观察了什么?

生:我想起了宠爱大机密的电影,长得有点像

师:哪里像?

生说样子

师:你观察到了这只猫的打扮,开始细致观察了。看到猫想到猫,还有没有不同的?

生:我看到猫,想到北极熊,因为他们都是白白胖胖的。

师:(出示小鸡和小兔子图)这一次的观察,看看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你看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

生:我看到第一幅图是三只小鸡,我想起了我和妈妈爸爸的合照

师:合照上有什么

生补充

师:看到三只小鸡,想起了一家的合照,再请一个

生:看到两只兔子,我想起了妈妈爸爸的结婚照

师:也就是说,这两只兔子看起了很恩爱是吗?

师:(出示杨梅图)这是什么?杨梅都知道,你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说别人说不出来的地方,那才厉害

生:我想到了白糖,因为杨梅很甜

师:这是什么样的杨梅?形状啊、颜色啊

生:我想起了鲜红的汁水,甜甜的果肉

生:我想起来曾经被酸到的经历

师:能不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杨梅

生:看到了鲜红的杨梅,我想起了我以前一口气全部吃光,后来撑死了

师:(出示葡萄图、橘子图)这次的观察看能不能更细致,表达得更完整?

师:你要有自信,我发现了别人发现不了的地方,就把手举高

生说话

师:看到葡萄,有没有想到曾经摘过葡萄的经历?请你说

生:看到一颗颗紫红的葡萄,我想起来我以前去摘葡萄有两种葡萄,一种是绿色的,一种是紫色的。紫色的里面有籽,绿色的没有籽。

师:你想到你摘葡萄的时候,挂在树上的葡萄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我有一次在外婆家在路边看到有葡萄藤

师:(PPT出示文字)如果我们要用自己的笔,写好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动物,或则介绍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我们该怎样写好呢?

请大家看到习作例文

(PPT出示)习作例文

我家的小狗 我爱故乡的杨梅

请默读《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篇。请简要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师:请大家打开书,默读一遍,选出一篇你喜欢的文章。看完以后,我们交流。

生交流

师追问哪个地方写的好,适时点评

师:现在,请把自己最喜欢的哪一篇大声朗读出来,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生读例文,勾画句子)

师:看看麦子老师出示的这些词语,句子,在你的心中有没有,请大家读一读。

PPT出示:

我教它念狗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它准是在想,这是在说它自己呀!

每当有火车开过来,王子都以为能跑赢它。等到跑不动了,它便冲着远去得火车汪汪叫上几声,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

师:读完你发现,蓝色和红色的句子有什么规律?(现象+猜想)

师:再看这一句,读: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师:好,再看一句,起:

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感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师:你发现,蓝色的和红色的加在一起。蓝色的就是作者观察所见的

PPT出示:

观察(所见所听)+感受(想法)=具体生动

师:这样写,才能把我们喜欢的动物或则水果写得生动具体。

师:(PPT出示)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文字,模仿写写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或则最爱吃的水果。

只模仿一段文字,不需要写全文。

师:看谁的观察最仔细,又有自己的感受。写在作文纸上。

生开始写。师板书:观察+感受=生动具体

同桌给同桌读,交流习作

师:请推荐一个同桌来分享,认真听,看他的作文好在哪里。

生:我觉得他的比喻很好。把秋天比作姑娘。把柚子比作小娃娃。还用了拟人句,写了柚子在荡秋天。

师:再来一个同学,推荐一个同桌

生(点评):躲猫猫似的是什么意思?

生答:想我去找他,所以躲猫猫

生(点评):我觉得他写得很具体,比如雪白的身子、灰溜溜的大眼睛。但是我觉得但是可以去掉。

师:可以吗?你把去掉以后再读一读。

(讲台上的学生读)

师:这样的确更精炼一些。非常好。它很乖就是我的感受。前面是写的样子。看到它的样子,还有自己的感受。

师:还有没有同学觉得自己写的很棒的,来分享。

(生到讲台朗读)

师:感谢这些同学带给我们新鲜、生动的感觉。为什么这些同学写的这么生动有趣吗?我简单总结一下,我们阅读了这两篇习作例文,这两篇都是名家经典,我们学认真观察,学他们的表达。阅读+观察+感受=生动具体的文章。

刘发建:用名家名篇擦亮孩子的眼睛

观点一: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具有留心观察生活的本能

观点二:文学阅读,是培养孩子留心观察的最佳方法

不是孩子没有观察,是没有唤醒他们的观察。用文学作品来唤醒观察。文学作品读的越多,对生活的敏感力就更强。文学作品,能让孩子能有一条敏感的心,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观点三:每个孩子兴趣爱好不同,他对生活的观察都会有自己的选择。

观点四:模仿名家经典,是孩子对生活观察内容做出取舍的关键。下一节课,学习名家名篇的章法结构。

7、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名师工作室活动如期而至,今天聆听了一年级的《古对今》以及三年级第四单元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大环节如下:

一、猜名导入

师勾连前一单元的习作内容,出示凤凰慧学网,生读《猜猜她是谁》。学生猜出这是写的老师。让学生猜老师名字的含义。师顺势点评:每个人名字背后都有着独特的内涵和故事。出示板书:名字里的故事。

二、游戏互动

游戏一:名义我来猜

师将全班同学名字放在一个纸盒里,由学生上台来抓,从而猜测抓到的纸上面的名字的含义,由被猜学生点评含义解读是否正确。

游戏二:讲讲我的名字

请一位学生上台来讲述自己名字的含义。生讲完后师追问:还记得她是怎么来讲的吗?生回顾。

师顺势总结:讲得很完整,先讲了姓什么、叫什么,名字的含义。还有学生补充吗?生补充还讲了一个故事。师顺势补充点评:通过讲述背后的故事,让大家听得清楚、明白,还让我们觉得听得很有意思。

师总结:我们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从名字的含义、名字里的期待、与名字有关的有意思的故事三个方面来把自己的名字讲完整、说清楚、有意思。

谁愿意再来试一试?再请一位学生上台按照要求讲述一下。师:我们在班级公众号栏目里开了一档节目说文解字。请四人小组来讨论,出示讲述要求:1.说出完整的姓名;2.说清楚具体是哪个字;3.详细说名字的由来;4.讲讲与名字有关的故事。与此同时,出示小组成员倾听要求:1.听同学讲述时看着对方,不随意打断他人讲述。2.遇到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地方,有礼貌地向同学提问。

生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在讲述互评过程中师提炼倾听的要求:认真听、用心记、礼貌问

三、发现探究起名文化

课前都搜集了家人们都名字,出示家人们的名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爷爷辈:名字里都有华、国

奶奶辈:名字里大多有:秀、英

师: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链接了爷爷奶奶生活的年代。师:60.70年代普遍的夙愿就是国家富强。

2.接着发现爸爸妈妈名字的特点

妈妈辈:婷 爸爸辈:伟、涛

生猜测爸爸妈妈的名字背后的内涵。寓意着生活美好、幸福。

这里的起名选择是从两个方面:长辈们的期望以及60.70年代的家国情

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背景,中国人的名字带有特殊的家国情怀,师出示视频并播放。

视频中是祖国各地的人说自己名字的含义,视频里有最后一句话很到位:名字是每个人生命的起点,更承载着爱和幸福。接着问学生你们记住了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名字?

4.很多名人的名字也有着有趣的故事,出示郑板桥、聂耳的名字故事。让学生发现他们的名字背后含义。师总结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特长来起名。(这里可以从 古今名人 来丰富例子的选择 以及从文化意蕴、生活态度 两个角度)

四、我的名字我做主

鼓励学生给自己取个别名。每个人都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五、专家点评

朱洁如老师:口语交际要有交互性,你来我往才有交流。名字里的故事板块中有明晰的要求,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感兴趣的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问。这个口语交际的题目天生带有非交际功能,讲含义的过程中还可以设计大量的讲问环节,要把问的过程在课堂上表现的更加丰富,形成多个你来我往的交际,改变纯粹的你说我听。统编教材中很多题目带有非交际性,如何发挥它的交际功能,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问的角色。口语交际很重要的功能不是探究问题探究清楚明白,很多时候是让沟通顺畅起来。但是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以文化人的意蕴。

8、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说明文突出事物特点的方法。

2.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事物,学习通过分条的方式介绍制作事物的过程。

3.运用所学的方法学习写说明文。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说明文突出事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事物,学习通过分条的方式介绍制作事物的过程。

2.学习写说明文。

教具准备

课件,白鹭的图片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1)1.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

生自由答。

2.对,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鲸。

板书:鲸

展示鲸的图片

3.关于鲸,你们知道哪些知识?(出示课件2)

生自由回答, 畅所欲言。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读文章。(出示课件3)

1.文章介绍了鲸哪些方面的内容?

2.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读课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明确

1.为了让人们对鲸有很好的认识,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鲸进行了介绍:(出示课件4)

板书:形体特点 种类 生活习性

2.理解句子,把握说明方法。

人们见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出示课件5)

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突出鲸什么特点?

生回答,师总结: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鲸大的特点。

板书:作比较 作比较也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出示课件6)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找出这句话中的数量词。十六万吨、两千吨、四万吨、十七米、十几头。

数字、数字,还是数字,这里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 板书:列数字 )列数字也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师总结: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更突出,让人了解得更清楚。

为了说明事物,还有很多种方式,现在我们就学习另一种。

3.请同学们读《风向袋的制作》解决下列问题。(出示课件8)

①作者是怎样介绍风向袋的制作的?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

(出示课件9)总结: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作者采用分条的方法进行介绍。这样条理更加分明,能让读者很清楚地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在介绍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板书:分条论述 列数字

三、整合

我们读了这两篇文章,也明白了每篇文章的侧重点。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0)

①这两篇文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②从这两篇说明文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

(出示课件11)师明确:《鲸》侧重于介绍事物的特点,让人了解这种事物;《风向袋的制作》侧重于介绍事物的制作过程。通过学习这两篇说明文,我们要明白,不同的说明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说明。

四、学以致用(出示课件12)

师:我们学习了这两篇课文,了解了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请同学们仿照这两篇文章的写法,写一个小动物。

生当堂写习作,并交流。(出示课件13)

师: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文章,看看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突出了动物什么特点。

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及时做出评价。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4)

1. 介绍一种事物,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突出事物的特点。

2.制作一个万花筒,并把制作过程介绍给大家。

9、习作例文:鲸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习作例文:鲸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01教材解析

本单元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一篇是《鲸》,一篇是《风向袋的制作》,分别介绍了鲸的特点和风向袋的制作方法及流程。两篇例文都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指导学生写好习作。

02学情分析

学生对说明文的基本方法都有所了解,再通过这两篇例文的学习,学生会对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及写法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会顺利完成习作。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

03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照批注和课文内容,说说《鲸》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风向袋的制作》是如何把过程介绍清楚的。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特点。

2.学习按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事物制作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对说明文的阅读兴趣。

重点

1.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特点。

2.学习按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事物制作的过程。

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学习写说明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两篇习作例文。

1课时

04单元回顾

一、学习《鲸》

1.(课件出示鲸的图片和视频)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鲸)关于鲸,你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回答)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鲸的世界,看看这个庞然大物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3.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读《鲸》这篇例文和旁边的批注。

(1)例文介绍了鲸哪些方面的内容?

(2)例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例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2)①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鲸大的特点。

②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八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鲸的重量。

③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鲸呼出气体的样子。

(3)总结:这篇例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被说明对象鲸的特点更突出,让人了解得更清楚。

5.过渡:为了说明事物,还有很多种方式,现在我们就学习另一种。

三、全班交流

1.我们读了这两篇文章,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两篇文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从这两篇说明文中,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鲸》通过多种说明方法的恰当运用介绍了鲸的相关特点;《风向袋的制作》按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风向袋的制作过程。通过学习这两篇说明文,我们要明白,不同的说明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说明。如,习作的对象是介绍恐龙、灯等事物,可以参考习作例文《鲸》;介绍怎样制作风筝,可以参考《风向袋的制作》

四、布置作业

仿照这两篇例文的写法,写一个片段来介绍一个小动物或者介绍制作一种手工作品的过程。

习作例文

鲸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

风向袋的制作列数字分条介绍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设置问题引导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再通过比较两篇例文的侧重点,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说明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说明。这节课上,我充分放开了手,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认真阅读,勇于发言,能力得到了提升。

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同学跟不上全班的节奏。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同学。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习作解析

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介绍一种事物,要求学生细致观察一种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事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的主要特点介绍清楚。习作的任务是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可以选择表格中的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介绍一种事物。

第一次写说明文,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本次习作内容是介绍一种事物,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参观、阅读说明书、查找资料等方式,尽可能多地掌握这种物品的有关资料,再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以说带写,就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课前可布置学生观察一种事物,确定写作对象,想好怎么介绍这个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列好习作提纲,确定写作内容。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等,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树立习作的自信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习作。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2.能和同学分享习作并交流各自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有序观察,并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重点

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难点

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一种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

2课时

06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2.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重点

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

难点

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07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你说我猜。

(1)课件出示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人,背对屏幕猜物品,其余同学按屏幕上出现的物品用语言给队友提示。(不能直接说出物品的名称,也不能做手势或口型,只能用语言描述)一分钟内猜出物品最多的小组获胜。

(2)开始游戏。(游戏时长不超过5分钟)

(3)游戏结束后请获胜组谈谈获胜的经验,请失败组说说失败的原因。

2.猜不出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队友没有把事物的特点描述清楚。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述呢?今天这节习作课,就让我们去观察一个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并将它介绍给大家。(板书:介绍一种事物)

二、指导方法

1.学生默读习作内容和要求,明确任务。

2.结合教材中的表格,说说你是如何选择介绍对象的,表格中的提示和题目给了你哪些启示。

(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比较新奇的事物;只要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恰当运用说明方法,分段介绍清楚,就是符合要求的说明性文章;习作对象的选择可以是多角度的。)

3.如何才能把事物介绍清楚呢?

(在介绍一种事物之前,我们要尽可能多了解这个事物。可以从习性、外形、性质、状态、质量、用途、价格、使用方法、制作过程等方面加以介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这些内容,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突出事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语言可以平实,也可以生动,但必须准确、真实。)

三、范文引路

对于习作内容和要求我们已经很清楚了,但是如何才能把我们的习作写得出彩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篇习作范文。(课件出示两篇习作范文)

(1)学生默读范文。

(2)针对习作范文展开交流:范文是如何介绍事物的特点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四、拟写提纲

1.根据自己课前观察的事物的特点,和搜集到的资料,拟写出习作意向单。

10、习作例文:鲸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习作例文:鲸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本次习作活动设计,体现了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参与性。课堂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教学活动,而是一种多向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有利于增强课堂效果。课堂上,我通过引导,消除了同学们的习作畏惧心理,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擦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可以在互动中理清写作思路。把作文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习作能力较差的学生的重视和鼓励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类学生。

11、松鼠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松鼠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麻雀》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科学小品文《松鼠》

2.师读关于说明文的四个要点(交流平台),揭示《松鼠》的语言风格是活泼的。

3.齐读:一篇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小品文。提醒生批注:科学小品文。

二、简要概述

1.在句子中用一个四字的短语概述《松鼠》的主要内容。

本文生动地说明了

3. 在题目旁边批注:生活习性

三、字词积累

1.熟悉字音字形,齐读。

驯良 矫健 玲珑 帽缨 蛰伏 榛子 苔藓 狭窄 勉强 圆锥

2.读词语释义

3.齐读美词、褒义词、形容词

漂亮 乖巧 驯良 清秀 矫健 轻快 玲珑 美丽 警觉 响亮 敏捷 干净

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美词?

4.读对称的短语

又干净又暖和 既舒适又安全 爪子是那样锐利 动作是那样敏捷

5.教写:鼠

四、文段精选

1.齐读第一段

2.把看起来不起眼的字读准,很、老是、常常,把这四个字读重就能表现出喜爱之情。

3.描述性说明+评价是第一段的构段方式,批注在旁边。

4.揭示第一段层次:情感、说明、特写

(一层层写下来,条理非常清楚。)

5.再次齐读第一段

6.套用句式说话 这段文字表达之美表现在

(用词、情感、衬字)

7.齐读:用词之美;短语运用之美;句式之美,议论抒情;描述之美;精练之美;情感之美;

五、微文美写

1.自由命题 :利用课文词句,写一则描述介绍松鼠某一特点的微文。

2.出示范文

3.五分钟时间写松鼠某一特点(安静地写作,紧张地发现并描述。)

4.生汇报

(松鼠的尾巴、窝;松鼠过冬;树上的松鼠;)

听完收获多,困惑也多。图片余老师运用板块教学,揭示了文体,认读复杂字、褒义词、对称短语、词语解释。精讲第一段,通过点拨重音方式指导朗读,剖析构段方式,品析表达之美。最后美文改写。注重集体活动,字词认读、课文朗读都以齐读形式展开。改写上也留够时间让生动笔来写。语言质量高,(书面语多、包含知识点,有语文教学味道)。做到了利用课文教课文,通过课文词语、短语来感受作者情感,微文美写也是对课本内容的重新组合。感觉用到了术语解读法,褒义词、并列式短语、构段方式都是写作方法的渗透。语用训练扎实,尤其最后一个环节的练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又是对习作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以上这些点都在他的讲座里提到过,所以他一讲课大家就恍然大悟,哦这些点都是这样落实的。困惑一在于余老师完全是按自己思考构思教课文,课后题并没有涉及到,那课后题该怎么处理呢?二在于第四大块的赏析上,课堂上的学生有点接不住老师的问题,不太明白问题也不太会去品析,这时候老师啪啪就PPT出示,齐读就过了。这样快速地读一遍环节算落实了吗?如果是余老师一手带下来,每天的语文课都在翻来覆去训练这些,学生回答应该会好很多。他们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语文课。

12、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听课记录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听课记录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能抓住要点,进行简要概述。

2、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讲故事讲具体,讲生动。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故事人物形象和情感,吸引他人。

3、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色彩,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故事内容,能抓住要点,进行简要概述。

2、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讲故事讲具体,讲生动。

突破方法:选用学生熟知的民间故事,通过小组讨论,提取故事关键词,根据词语对故事进行复述。

难点: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故事人物形象和情感,吸引他人。

突破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体验人物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

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同学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诸如此类的民间故事影响着每一代人。这一单元,我们结识了舍己为人的猎人海力布,并被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所感动。在你们的童年记忆里,还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民间故事呢?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所想到的民间故事互相交流。

接着提问:如何将这些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呢?如果你来讲,你会用什么方法去讲?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讲民间故事?

二、进入情境,创意复述

要想将故事讲得具体而生动,不仅要熟知故事的情节,还要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本环节以《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练习,指导学生从理清故事脉络入手,进入故事情境。然后让学生进入角色,假设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牛郎,会如何向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学生在复述的时候,将文中的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以牛郎的口吻和情感将故事讲出来。

步骤一:出示《牛郎织女》故事内容,让学生快速理清故事脉络,抓住要点,找出关键词,在小组内交流,推选最佳代表进行复述,同时将学生写的关键词进行一一展示。

步骤二:小组代表复述故事之后,进行生生点评。引导学生从语句是否通顺、表情是否自然、是否抓住重点、是否需要补充、想象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步骤三:在学生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组关键词句。

步骤四:全班从各小组中评选出最有表现力的代表,予以鼓励。

步骤五:教师总结,当我们设身处地去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经历、遭遇和情感体验后,对故事进行复述,才能让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激发想象,丰富故事情节

口语交际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民间故事中有许多情节留白。本环节可以针对一些留白情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丰富故事细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让学生在自由的交际和想象中爱上讲故事。

四、拓展延伸,传承经典

本环节让学生从上课之初写下来的民间故事中挑选一个故事,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自由讲述,在口耳相传中再次将经典的魅力发挥出来。

五、板书设计

讲民间故事

转变人称,创造性复述 抓重点 有感情

发挥想象,丰富故事内容 填补细节

六、推荐书目: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

教学反思: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表达,并让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引导,注重积累,让学生有话可说;

2.内容有趣,激发欲望,让学生有话想说;

3.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有话敢说;

4.示范引导,榜样激励,让学生有话会说;

5.把握尺度,因材施教,让学生说得精彩。

13、搭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搭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第一部分: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21、搭石 好,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拿起你手中的课文,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有哪句话或是哪些内容你读不懂,就把它画下来,在旁边打上小问号,明白了吗?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听到咱不少同学已经开始读第二遍了,是吗?说明同学们都读得非常的认真。老师刚才听到这几个词语,咱有同学读不准。谁来读读第一个词?

清波洋洋。

师:对吗?你来

清波荡荡。

师:对吗?看清楚了,怎么读?好,这个小姑娘你来读。

清波漾漾。

师:哎,对不对呀?你再来读一遍。

清波漾漾。

师:全班一起读。

生齐读

师:第二个词,你来读

人影绰绰

师:全班一起读

生齐读

师:下一个词语,你来读

联结

师:全班一起读

生齐读

师:好的。那同学们,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吗?你先举手你来说吧。

第二自然段的那个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什么这么说?

师:哦,这个问题你不明白,好的,请坐。(师板书)

师:其他同学呢?这个小姑娘来说。

我读不懂第三句的,每当上工下工是什么意思?

师:上工下工什么意思有人知道吗?有吗?后边男孩你来说。

就是说先去工作,工作之后又回来,那就是下工。下工的意思就是工作之后要回来?上工的意思就是上班的意思。

师:哦,同学们,在城市我们说上班,下班。要在农村就叫上工,下工。你明白了吗?还有什么问题?你来说。

我不懂第三自然段的 紧走搭石慢桥 什么意思?

师:哦,这个问题你不明白。(师板书)

师:还有问题吗?看来呀,还有同学有疑问。没关系,如果课文学完了,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你可以再提出来,好吗?

师:刚才呀,有同学提出他不懂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看什么叫搭石?能不能读一读书上的句子?谁来读?好,你来读。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师板书)应该读几声啊?间隔。齐读一遍。同学们,你们看,这些还在小溪中,供人们过小溪的石头就是

搭石

师:那如果,没有搭石,那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呢?你能不能也来读一读书上的句子?好,你来读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师:哦,你知道脱鞋挽裤是什么意思吗?

就是把鞋子脱下来,把裤脚挽起来。

师:是,这是夏天,可是到了秋天,溪水变凉了,人们过小溪时就不能脱鞋挽裤了。所以这时候人们出工,必须要

要走搭石。

师:赶集必须要

走搭石。

师:收工必须要

走搭石。

师:访友必须要

走搭石。

师:来来去去,都必须要

走搭石。

师:看呀,搭石实在是,太重要了。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什么叫搭石。

师:知道了,什么是搭石,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是什么你们知道吗?好你来说。

就是一些比较漂亮的地方。

师:对呀,就像课前我们看到的图片一样。一些美丽的可供人们观赏的自然景观或者是建筑,我们称它为风景。

师:哎同学们,到这儿老师就有一个问题了。你说搭石就是铺在小溪里的一块块石头呀!它怎么就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这又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

师:好的,先不着急举手,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到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开始吧!

师:好了,孩子们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句子。好,你来读。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看清楚每一个字来读好吗?好,请坐。还有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句子?好,你来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嗯,还有谁想读?好,你来读。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大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师:还有谁来读你画的句子?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这段话。自己小声的读一读你们能不能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出这段话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谁来试一试?老师没有叫过你是吧,好你来说吧!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能不能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出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事?

师:没关系,那个孩子你来说。

背老人过去。

师:谁背老人?

年轻人总是要背老人过河。

师: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是吧!

师:同学们,那年轻人背老人过当时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你再读读这段话,圈出相关的词语。

师:好,你来说一说你圈了哪个词?

伏下

师:嗯,伏下。同学们,谁知道伏下是什么意思?好,后面那个男孩子。

伏下就是蹲下。

师:是蹲下吗?不是,好,同学们,你们看。年轻人是这样蹲下的吗?

不是

师:那还要怎样呢?你来说

是弯着腰的。

师:是弯着腰,是这样弯的吗?

不是

师:那是怎样弯的,做一做让我看一看。

师:哦,这个男孩子,我看到你把腰深深地弯下去了。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老人没有那么大的劲儿,所以背的话要伏下身子。

师:心里想着老人呢!哎,这个女孩子,我刚才看到你也把腰深深地弯下去了。你又是为什么?

因为老人年岁比较大了然后年轻人就要,蹲下身子,把腰弯下来,让老人更加方便地爬到年轻人身上。

师:是呀,你真细心呀!老人趴在这样的背上,是多么舒服,多么安全呀!同学们,你们体会得真棒。谁再来读读这段话?好,那个男孩儿你来读。

生读

师:还有谁想来读?好,你来读。

生读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在会场上的我们,还有老师都是这些年轻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我们来到小溪边,发现有一位老人,嗯,正要过搭石,这时候你会

背老人过搭石。

师:你是这样做的,你会

师:你也是这样做的,哎,这位小伙子,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陌生的老人,你又会怎样做呢?

也是背老人过搭石。

师:是呀,遇到陌生的老人你还是这样做的。当我们把老人背过小溪,老人要谢谢我们了,你想说什么?你来说。

不用谢。

师:为什么不用谢?不要紧张,再想一想为什么不用谢?你呢?你需要老人谢谢你吗?

因为帮助老人是理所当然的。

师:是啊,你想说什么?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哦,这些事儿啊,都是理所当然的!哎,理所当然什么意思?你知道吗?好,你来说。

很经常,一般见到的。

师:一般见到的,还有谁?你来说

应该的。

师:哦,应该这样做的。哎,同学们,这个 理 是什么意思谁知道?你说。

好像就是应该的意思。

师:应该的意思吗?你来说。

道理。

师:说得好,这个理呀,在这儿,是道理的意思。那么这个词,应该怎样解释?好,你来说。

是符合道理的事。

师:符合道理的,按道理就应该这样啊!同学们,你再读读这段话,这里的道理指的是什么?好,你来说。

我觉得道理应该就是背老人过搭石。

师:哦,还有谁想说?你说指的是什么?

我觉得应该就是对老人,应该尊敬老人。

师:是啊,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优良品格!所以乡亲们把这样的事儿看作是

理所当然的事。

师:带着这样的体会,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好,你来读。

生读

师:还有谁想读?来,你来读?

师:同学们,如果,年轻人把背老人过搭石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那么结合刚才你画的人们走搭石的句子,你觉得还有哪些事儿会被乡亲们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呢?

师:这个男孩子,你来说。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师:哦,让对方先走,相互谦让,对乡亲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儿。还有什么事儿?嗯,这个小伙子你来说说吧!

如果有哪块搭石不平稳,乡亲们就会找块合适的来搭上。

师:你知道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地把这件事说出来,真棒。同学们,就像他说的,上了点年岁的人为别人摆搭石,对乡亲们来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还有谁没说?好,这位小姑娘,你来说。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师:协调有序的过搭石,也被乡亲们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同学们,你想一想,除了课文中所讲述的。在搭石上还可能会发生哪些事儿被乡亲们看成是理所当然的?

师:想象一下,如果遇到一个怀抱妇女的阿姨,走在搭石上。好。你来说。

如果有一个小朋友他走搭石的话,我一定会背着他过搭石,省得他因为小,掉进水里。

师:哦,你把这看成是

理所当然的。

师:哦,你都这样想的,我们的乡亲们更会把这样的事情看作是理所当然的。还有什么事儿?你来说。

如果有一个人走搭石不小心跌在水里,那其他的乡亲们会伸手把他拉出来。

师:互相帮助,也被乡亲们看成是

理所当然的事。

师:同学们,这是一幕幕让我们感动的画面。可是在乡亲们眼中,这却是最最平常的事儿,都是些理所当然的事。有了这样的感受,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好,全班一起来读。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的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学习,读懂了什么是理所当然。也读好了这段话。那同学们,这段话你们是不是也一定能把它读好了!

我们来试试。好,你来读。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大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同学们呀,老师也很喜欢这段话,给不给老师机会也来读一读呢!那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读

师:睁开眼睛。有了自己的感受,加上你的想象,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那个女孩子,你来读。

生读

师:嗯,同学们,谁再来读一读,读得比她还要好。谁有勇气觉得自己读的肯定比她好。来,这个男孩子。

生读

师:是啊,同学们,也许是在瑟瑟的秋风中,也许是在凛冽的寒风中,我们总是会看见这样的乡亲们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看呀,就是这样一群善良淳朴的乡亲们,正协调有序的踏石而来。自己小声的读一读。

师:好,谁想自己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是呀,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这是一幅协调有序的画面呀!还有谁想来读?同学们,你们现在最想听谁读呀?我们来推荐一位同学好吗?你呀,你来读。

生读

师:老师听你这句话读得特别好,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你能再给大家读一读吗?其他同学认真听。

生读

师:同学们,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我觉得这样读更生动,更有感情。

师:是呀,更生动了,更有感情了,像轻快的音乐呀!那你来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因为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才不会摔跤。而且这本来就是天然石块,不平稳,走得快才能保持平稳。

师:哦,原来是这个原因呀,请坐。同学们,我们知道搭石就是一些天然的石头,它不平稳,走的时候要快一些,那一行人走的时候也要快一些,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走得多么的协调有序呀!难怪家乡有句俗语叫紧走搭石慢过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你知道了吗?

师:好的,还有哪位同学想把这段话美美地来读一读?刚才啊,有位同学想听老师来读,这样,老师和咱们同学合作来读怎么样?老师读第一句,还有想读同学就来读下边的,好吗?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接读

师:是呀,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真是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景呀!我们全班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好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呀,我们再来看这句话。

师: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你觉得构成搭石这道风景的仅仅是搭石吗?还有谁?你说。

乡亲们。

师:是呀,走在搭石上,善良淳朴的乡亲们才是搭石这道风景中最美的风景呀!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了吗?

师:是啊,难怪作者会说,

师:一排排搭石,起。

生齐读

师:让我们一起记住作者的家乡,记住作者家乡这道独特的风景

搭石

师:一道独特的风景

搭石

师:同学们,短短的四十分钟已经过去了,老师现在想说的是,今天你们的表现,是这个会场上最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好,同学们,下课。

14、习作例文:小站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习作例文:小站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活动分析:

本次习作与其他单元稍有不同,在写作之前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与《小站》为学生提供了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并以课后习题和旁批的形式提示了写作要围绕着中心意思进行。对习作例文的教学,教师不能从篇章入手,去整篇完整地教学,而应分部分、有选择地教学,把重点放在写法上,不做字词识记、内容理解、情感体会等方面的要求,避免教成略读课文。单元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则给了学生相当大的自由,围绕一个汉字来写,既可以写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也可以写想象故事。写作对象虽然只是一个汉字,但中心非常明确。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中掌握的安排材料的方法,先写出写作提纲,再围绕着确定的材料开始写作。所以,在本次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的整合,重视习作例文与习作和精读课文、交流平台的关联性,有重点地帮助学生突破习作难点,消除畏难情绪。

教学目标:

1.能了解习作例文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3.写作时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重点难点:

1.结合习作例文,学习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方法。

2.将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与习作例文与习作结合起来学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以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导语:在上课之前,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古代有个读书人走了三百里路去向一位大师请教作文的诀窍。这位大师看了他的文章,把他带到树林边,指着一个蜘蛛网说:你不要拜我为师,你拜它为师吧。那个读书人对着蜘蛛网呆看了整整三天,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从此作文大有长进,并且考场得意,中举成名。事后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大师在告诉我:天下找不到一个没有中心的蜘蛛网;蜘蛛织网是先有网的中心,再一圈一圈地围绕中心编织。这个故事啊,就是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围绕一定的中心意思来写。今天,我们就把理论付诸实践,本次习作训练的主题就是围绕中心意思写。(板书:围绕中心意思写。)

二、反馈练习,交流互评

1.复习交流《夏天里的成长》和《盼》。

预设:在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中,学生已经结合课文交流了主要的写法,此时可提问那些基础稍差的学生,对反复交流过的内容,学生应该都能简单地概括出来。

明确:围绕中心意思,可以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把重要的部分写具体。

2.反馈初试身手的选材练习,展示学生的选材,学生互评。

预设:在初试身手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展示过相关选材,但因时间有限,展示的材料也有限。而且通过学习,学生或许会对自己的选材做出调整。此时可再请几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选材,注意每个题目都要涉及,在黑板上做好板书、标注。在后面的学习中可再运用这些题目和材料。

三、例文引路,学习写法

1.学习写法:重要的部分写具体。

(1)阅读、交流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说说作者围绕爸爸爱订计划这个中心意思写了哪些事例,其中哪一个事例写得最具体。

明确:作者把爸爸给我订暑期计划的事例写得最具体。

(2)学生自由读订暑假计划段落,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部分写具体?

(3)学生汇报,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明确:爸爸在各个方面都喜欢做计划,却格外重视我的暑假计划,这是为什么呢?一是这与我息息相关,爸爸特别关心我;二是暑假生活很长,爸爸认为这值得做计划;三是这样的计划容易产生戏剧效果哪个孩子不愿意暑假轻松度过啊,可遇到个这么爱订计划的爸爸就倒霉了。所以作者把这件事写得格外详细。

(4)学生拿出自己在初试身手中完成的选材练习,选择需要详写的部分做上标示,并交流汇报。

2.学习写法:其他部分简单写。

(1)学生思考:有了一个具体描写的事例,其他的事例怎么写呢?

(2)学生默读《爸爸的计划》前两个自然段,特别要留意例文旁边的批注。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机引导。

教师小结:一篇文章中,若事事具体,则会显得没有重点,所以一定要注意详略得当。简单写也是有技巧的,可以罗列式,也可以用一两句简单交代。比如第1自然段就用了罗列式,罗列了家人的各种计划;第2自然段则用几句话写了两个比较典型的小事例,让人印象深刻。

3.学习写法:从不同方面去写。

(1)学生阅读习作例文《小站》,留意旁批,思考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明确:这篇文章没有明显的中心句,但联系课题,再结合具体的描写,我们能发现全文是围绕小字展开的。作者观察仔细,抓住了小站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一个小字,表明了车站虽小,却小中见大,从细微处给旅客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2)同桌交流: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小站的小的?

(3)学生汇报,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明确:文章写了小站的规模小:只有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一间红瓦灰墙的小屋几根木栅栏三五个人影。还写了小站上的布置精而小:小小的喷水池小小的假山小树小宝塔。

(4)学生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最后两个自然段没有写小站的小,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最后两个自然段中两次提到喷泉和杏花,与前文相呼应。活泼的喷泉是工作人员精心设计的,这么一个小小的站台,没有几辆车进站,为何还要花费心思修筑喷泉呢?几树灿烂的杏花是工作人员精心栽培的在到处是山崖和巨石的北方山区培育几株杏树要付出多少心血啊!这些都是为了衬托小站工作人员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他们想给旅客们带来温馨、美好的感觉。喷泉和杏花是小站工作人员精神面貌的写照。

教师小结:与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的写法相比,从不同方面去写难度稍大点,这需要大家有更强的全局把控能力,而且选择的几个方面都要适宜。其实我们以前学过的许多文章都采用了这样的写法,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2自然段是分述,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则从春、夏、秋、冬四个方面围绕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这个中心意思来写。这种写法比较适合写散文体裁的作文。

四、动笔写作,交流分享

1.读清习作要求,巧妙联结,开阔思路。

(1)要求学生把初试身手中的一些题目浓缩成一个字,这个字既是题目,也是中心。

示例:好斗的公鸡(勇、傲) 都是淘气惹的祸(悔) 闲不住的奶奶(忙)

忙碌的早晨(忙) 欢声笑语满校园(乐) 那些温暖的时光(暖)

(2)玩词语游戏:默契大比拼。

教师准备:纸盒,上面写有字的纸团。(字不要过难,参考课本上给出的汉字。)

游戏规则:两名同学一组。一名同学从盒子中抽出一个字,根据这个字想出一个成语,另一名同学则根据成语说出那个字是什么,与该字意思相近也算对。在规定时间内猜对字数最多的那组获胜。

示例:生1抽中乐,说成语:笑逐颜开。 生2猜字:乐。

生1抽中忙,说成语:焦头烂额。 生2猜字:忙。

(3)游戏结束,结合课本中给出的汉字,思考:看到这些字,你想到了什么?任选一个汉字拟一个提纲,安排材料。

预设:如果学生想使用自己在初试身手中所写的材料也行,可以将其概括为一个汉字,再仔细读一读,完善材料。不过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另外一个汉字来进行选材的训练。

(4)以某个汉字为例,分别展示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和选择不同的事例该如何写,让学生了解到同一个题目有两种不同的写法。

示例:①围绕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可这样安排材料:选择生活中令你感到温暖的几件事(可体现亲情或友情)来写,做到详略得当,把重要的部分写具体,其他部分略写。

②围绕暖从不同的方面来写。

可先思考:暖是什么?它可能是冬日里的火炉,可能是一句关怀的话,可能是一个鼓励的微笑,可能是一种善良的品质,可能是无私的亲情,可能是融洽的友情

安排材料:选择你认为比较重要且有话可说的几个方面,也可以先列出提纲,再确定最终的方面。

2.明确要求,完成初稿。

请你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字作为题目,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一篇习作。可以是课本上给出的字,也可以是其他字,还可以自拟题目。可以用初试身手中的材料,也可以写其他内容。

3.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五、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投影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评议重点:(1)中心意思是否明确;(2)是否围绕中心意思来安排材料;(3)重点是否突出,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4)语言是否流畅、有感染力;(5)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

预设:展示的习作可先不出示题目,让同学们猜一猜这篇习作是围绕哪个字写的。通过这个小设计可以看出习作是否有突出的中心。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1)改正错别字和错用的标点;(2)改正读不通顺的语句;(3)看看是否体现了中心意思,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具体一些,哪些地方可以删去。

3.小组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优秀习作】

生活本来是快乐的

快乐就像一个红红的苹果,咬上一口,那甜甜的感觉就是我们要的快乐。你不咬它,便不知道它的甜美,也就品尝不到快乐。①

我的世界里,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在向我招手。②在假期里,没有了做作业和练钢琴的负担,即使有一些作业,也是很轻松的。每天一起床,写一会儿作业,玩儿一上午,玩得累了就弹会儿钢琴、练会儿字。晚上约上三五个小伙伴在院子里尽情地玩耍,一直玩到很晚。第二天,可以一觉睡到晌午,不用担心早晨不能按时起床。③然而,上学的时候哪有这么多的快乐呢?④

不过,学习当中也能找到快乐。⑤有时,读着课本上的文章,就好像身临其境一样,那感觉真的好棒!有些课文带我走进怡人的景色中,让我感受趵突泉的甘甜,西子湖畔不同韵味的绿,海上日出的奇观,美丽如画的夕照。有些课文让我跟文中的人物近距离接触,过瘾地看小英雄雨来机智地与日本鬼子斗,鲁迅先生为车夫仔细地擦着药水,饿着肚子依旧顽强行军的倔强的小红军。⑥我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苦,一起感动,一起沉思。想想看,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还真有一种爽快的感觉呢!特别是看到自己取得了满意的分数,顿时一种成就感洋溢心间,那种感觉真的让我好快乐!⑦而学习的烦恼便被这快乐驱赶到很远的地方了。

而练字呢,不仅能让我的写字水平提高,还能磨炼我的耐性,真是一举两得呀!弹钢琴更能陶冶我的品性,有时弹着弹着,连我自己都沉醉在优美的旋律中了。⑧

其实,生活本来就是幸福快乐的,只是看你怎样去感受。当烦恼找到你时,你也可以从烦恼中找到快乐。⑨

句段赏析

①采用形象的类比手法,表明快乐要靠自己主动去获得。

②段落中心句,总述生活中有许多快乐。

③轻松的假期生活中,自由地玩耍让我快乐。

④将假期生活与学习生活进行对比,起到了反衬的作用。

⑤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具体阐述了学习中的快乐。语言优美,有气势。

⑦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让读者也感受到了快乐。

⑧简略叙述练字和弹钢琴的快乐,详略得当。

⑨照应文题,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总评:本文围绕乐字具体阐述了生活中的快乐。生活中的快乐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小作者从假期生活和学习生活这两个方面选材,通过记叙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这个中心意思。本文选材精当,条理清晰,语言朴实生动,值得我们学习。

5.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15、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材分析

《请你支持我》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小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想方设计引导和鼓励学生敢于开口、乐于表达、善于倾听,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学习氛围。

六学生已经对生活中的现象有了思考,并产生很多好的想法、做法,需要获得别人的认可、支持。结合学生年龄及心理表征,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提供的第一个话题,学生并不熟悉,且不喜欢,很难让学生有张口表达的欲望。教师要走近生活,俯下身子,找准激发学生兴趣的契入点,搭建轻松快乐的语用平台,就能帮助学生实现愿望、获得自信、体会成功的快乐和成长的滋味。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儿童小学阶段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年,由于个体受性格或发展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学生的内在潜力或外在能力表现参差不齐,特别是其口语交际能力更是处于一种非常不均衡的状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较为重视对书写知识的巩固,在学生口语训练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创设的交际环境也比较单一,就会出现个别学生无话可说或是无从说起的尴尬局面。并不是学生没有表达欲望,只是需要提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感兴趣的话题,如运动、聊天、美食、养宠物等,设计交际层次,搭建交流平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口语交际这种学习方式,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设计思路

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是对学生听、说能力的综合训练,通过创设生动的语言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在换位思考中揣摩在具体事件中该怎么做、怎么说。通过具体的交际主题设置,帮助学生体验到人物对话由于情境、身份、说话内容的不同,而选择贴切的语气、语调,从而用最恰当的方式进行沟通,从而达到预想的效果。《请你支持我》的口语训练旨在通过角色扮演,通过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思考如何表达才能获得支持与帮助。

鉴于对学情的充分摸排,通过提前设置《交际任务单》,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交流任务,这样就能有话说、想说话,请求别人理解、支持才会有更充分的理由。在汇报时,教师应不拘泥于课本安排的顺序,让学生自由汇报,不阻止他们想表达的欲望,多给学生机会让别人走进自己,在师生点评中获得成长的动力,找准努力的方向。

16、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雷老师这节课构思巧妙,引导得法,亮点多多,显示出她扎实的教学功底,让我心生敬佩。 一、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雷老师在课堂上始终不忘带动学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以情促情。比如上课之前,雷老师播放了一段关于山洪灾害的视频,这真实可怕的山洪镜头马上把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带入了紧张的气氛中。雷老师抓住学生紧张的情绪,让学生谈谈此时的感受,非常巧妙的课前预热,营造了一种与课文相吻合的紧张气氛,奠定了学习的情感基调,为深入研读文本做好了铺垫。 二、对话文本,以情育情

整节课我们都能感受到雷老师把阅读教学看成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读为本,于读中感悟,读中入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比如在交流描写洪水的句子这个环节中,雷老师让学生划出句子后,交流对洪水的感受。学生说是凶猛的、可怕的,雷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接触这些文字,在读中体会洪水的凶猛,并通过个别展示读、齐读等方式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品读中一次又一次的接触文本,感受一次比一次深刻。我想,此时学生对洪水凶猛的认识不仅是开始时那段视频带来的,更是他们自己在与文本的一次次对话中体会到的。

三、抓词品句,读中升情

本节课是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是扎扎实实的语文课。雷老师抓词品句,做得十分到位。比如雷老师抓住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让学生划出句子,读读说说。并抓住几个重点的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品味。如抓住冲、推、揪等词体会老汉的做事果断,体会老汉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学生对老汉的敬爱之情在品词析句中层层深入,步步升华。

听了雷老师的课,结合我参加名师之路听名师讲授《桥》这一课,有一点心得再和大家一起分享。

10月18日至20日西安站的名师之路培训,以聚焦统编教材,创生新意课堂为主题。期间我聆听了童向感情朗读发起人王宗海老师讲授《桥》。王老师抓住山,让学生理解老支书在洪水来临时稳如泰山,在面对儿子时父爱如山,同样是山,但含义不同。王宗海老师对教材做这样的处理,让我受益匪浅。及至听了雷老师的课,我认为,老支书如同一座山,他更是一座桥,一座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生命桥,一座联系党群关系的情感桥,一座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使命桥。引导学生感知这一点,既升华了主题,又紧扣时代要求,赋予教材时代内涵。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雷老师的课最终没有落脚到桥上来,是为瑕疵。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希望以后有机会多多听雷老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17、竹节人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竹节人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竹节人》这课是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内容,这个单元的目标是教会小朋友有目的的阅读。这篇课文前面的导语就提示大家,这篇课文和以往的课文不同。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采用的读书方法也不同。

阅读策略单元,习作策略单元都是统编教材的新内容。怎么教才让小朋友掌握好阅读策略?我也很想知道。吴雨来老师的这节课做出了一些尝试,但是和我期望的还是有些不一样。

一、调研学情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竹节人》,能说说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吗?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把竹节人没收过去,我和同桌趴在窗户上看,发现老师也在办公室里玩儿。

师:老师是怎么玩儿的呢?

生:老师拿着竹节人的线,手里还在咚呛,和我们玩儿的时候一模一样。

师:非常好,老师在玩竹节人。还有谁在玩?

生:同学们也在玩儿。同学们拉线,一松一紧地玩儿。

师:这个小小的竹节人,不仅吸引了我们玩,还吸引了老师。

板书:玩、老师

师:看来真是非常的有趣。这么有趣的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呢?

生:把毛笔锯成寸把长的小段,脑袋连同身躯,再在身躯上钻两个小眼,是连接竹节人的手臂用的。

师:这是关于做的,说得非常详细。

板书:做

师:做好的竹节人怎么玩儿呢?想不想看看?

出示玩竹节人的视频。

【点评】从小朋友与老师的对答中可以看出,小朋友对课文还是比较熟悉的,预习很到位。

二、了解有目的的阅读

师:有趣吗?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打开课文,看看课的前面的内容和课的后面的内容找一找。

生打开课文,看。

师:有什么发现?谁来说一下?

我发现在这篇课文的前面有一段话是对于这篇课文读完之后的总结。在课后,有三个不同的小朋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师:你很会发现,但是那是总结吗?

生阅读前面的部分

生:告诉我们,从不同的方面读课文会有不同的感受。

师:这个感受就是告诉我们阅读这篇课文的什么?

生:目的

师:很好,这个目的有三个。第一是

生:写制作指南,制作这个玩具;第二是写这个玩具给人们的乐趣;第三是讲述一个老师的故事。

师:其实,这里的目的就是任务。这三个任务我们该怎么理解他呢?

任务一,谁来说一说,该怎么理解?

生:看怎么制作竹节人的那一段

师:这里的传统玩具就是制作

生:竹节人

师:怎么理解任务二呢,谁来说一说

生:体会玩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师;怎么体会?

生:呃,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来体会一下

师:可以通过动手去做。文章中有没有动手做的部分?

生:有

师:我们要好好抓住,是吧?怎样理解任务三

生:关于后面老师没收我们的竹节人,玩竹节人的过程

师:这里的老师是哪里的老师?

生:课文里的老师

师:就是文中的老师。大家了解了三个任务,也理解了这三个任务,读了课文前面的导语,我们还知道了什么?

生齐读一边课文前的导语。

生:知道了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

【点评】对课文的导语进行了梳理和理解,明白有目的的阅读就是关注的内容不同,阅读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三、小组合作,有目的阅读

师:同一篇文章,关注的内容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这就是有目的的阅读,这是一种阅读的策略。今天我们就用这种阅读的策略来完成三个任务,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小组内打算完成哪一个任务呢?在小组内商量商量,开始。

生商量。

师:选择任务一的组长举手。任务二的。(任务二蛮有挑战性的)任务三的。

该怎样完成所选的任务呢?有三个同学选择了他们的读法。看看他们是怎么读的,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

师:读完了以后肯定有所启发,现在你们打算怎么完成所选的任务,在组内再讨论讨论,交流,交流。

生分小组交流怎么完成所选的任务。

师:讨论好了吗?怎样完成这三个任务呢?哪个组汇报一下?

生:我们可以快速读全文。

师:你们完成的是任务几?

生:我们完成的是任务一。我们可以先快速读全文,找到关注的部分,做的部分,玩的部分。再总结出来。

师:非常棒,有目的,有方法。这是任务一的,相信他们有了这样的策略以后,他们的任务肯定会完成得好。任务二谁来说一下?

生:我觉得任务二着重看一下全文,找出做的地方和玩的地方,把重要的地方先找出来,概括一下,就可以了。

师:重要的地方具体指什么?

生:做的地方和玩的地方。

师:好的,非常棒。我们交流了任务一和任务二,要完成都有共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生:都要快速读全文。

师:是的。完成任务三呢?

生:看后面,老师的这个部分,说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师:然后呢?

生:然后就是起因,经过,结果。起因就是我和同学上课玩竹节人。

师:你现在不仅说出了怎样完成,还说出了这个结果,待会儿在组内讨论的时候你再发言我想会更棒。为了帮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这儿有三个任务单。这是任务一、这是任务二、这是任务三,请组长到前面来。

老师给组长交待任务单的用法,发放任务单。

师:任务单都拿到了吗?请同学们对照任务单上的提示,自己快速的完成,开始吧。

生对照任务单开始完成任务。

师:好了,同学们,请坐正。没完成的不要紧,待会儿还有时间完成。拿起任务单,在你的小组内评一评,选出最优秀的,在小组里评一评。

小朋友小组内选择最棒的一张评价单。

【我的看法】没有评价标准,那么怎么选择就是根据小组成员平时的印象,不具有科学性。)

师:其他同学把自己手里的任务单放一放,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继续完成这份合作单。一个同学记,其他提出建议,把这份任务单完善,好不好?

【我的看法】没有推进建议,那么,所有的讨论只是在原有层面上的继续,没有提升。

小朋友们小组研讨,怎么完善合作学习单。

师:好的同学们请坐正,我相信通过自己带着任务学习竹节人,又通过小组交流这个任务,你一定有了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哪一个组愿意上来展示自己组的成果呢?

其他同学上来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听。

生:我们选的是任务一,就是教人做竹节人的制作指南。我们需要准备的是:

师:你们组内有补充的吗?

生:一个竹节人玩的时候是一紧一松,把两个放在一起,就是搏斗。

师:两个放在一起就是搏斗,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在玩竹节人的时候,可以制作武器,比如冰棍棒可以当棍棒;钩针线可以当双节棍,还可以拿一缕红线当作丈八蛇矛。

师:这是创新的玩法,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在制作的时候,他少说了身体上要钻两个小眼。供装身体用。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武器是怎么装的。

师:怎么装的?

生:可以给背上装上一根线,还可以写上孙小圣。

师:其实你补充的是起绰号,武器,刚才小组内有一位同学已经补充了,是不是?

刚才这组在展示的时候,我们感觉怎么样?

生:每个组员都发挥了作用,说得很全面,概括的语言也精炼。我觉得非常好。

师:有没有建议?

生:就觉得,你们组可以换一种表达的形式。

师:你们组,看着他们说,不是看着我

生:可以换一种表达的方式,表格在生活中很常见。可以换成思维导图,思维树,这样的新的方法来表达。

师:呈现的方式可以特别一点,还有没有建议?你来说

生:我觉得你们表现得很棒,我的建议是,在课堂上活跃一点,把想法说得更具体一点。

师:刚才他们提的建议,你们接不接受?

生:接受

师:我有一个建议。我们在上什么课?语文课,就要说语文的话。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在表述的时候,再绘声绘色一点,会更棒。我的建议,大家接不接受?

【我的看法】同学的建议也好,老师的建议也好,对思维的推进都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同学建议的是表现的形式,老师建议的是抓关键词,这个对有目的的阅读,或者这个环节的意义,不够明显。

生:接受。

师:任务一,再请一组。

生:经过我们小组讨论后,这个制作工具:

(小组成员分别念出知识树的内容)

师:听了他们的介绍,我们会不会做竹节人了?会不会做了?

生:会了。

师:我来采访一下,拿到任务后,你们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生:各自分任务,每个人把自己的任务先写出来,然后再把不同方法写下来。

师:说得非常好,不仅说出了怎么做,还说出了呈现的形式。我感觉我们平时的学习一定是非常扎实的。

师: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竹节人在材料上,制作方法上都有些改进。想不想到制作现场看一看?

(出示竹节人的制作视频,视频展示了竹节人的制作过程。从材料到怎么摆件,穿线,画脸,展示表演)

【我的看法】这两个小组的介绍,是对原有课文内容的梳理。对不会做竹节人的人,还是不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一个真正的示意图,应该不只有关键词,还有图画,还有做的步骤等。多个方式才能达到让没有阅读的人也明白竹节人怎么做。所以,老师设计的资料单对学生帮助的作用不大。只是对内容梳理,只是提取关键词,应该不是这次有目标阅读的真正目的。运用,有针对性人群的解说才是吧?

师:这么有趣的竹节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的我们已经继承和发扬。竹节人会做了,也会玩了,大家玩得高兴,老师也会玩。老师玩竹节人的故事谁来讲一讲?

生讲述:

生:在看见老师玩儿时,心里已经心满意足了。

师:为什么会心满意足呢?

生:因为看见自己做的竹节人老师也喜欢玩儿。

师:老师加入了玩竹节人的行列里来,把玩竹节人的乐趣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不是?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老师玩的时候神情和我们一样,嘴里还在咚呛咚呛的说。

师:老师的神奇和我们一样,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老师玩儿得也很认真。

师:还有没有补充?

生:我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说得也很好,老师玩儿的时候神情和我们一样,我们玩儿的时候连上课都忘记了,说明很投入。老师都没有注意到我们在偷看,他也很认真。

【我的看法】如果是针对讲故事,这个环节真是没有讲故事的味道。也是采用了提取关键词的方式梳理了课文的内容。感觉在预习的基础上没有提升。

师:老师玩的竹节人是没收我们的,我心里有沮丧,有小小的怨恨,看了以后,我的沮丧和怨恨化为乌有,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们看到老师玩我们做的竹节人,就好像把自己做的东西推荐给别人,觉得自己做的很好。

师:同时,他们肯定也做了一个决定,下次在课堂上怎么样啊?

生: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再用竹节人搏斗。

师:做竹节人没有错,玩竹节人也没有错。我认为文中的这个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童心的老师,在今后他会对没收竹节人的同学说什么呢?

生:说,玩竹节人是可以的,不过要选择恰当的时间

师:不要在

生:不要在课堂上玩耍。

【我的看法】这一组的对话是要引向学生的生活,加深对老师的理解。引导是有必要,可是感觉和有目的的阅读也有些不一样。

师:这组的故事呢,我觉得还是讲得非常恰当的。同学们,我们刚才围绕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关注竹节人这课的不同内容提取了有用的信息,初步尝试了有目的的阅读,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步实践,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我的看法】有目的的阅读,真的不好教。教材已经讲到那个份儿上了,老师要给学生怎样的帮助呢?一节课的容量那么大,是不是要在一节课中体现三种不同的阅读目的呢?已有的知识要怎么进行串联呢?好希望看到统编教材,看看几个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看看怎么弄才更有意思啊!

18、忆读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忆读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忆读书》是冰心写于1989年9月8日,即教师节前夕。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一生读书经历和感受,质朴无华于无痕之中告诉我们读书方法,选书标准,勉励青少年要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都是理论性说教,而冰心回忆这篇回忆散文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第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起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本文是五年级上册读书明智主题单元第二篇课文,契合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注意根据要求梳理文章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教学中要结合把握课文的要点,感受读书作用的大要求下,学习运用圈画法、表格法梳理信息方法,接下来我会采用两种信息梳理方法,顺利落实课后习题要求。

夏老师这堂课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圈画法、表格法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以及好书的标准,读书方法等信息;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体会读书的好处,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课后拓展推荐一本好书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了铺垫,落实了读与写的结合。

本堂课,夏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抓住读书方法和批注方法进行教学,为学生以后阅读做好铺垫。

夏老师这堂《忆读书》,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很好,尤其是能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在读过的书、看过的电视、电影中情感的变化。一知半解读书法的好处与不足之处,这个教学环节夏老师也设计得很好,训练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最后,作业设计也很完美,让孩子们热爱阅读,并且带着问题去阅读,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让孩子们明白了: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夏老师这节课课前准备充分,设计思路清晰,整堂课都是面带笑容,非常有亲和力。在学习课文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比如: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片段,抓住重点段落等,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从而让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又很好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19、姓氏歌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姓氏歌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总结而言,有以下优点。

 1、创设愉快环境,和谐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恐惧,非常轻松。 

 2、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做到及时评价学生,并且评价语具有鼓励性和针对性。 

 3、老师语速适中,教态亲切自然,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4、沈老师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适合一年级的孩子特点。 

 5、课堂常规训练有素。

教学中,教师熟练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语文课锦上添花。本课是识字课,教师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孩子的识字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当然,一堂课总有遗憾,课后我与冯老师进行交流,肯定了这节中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了不足:这节课老师过多的经历放在了游戏中,形式中,课前没有认真的研读教学用书,没有把握好重难点,建议老师多看看优质课的视频这会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

20、习作即景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习作即景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习作: 即景》教学方案

评改指导

【教学目标】

1.根据评价标准,初步修改典型习作。

2.拓展作文思路,自主修改习作,积累动态描写精彩语段。

【教学重点】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已完成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习作导入

1.谈话导入:在同学们的笔下有笼罩校园的雾孩子,有顽皮地吹拂落叶的风娃娃,有夕阳斜照下的大海,还有晨曦中的公园让我们交换习作,互相欣赏一下吧!(板书习作: 即景 评改指导)

2.小组内互读习作,初步评价习作,得出评价标准。(板书:梳理评价标准)

(1)让学生互相读读小组内同学的习作,议一议谁的习作写得好,好在哪里。

预设1:小明的习作能按顺序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具体,还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预设2:小丽的习作抓住景物形状、颜色、声音等的变化,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还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2)启发学生思考:就本次习作而言,好作文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点拨:引导学生结合习作要求和同学的习作,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即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预设:

《 即景》习作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1.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

2.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

☆☆☆☆

备注:前一项内容比较基础,分值为2颗星;后一项内容是本次习作修改的重点,分值4颗星,共计6颗星。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自然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梳理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紧扣本次习作训练重点,可为后面的习作评价和修改作铺垫。

二、评改指导

1.探究任务

对典型习作进行评价和修改,明确修改方向,学习修改方法。(板书:明确修改方向)

提示:全班评价、讨论,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2.探究活动

(1)出示典型习作一,全班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典型习作一:《雾中即景》片段

到了上午,雾就更白了,更浓了。清晨,淡淡的雾在校园里飘着,像轻纱笼罩着整个校园。我站在远处看,同学的身影朦朦胧胧的,教学楼亮灯的窗口也像罩了层纱。空气湿漉漉的。浓雾很淘气,藏起了太阳的利剑,太阳刚露了一下脸就躲进了云里。眼前只有这白色的雾,像牛奶一样,分不清天和地,更看不清人影。道路两旁的路灯眨着它们那黄水晶般的大眼睛。中午,太阳探出半个脑袋,雾一下子淡了。

①边评价边思考:你觉得这段文章好在哪里?又有什么问题?

《雾中即景》习作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1.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

2.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

★★★★

预设:本片段语言描写较生动,能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写出了雾的动态变化,但顺序有些混乱。

②追问:如果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就更清楚了?

预设:写雾的变化过程,可按照时间顺序,先写清晨的雾,再描述上午的浓雾,最后写中午太阳出来后雾变淡了。这样写作思路就清晰了。

③师生共同修改典型习作一。

预设:

清晨,淡淡的雾在校园里飘着,像轻纱笼罩着整个校园,空气湿漉漉的。我站在远处看,同学的身影朦朦胧胧的,教学楼亮灯的窗口也像罩了层纱。道路两旁的路灯眨着它们那黄水晶般的大眼睛。太阳刚露了一下脸就躲进了云里。渐渐地,雾更白更浓了。浓雾很淘气,藏起了太阳的利剑,让人们的眼里只有像牛奶一样的白,分不清天和地,更看不清人影。中午,太阳探出半个脑袋,雾一下子淡了。

④教师小结:可以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回顾观察顺序,看看是否把变化过程写清楚了。(板书: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

(2)出示典型习作二,全班讨论,提出修改建议。

典型习作二:《月夜即景》片段

晚上,我走出家门,发现今晚的天空干净得很,没有一丝云。一轮月亮把小区照得亮亮的,似乎星星也暗了许多。月光下的小池塘更亮了,水里能看见圆圆的月亮,偶尔有小鱼儿探出头。出来散步的人很多。

①边评价边思考:你觉得这个片段少了点什么?

《月夜即景》习作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1.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

2.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变化?

★☆☆☆

预设:这一段按从上至下的空间顺序描写了天空、月亮、小池塘、散步的人,有动态描写,但没写出动态变化。

②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月夜,哪些景物是有动态变化的?追问:怎样描述出月亮和小池塘的动态变化?

问题1预设:月亮和小池塘有动态变化。

追问预设:可以写月亮是怎么一点点升高的。描绘它一开始照到小池塘时,是什么样的场景;描绘随着月亮升到半空中,又是怎样的场景。描绘鱼儿探出头来之后,小池塘又有什么变化。

③引导学生思考:描写动态时,用什么词语能使画面更准确、鲜活?散步的人很多,要如何描写?

预设1:描写动态时,用动词、叠词等词语能使画面更准确、鲜活。

预设2:散步的人很多,可以写他们是绕着池塘走的,还享受着银色的月光。

④师生共同修改典型习作二。

预设:

晚上,我走出家门,发现今晚的天空干净得很,没有一丝云。月亮慢慢地爬上楼顶,把小区照得亮亮的,连平日里亮闪闪的星星似乎也暗了许多。月光下的小池塘更亮了,像一面镜子。走近池塘,能看清池塘里粼粼微波中颤动的圆圆的月亮,好像伸手就可以触到它。在我凝神遐想的时候,水里的圆月悄悄地挪移了,依然是那样颤动,池塘里楼群的阴影也挪移了,整个池塘也成了一个人间的圆月。偶尔有调皮的小鱼儿探出头,荡起的水纹一圈圈扩散开来,让这圆月微微动起来。池塘边的小路上,出来散步的人很多,他们绕着池塘边走边聊,享受着这银色的月光。

⑤小结:抓住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数量、声音等),来描述景物的动态变化。同时,恰当运用动词、叠词,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修辞等方法,能将景物的动态变化写得更加生动。(板书: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设计意图:习作完成后,结合典型习作(可以从学生作品中选取典型片段),指导学生根据本次习作要求进行对其进行评价和修改。让学生在评改活动中,明确修改方向,学习修改方法。

三、习作分享

1.互评互改,分享习作。(板书:评改、分享习作)

提示:小组成员之间阅读、评价、修改习作,并推荐佳作或精彩语段在班级分享。

(1)指导学生按照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按顺序、写出动态变化)和修改典型习作的思路,再读一读自己的文章,看看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对写得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提示学生关注书写规范和标点符号等。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学生修改习作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改的。小组推荐佳作或精彩语段,在班级交流分享。

2.教师小结:同学们,按顺序写,要写好事物之间的衔接;写出动态变化,不仅要有动态描写,也要有形态等方面的变化。这样的文章才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文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篇佳作《日出即景》吧!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评改,能引导学生审视自己和同学的习作,在交流中反复修改,巩固学到的评改方法。而习作分享活动,能丰富学生的阅读面,扩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得到一些习作的灵感。

四、佳作赏析

1.出示与本次习作主题 即景相关的习作例文供学生阅读。

日出即景

今天,我特意早起去看日出。我遥望着东方的天空,焦急地等待着。①

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一层银灰色的轻纱。这时,万籁俱寂,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鸟鸣。②

一会儿,天边浮起一片红云,山峦、树梢都像盖上了一层红色锦缎那是朝霞,太阳就要出来了。

慢慢地,太阳冒出了地平线,红红的,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害羞少女,悄悄窥视着人间。缓缓地,太阳一点一点地向上升,终于,它露出了整张脸。

这时,霞光万道,半边天空被染得通红,广阔的大地也被涂上了一层鲜红的油彩。片片翠绿的树叶在晨风的吹拂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辉;鸟儿披着一身红霞,唱着歌,在天空飞着。此刻,寂静的村庄也醒了,人们开始了晨炊。多么美丽的图画啊!

过了一会儿,红光悄然散去,太阳射出万道金光。天更蓝了,像深沉的大海,辽阔而明净。云也变了,白花花的,显得无比柔和。远处的山峦露出了清晰的轮廓。近处的树木,秀美挺拔,亭亭玉立。③小路上,人影点点,笑语阵阵,整个世界充满了生机。④

这美丽的景色感染了我,陶醉了我,我觉得自己仿佛已经融入了朝阳的光辉里。⑤

2.师生合作,简单分析范例,教师对这篇范例进行整体评价。

(1)批注:

①交代时间和要写的景物。

②描写日出前幽静的环境,与日出后的热闹景象形成对比。

③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太阳升起后的景物变化写得生动形象。

④前6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出景物的变化。

⑤结尾点明主题,表达自己对日出景色的喜爱之情。

(2)总评:这篇习作按时间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不同时间的景物的变化写得生动形象。语言简洁生动,景物变化丰富多彩,值得大家借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品,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同时在赏析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写景文章的写作特点。

五、布置作业

1.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2.有条件的话,选择同学的习作中打动自己的风景进行观察和欣赏。

21、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摩擦:碰撞思维,点燃斗志

拿到教材后便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硬着头皮自己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这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考验,更是对自己心里的挑战,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才是教学设计进步的前提和基础。

着手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跟教材好好对话。第一遍阅读教材便产生思考:在经历一件事情时,人物的心情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情绪也会随之而变。学生容易集中于某一点的感受,往往容易忽略整件事情中自己心情的变化。而心情的变化又寓于情节的发展之中,所以经修改将教学目标定为乐意分享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及心情起伏的变化。

心情的起伏变化如何生动形象地向孩子们展示出来?我首先想到的是心电图,但是至于如何把写作内容和心电图完美结合,我百思不得其解。偶有机会搜到了冯栎钧老师的教学视频,真有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欣喜。冯老师将事情的发展同心电图的变化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帮助孩子梳理事情的经过,又能重点突出人物心情的变化,可谓一举两得。受其启发,我将心电图融入到课堂例文的学习之中,内容清晰明了,目标突出重点。

二、磨合:同侪互助,整合资源

精心修改完教学设计后,我又深陷另一个瓶颈。我头脑中师傅的作文课是生动活泼的,不仅能让孩子们听得小脸儿通红、写得意犹未尽,还能让听课的老师开怀不已、拍手称赞。暂且不提这堂课能否完成教学目标,单从教学设计的趣味性来看,自己就很不满意,说不出哪里不好,但就是觉得很没意思。整堂课中规中矩,老师都觉得上起来没劲的课学生听起来只会更加索然寡味。尤其是导入,没有一点设计感,跟孩子们还不熟悉就直接问问题,不仅略显尴尬还容易冷场。此时的我已经深陷思维的桎梏,需要有个引路人给我来点新的思维碰撞。

师姐的帮助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原来自己教学设计最大的问题在不接地气、教师至上。起初我以一段极为蹩脚冗长又无聊的谈话导入:让孩子们猜想老师从接到上课通知到上课结束整个过程的心情变化,通过学生预测老师上完课后可能拥有好心情来引导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回顾自己的设计,我发现整段导入完全以老师为中心,迫使孩子走进老师的世界,还有诱导孩子为了配合好老师上课从而能赢得老师开心的嫌疑。至此才发现,原来熟记于心的以学生为中心在真实的教学中会被自己忘记得一干二净,真是心生羞惭。与师姐研讨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只有把自己的身段放低、主动融入到学生的世界中才能赢得他们的喜爱。所以在课前热场时我故作神秘让大家安静听声音,又配上心儿怦怦直跳的动作,既简洁明了、切合主题又拉近了我与孩子们的距离。

师姐还建议我设置情境的时候选择的图片一定要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共鸣,我一开始选择的四幅图分别是考试前改成绩坐过山车登上领奖台,这四幅图的心情多有重合而且选取的图片不一定能激发所有孩子的共鸣。经过四次修改,最终选择了以考试为主题的三幅图。由考试前到考试中再到考试后的三个阶段将孩子们带回自己最熟悉的学习生活中,因为熟悉所以有话可说,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心情和感受。在图片呈现方式也由原来的横排图片变为竖排,这样PPT看上去更清晰大气。

这次教学设计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和生活的联系,何以见得?在学生兴高采烈地分享自己的考试心情后,巧妙地与微信朋友圈发动态相结合,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这样学到的习作小诀窍不是更多了一份实用功能吗?

三、琢磨:精益求精,字斟句酌

教学设计的精益求精是整个磨课过程中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当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修改得逻辑清晰、有理有据时,才能发现上课早已变成了一件酣畅淋漓的享受过程。

对于一节课的完美追求,不仅要落实到每个板块的环环相扣,还要关注教师的评价语和体态,就连课件上图片的摆放和文字的样式等都很有讲究。教学设计如何精益求精?以本次教学中例文的选择为例:

在选择例文中我首先把目光投放在孩子们的身上:事先没有任何指导,让本班六年级孩子以我的心儿怦怦跳为话题,用一节课时间完成一篇小作文,在收上来的文章中我选中了偷拿同桌黑笔和一个人在家过夜两件事。因为六年级孩子的文章与四年级孩子的相对较长,所以我将两篇例文进行了缩减。其实在整理的时候就已经感到内容较长、文字较多,但是考虑到两篇文章侧重的描写方法不同所以都予以保留。在磨课的过程中,考虑到刚上四年孩子的写作水平,所以只保留一篇例文,至于如何在一篇例文中体现方法的完整指导,就要发挥教师的创造力了。为了突出作者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心理活动三种方法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波澜起伏,我将《整同桌》这篇文章先后修改了四遍,不仅措词更符合四年级学生水平,而且文章更套路一些,直指训练重点。

除此之外,板书的选择、习作的要求、评价的标准、口诀的呈现无一不是字字斟酌。

四、折磨:形容枯槁,坚韧执着

对于新手教师来讲,课堂临场的生成发挥是个巨大的挑战,所以修行还不到家的时候,要想让自己的课堂趋于完善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记忆模仿。

磨课的过程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逐字逐句的过教案了。

还记得刚入职参加区春华杯磨课的满脸费解:上课还需要一字一句地把老师要问的问题以及回复孩子的评价语全部准备好?经过两年时间的磨练,我意识到这种团队磨课的必要性。因为教学是一门严谨的技术,更是传递教育理念的艺术,而不是随便的行为。没有机智幽默的临场发挥水平,那只能勤能补拙,把课堂上可能会发生的所有情况一一预设。从你走上讲台说的第一句话开始,你就需要字字准确、句句达意。对学生说的话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指向明确,这个本事唯有在不断地试上和磨课中才能化为己有。这个过程异常凶险,不仅身负压、耗费团队成员的时间,还充满了烧脑的疲倦、苦涩的绝望;这个过程又满怀希望,前辈的指点、朋友的协助,也令其充满了顿悟的喜悦、不尽的感恩

回顾磨课的过程,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堂精彩的公开课少不了教师本人的呕心沥血和整个团队的精益求精。文章不厌百回改,好课不厌百回磨,磨课的酸爽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庆幸自己遇到了贵人,也感恩一路上有小伙伴的帮助,这不仅是我前进的动力,也将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

22、五年级下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是如何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的。

2.运用本单元描写人物的方法,写片段。

3.通过习作例文的学习,体会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交流平台。

1.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机灵的小嘎子、健壮的祥子、吝啬的严监生、技艺高超的刷子李。除了课本里的人物,平时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如书本里的文学形象,电视里的艺术形象,家庭里的亲人,校园里的老师、同学,社会中的警察、医生、护士、清洁工、保安、快递员、售票员等。这些人物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是谁呢?是他的外貌还是你和他之间的故事让你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把外貌或者故事说清楚。)

2.要写好一个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不仅要细致观察,还要了解一些写人的基本方法。首先,选用典型事例,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其次,可以运用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描写等表现人物的特点;此外,也可以通过描述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二、交谈练笔,初试身手。

1.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那现在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写一写你身边的某一位同学。

学生练笔时,老师巡视并指导多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鼓励学生举手分享自己写的小练笔。

2.爸爸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是最爱我们的人,也是为我们付出最多的人。有的爸爸妈妈可能经常陪孩子做游戏、学习,有的爸爸妈妈可能大多数时间都在忙工作,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都深深地印在我们心里,想一想有哪些典型的事例可以体现他们的特点。(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三、学习例文,积累参考。

1.《我的朋友容容》

(1)文章描写容容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容容总是搬着椅子,爬上去,踮起脚,从大门口的邮箱里取出报纸来,然后爬下椅子,奔来把报纸交给我:任叔叔,报纸来啦!),神态描写(她看看我手里的报纸,忽然噘起嘴唇,挺委屈地走了。)等。

(2)文章除了运用正面描写,还写了作者与容容交往的两件事情,使容容这一形象显得更具体、更生动。

2.《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1)文章描写小守门员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看那个留平头的小守门员,他身着深蓝色的运动衣,浅蓝色的短裤,脚穿运动鞋,戴着手套。只见他分腿弯腰,上身前倾,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前方,膝盖磕破了也毫不在意,真像个专业的足球守门员!他想着自己可千万不能大意,绝不让对手冲破最后一道防线。),写出了小守门员的认真与专注。

(2)除此之外,文章还写了腆着肚子的候补小男孩、戴红帽子的小女孩、扎着蝴蝶结的女孩、抱着洋娃娃的小女孩、大个子叔叔等。作者抓住众人各具特色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等,写出了

23、五年级下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文体特点

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通过两个具体事例,写出了一个天真可爱、好奇心强、助人为乐的孩子形象。例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文章结构完整,主题鲜明,语言简洁明快,示范了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并通过批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特点。

二、编排意图

《我的朋友容容》一文,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帮助学生在巩固学习精读课文时,习得的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批注,思考例文写人的方法及这些方法的表达效果,体现了阅读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课后题引导学生通过关注课文内容和批注,深入感知人物特点,和表达方法,在交流中深入感知具体地表达一个人的特点的写作方法,为达成写作要素训练目标夯实基础。

三、表达特点

(一)文章

1.文章内容。例文通过容容的每天帮我取报纸和给我寄信这两件事,表现出容容忠于职守、天真可爱的特点。

2.层次清晰。文章开门见山地点明了题目,介绍了容容的特点。第14自然段写容容因为没能为我取报纸而伤心,我连忙把报纸送回,容容为能拿报纸而高兴起来,表现容容的忠于职守。5-20自然段,写的是容容为我寄叶子信,并且欠资待领,表现容容的天真可爱。

3.描写方法。

①动作描写。文章第二自然段,通过搬爬踮等一系列动作的细节描写,说明取报纸时间对容容来说并非轻而易举,但是她每天坚持这样做,并为此兴奋不已,把做这件事看成是自己的权利,变现容容的天真可爱、忠于职守。

②语言描写。在第一个事例中,只有一处语言描写,容容简短的语言任叔叔,报纸来啦!一个感叹句,简短的七个字,生动地刻画出容容对取报纸的重视和兴奋,体现人物因为帮助别人的愉快心情。例文第二个事例中则有多处语言描写。515自然段中任叔叔,这是什么?信是什么?那么我也可以寄信给好朋友吗?一连串五个问句,逐层深入的问话,体现了人物的好奇心理。而我面对孩子的天真问题,引用实例,一一耐心解答,也表现了我对容容的喜爱。17-19自然段中,容容用长句子向我解释,既揭开了树叶信的悬念,也与前文写信给好朋友相呼应,点明主题,凸显了容容的可爱。这些语言描写大多独立成段,语言简短、清晰明了,使文章结构清晰,利于读者了解文章内容,且能够清晰呈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神态描写。文章中共有两处神态描写:她看看我手里的报纸,忽然撅起嘴老是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这两处描写生动刻画了容容发脾气和无奈的神态,也显现出作者对人物的细致观察和生动刻画。

6.选择典型事例。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的就显得有点单薄,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得明白,显得充实。文章选取了两件典型的事例,突出容容的特点。一件事是忠于职守地为我取报纸;另一件事是给我寄了一封欠资待领的树叶信。这两件事从表现人物特点的需要出发,选用最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体现出容容乐于助人与天真可爱的特点。

(二)旁批

例文的四处批注,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批注告诉我们可以透过词句了解容容的特点。

第一处批注,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容容的动作,表现了她取报纸的不容易。这处批注,提示学生关注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对容容动作的描写,搬爬等动词具体描写了容容取报纸的动作,虽然取报纸对她来说很费力,但是她乐此不疲;

第二处批注,容容一天没有取到报纸就发脾气,这个事例体现了她忠于职守,这一批注提示学生关注具体事例,从没有取到报纸这个典型事例中,抓关键词忠于职守,体会人物的特点;

第三、第四处批注提示例文如何从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描写中表现出容容天真可爱、好奇心强的特点。以批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学习运用例文写人的方法。

(三)课后习题

例文习题想一想课文是怎么写容容这个人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后习题关注文章表达,指向单元阅读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文章语言文字和旁批的引导,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并深入体会通过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及其作用。在交流和总结中提升学生能力,搭建整体架构、有序发展的认知。

四、学习目标

(一)阅读目标

1.阅读习作例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容容的性格特点。

2.借助旁批,学习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的方法描写人物特点,体会其好处。

(二)写作目标

3.分析例文,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24、四年级下习作例文:颐和园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习作例文:颐和园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颐和园》,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游览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长廊等十多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概括能力、说话能力、写话能力等。

3、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二是学习本课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 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本课选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这一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

三、说流程

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1、长文短读,整体把握。

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浏览课文,圈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此处我想着重指出一点的是,整篇课文其实分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万寿山又包括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小景点;昆明湖又包括小岛和十七孔桥。要避免学生把所有景点都并列处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

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找到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连起来读。于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几处景点的方位,可以出示颐和园景点地图。边看图边说游览的顺序。

长文短读旨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读中领悟每一段的开头句所起的承上启下的连缀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品读词句,以读促情。

颐和园的景点各具特色,美不胜收。让学生挑最喜欢的句子好好地读,读出这处景点的特点来。重点指导:

句①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长、画多且美的特点。并以此指导朗读。

句②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引导学生感受佛香阁排云殿雄伟的特点,朗读时要特别强调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等词。

③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引导学生体会昆明湖 静的特点。比较划与 滑。体会作者用字的精准。(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用滑字,写出了游船、画舫就像人在溜冰一样没有在湖面留下一点痕迹。所以更显出昆明湖的静。一个滑字,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朗读应以轻柔的语调。

④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此处留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说话能力,而且对十七孔桥的壮观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3、图文结合,内化语言

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有三种选择:一种是直接运用文中的语言来描述;或者是利用文中的词句,自己组织语言描述;第三种是完全用自己语言创造性描述。

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运用语言。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文字与图像建立联系,通过运用,使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图片的出现要讲究时机。出现早了,可能就会有用图像去解读文字的嫌疑。这话是一位特级教师说的,具体是谁我已忘了,当然也不是原话。但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我们语文与电视等其他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语文是通过文字来描述事物的,而非画面。所以有时看似用画面帮助理解,实质却使感悟文字这一任务落空了。当然,有些光看文字实在难以理解的另当别论。

在学生对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与鉴赏之后,再出示画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描述,既可以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积累语言,读写结合

从下列几项作业中选择其中一项你最喜爱的作业:

●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为颐和园其中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

●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游记。

以上的几个作业都紧紧围绕语言文字,从积累到运用,不同的难度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5、四年级下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课文读后感

四年级下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课文读后感

曾经我最想去的地方是云南。因为那里有著名的梦轮植物园,园里生长着食人树、含羞草等许多奇异的植物,很想亲自去看一看。但我读了《七月的天山》这篇文章后,一下子被天山的美景吸引了。我现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天山了。

七月的天山真美呀!读着文章,我仿佛真的来到了天山,感到自己此时就站在天山的脚下。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飞泻下来,在山脚汇成了溪流,溅起的浪花好似盛开的白莲。水珠儿洒在身上,呀!好凉爽呀!此时正值盛夏,可我有一种秋爽的感觉。

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我向山里走去,一条小溪呈现在眼前。溪水缓缓地流着,清可见底。看,鱼儿们正在水下追逐嬉戏呢!突然,一条小鱼跃出水面,溅起了一串水珠。在阳光的映照下,水珠像一颗颗钻石,晶莹剔透,鱼儿闪着金光。此情此景,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我向天山深处走去。满山的野花五彩缤纷,使人仿佛置身在一个大花园。花香弥漫着,蝴蝶飞舞着,蜜蜂们都聚拢来,嗡嗡嗡,快乐地唱着歌

啊!天山太美了!美得超乎我的想象。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到天山来,在这里真正地观赏、游玩一番。

26、四年级下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说课稿课案

四年级下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领悟教材,确定目标(说教学目标)

《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标关于这一组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这篇课文讲述了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的天山。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溪流。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三是描绘天山深处的美景: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春天的花园。这篇课文重点从水、树、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美,受到美的熏陶,同时积累优美词句,增加文化积淀。

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单元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并积累优美词句。4、领略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生活体验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优美词句。教学难点是:从字里行间领略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生为主体,指导学法(说教学方法)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读议结合,互动交流,真正奏响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说学习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课外预习为提高自学能力服务,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四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教学由学生在预习中完成。

2、在读中学会找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思路,以读促理解。学习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健词句的理解,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如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词义等。

3、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初读、赏读、品读、美读等。通过师生、生生互支交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四、教学媒体,合理利用(说教学手段)

课标指出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较传统媒体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媒体的选择和利用,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用得恰到好处,而不是越多越好,越新越好,更不能用大量的视频去冲击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我只运用天山景物的视频让学生真正去领略、去体会天山景物之美,没有过多的图片扰乱学生的视觉。

五、表扬激励,享受成功(说教学评价)

在评价方面,我努力北将正面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做为主要的方式,我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得到肯定,让学生面向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得到认可,享受成功。这是因为教育家说过:教育的秘诀不再于传授已有的知识,而在于激发起潜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在学生成功的时候,让他们更想成功,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六、优化结构,心灵对话(说教学过程)

阅读课的生命在于师生互动,心灵互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引题,课始创设美。

用富有激qing与美感的语言将学生引入一个美妙的境界,引出课题,并激励学生就课题进行质疑。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用富有激qing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为学生设置一个美丽的境界,激发他们想饱览天山美景的欲望,为学习课文内容奠定情感基础,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了兴趣与猜想。)

第二个环节是:朗读,欣赏景之美

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然后观看有关天山景物的视频,边看边观察:天山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最深、最美的印象?

第二步:品读课文,继续欣赏美。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要求学生思考:课文描写了天山的哪些景物?

第三步:赏读课文,再次体验美。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想一想:作者采用哪些方法写出了天山的美?

第四步:美读课文,品味享受美。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找一找描写雪峰、雪水、溪流的句子,反复朗读,并从中感受景物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置这个环节,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在文本中感受、欣赏天山的美景与语言文字的美感。让学生从整篇文章入手,逐步到段、到词、到句,由整体到局部,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并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与速度,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与对读书的兴趣。)

第三个环节是:交流,品味文之美。

第一步: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完成学习卡的内容。

讨论提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用____划出描写雪峰的句子。

3、用┈┈划出描写雪水的句子。

4、用∽∽划出描写溪流的句子。

5、反复朗读这些句子,从中感受景物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二步:指导学生按照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并创造性地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描写原始森林的词句,从中体会景物的美丽与词句的美妙,感悟作者的赞美之情。

(2)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野花的?你从中休会到了野花的哪些特点?

第三步:配乐齐读课文,让学生再次感受美丽的景物、美妙的文字与愉悦的心情。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的同时,让他们面向全体学生或站在讲台上发言,让他们的发言得到肯定和认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然后充满自信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与此同时,让学生尝试自学,让他们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实践自己刚刚积累的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获取自信与成就感。)

第四个环节是:积累,内化吸收美。

第一步是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词句。

第二步是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句。

(之所以设计这个环节,是想让学生明白: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第五个环节是:运用,拓展实践美

第一步是根据课文内容补充词语,如()的日影、()的云霞等。还可以用像像像练习说话。

第二步是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比喻、排比、反问、想像)和自己积累的优美词句,写一处景物,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心情。

(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让学生用得到的知识、技能和自己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想像思维完成自己的作品,在享受自己才能的同时,感受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兴趣基础。)

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 水 生机

七月的天山 再往里走 树 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 花 繁华

27、四年级下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习作例文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节假日里,我们经常跟父母去旅游,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2.这些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今天我们通过两篇文章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颐和园》。

1.自由朗读文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美丽)

2.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并画出来。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

4.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

6.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7.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美;万寿山高、建筑金碧辉煌;昆明湖静、绿;十七孔桥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

8.品味句子。

(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①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②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

③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

④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写的是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突出了昆明湖的静。划指的是用力挥桨使船前进,这样水会漾起波纹,不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9.同学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因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美丽。)

三、学习《七月的天山》。

1.自由朗读文章,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顺序)

2.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品味文章特点。

(1)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雪峰、雪水、溪流)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运用比喻)

(2)第3自然段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有什么特点?(面积大、树木茂盛)

(3)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绵延、耀眼、绚烂)

4.小结。

(1)按照游览顺序来写。

(2)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3)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

四、归纳写作方法。

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写作文。

(1)写什么?(审题)

中心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选什么?(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3)怎么写?(组材)

①按游览顺序写;②重点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③首尾照应(总分总结构)

五、布置作业。

请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然后按照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注意写出景物特点。

板书设计

习作例文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总分总结构

教学反思

1.学习《颐和园》,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游览顺序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在找句子、读句子的过程中,体会这些句子可以清楚地交代作者游览的地点的作用。

2.学习《七月的天山》,与《颐和园》比较,明确写作时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景物特点更生动。

28、神州谣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神州谣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今天听了陈老师执教的《云房子》一课后收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神州谣评课稿

一、坚持以读为本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没有琅琅书声是语文课堂的悲哀。早在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就将反复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记载于教育论述之中:熟读成诵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要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口诵心惟即边读边思,寻言明象,入情入境。读课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在通过反复地读去分析、解决问题。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在本课教学中,陈老师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阅读能力。首先,通过绘声绘色的范读,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诱发他们模仿的欲望,同时增强学生读的信心,消除盲目、畏惧情绪。接着,我重点指导学生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在读中弄清课文大意,读得融会贯通,让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真正体现了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二、创设个性体验的空间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习个体之间客观存在着种种差异。阅读教学多元论也指出:阅读是极个性化的行为。作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每个人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角度往往是多维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应留给学生充足的个性体验的空间。这堂课中,陈老师说:你们这些小鸟想不想造云房子呀?那你们想造怎样的云房子呢?给学生戴上小鸟头饰,让他们成为小鸟中的一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有益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在这个极为个性化的环节里,学生的'表演五花八门,精彩分呈的。

三、注重语言表达

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环境,让学生所学的语言经常得到运用。本课的最后,学生通过说一说,将课文的符号语言内化为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学生所说出的已不仅是课文已有的符号的意义;而且补充、增加了许多游离于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课文所表现的人、事、物、景,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课文中隐含的思想、观念,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与震撼力。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大脑就会如电脑被访问一样,把所有感悟的语词、图像、情景、事件等都贮存入记忆仓库中。可见口语表达,能使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并使其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9、三年级下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阅读习作例文,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激起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快乐。

2.运用图像化策略,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3.愿意分享自己创编的想象故事,在交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图像化策略,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教学难点:愿意分享自己创编的想象故事,在交流后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故事。

【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又在第二阶段习作中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到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学情分析】

本单元出自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本单元内容的仅仅是刚刚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本单元,特别是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写出一段语句清楚的习作,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本节课主要通过图像化策略的运用,激发孩子合理的大胆想象,呵护他们习作的兴趣。

【教材分析】

《一支铅笔的梦想》这篇例文描述了一支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的各种梦想。山坡上、荷塘里、菜园里、小溪边、运动场上,铅笔的梦想在不断变化。无论铅笔的梦想如何变化,想象始终围绕铅笔的特点展开。课文的旁批引导学生关注铅笔与想象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明白展开想象要联系事物的特点。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仿照课文说说铅笔的其他梦想,就是引导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继续展开想象。例文配有插图,对应铅笔的第三个梦想,图上铅笔像细长的豆角一样长在青青的藤上,表现了铅笔实现梦想后的开心与快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任务单,故事创作纸,手指印画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打一学习用品)

2.现在就让我们请出这位小朋友,铅笔,听一听,在它小小的心灵深处藏着怎样的梦想,怎样的愿望呢?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导入本课,启发学生自由想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例文,探秘想象

1.读一读,理清课文思路。 课文中的铅笔有几个梦想?是哪些?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文本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再把学生提炼出的有用信息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使文本内容变得简洁,一目了然。】

三、再读例文,寻找想象

(一)明确任务

师:铅笔经常憋在教室里,没有自由,没有快乐,很寂寞,很孤独,终于有一天它溜出了教室,一下子有了五个梦想,铅笔有了这么多的梦想,它会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任务单。(课件出示学习任务)

(二)小组合作

(三)展示交流

(四)找寻奥秘

1.想一想。铅笔为什么要展开这样的想象呢?

师引导学生发现铅笔的每一个梦想都围绕铅笔的特点展开。

师小结:通过阅读例文,我们发现嫩芽、豆角、丝瓜、船篙、撑竿等事物都和铅笔一样细细的、长长的,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自然合理的想象。(板书:抓住特征,自然合理)

【设计意图:任务单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的,这是图像化策略的一种应用。学生通过任务单的填写和对比,很容易发现无论铅笔的梦想如何变化,想象始终围绕铅笔的特点展开。】

四、巧借例文,练说想象

1.课件出示例文最后一段话

2.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呢?你能把这句话中的变成有趣的童话吗? 3.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想象到的事物。

【设计意图:模仿习作例文,巧借文末省略号,展开想象,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五、妙用例文,再续想象

1.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把我们想到的表达清楚呢?我们先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2.指名读例文(课件出示)

3.引导学生发现构段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在写故事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种方法,让每部分的语言有一定规律,这样故事就显得条理更清晰,表达更有层次了。

【设计意图: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引导学生发现构段的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4.大胆尝试

(1)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故事创作纸,想一想一支铅笔还会有什么梦想?把它写下来。

(2)展示学生写出的故事。

教师小结:模仿作者的写法,我们也把想象种到了文字中,结出了奇妙的童话。

六、借用例文,放飞想象

(一)回顾例文,寻找方法

1.师:作者是如何把《一支铅笔的梦想》写得这么奇妙呢?

2.学生交流,提炼要点。

3.教师点拨,随机板书

方法一:依托熟悉的事物。

方法二:提出有意思的问题。

方法三:写出有趣味的故事。

(二) 借助作品,创编故事。

1.师: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呀,想象使铅笔有了梦想,想象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这是上节课同学们创作的手指印画,我们一起来看看普通的手指印在想象的世界里发生了什么奇妙的变化。(展示学生作品)

2.师:每一个手指印都变成了一个有趣的事物,你会提出什么有趣的问题呢?

教师指导学生提问,并依据提问,创编想象故事。

(三)小组交流,创编故事。

挑一挑:从本组的手指印画中挑选一幅自己喜欢的

议一议:这幅手指画怎样变成一个有趣的想象故事

写一写:创编一个大胆又奇妙的故事。

[设计意图:学生是习作的创造者,要鼓励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四)小组展示,学生点评。

评一评:他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了吗?

他的故事大胆、奇妙吗?

他的故事有趣,有意义吗?

(五)梳理总结,出示妙招。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齐读习作妙招。

你说我说话想象,脑洞大开真奇妙,

抓住特点展开想,自然合理多么好,

超越现实要大胆,创意无限讲健康。

你来我来大家来,放飞想象我最行!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和强调想象的要点,为想象习作打基础。]

30、清贫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清贫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听、评课评语是我们教师在听课后需要去撰写的一种评价,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听评课评语及建议,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1) 知识点详尽,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听课评课意见和建议。并能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如能适当增添一些互动环节,气氛会更好。

2) 语言幽默风趣,将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传授,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双基落实,效果大为显著。

3) 能精选习题,题目设置有梯度,提问面向中下等学生。注意知识的衔接,运用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懂。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够,有待提高。

4) 板书工整清晰,语言流畅有条理,课堂条理清楚,题目设置有梯度,课堂容量足,要加大学生参与面。

5) 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引领、导航作用。新课程理念有所体现,但课堂内容略显单薄,平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知识的积累,丰富学生知识面

6) 知识点归纳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整理。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能结合物理现象给予解析,学生容易理解。复习内容详略得当。但作为复习课,课堂容量还需加大。

7) 知识点归纳条理清晰,采用学生回忆复习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和整理,范文《听课评课意见和建议》。结合知识点辅以相关例题、习题,讲练结合。例题规范,针对学生基础少扎实,采用此类复习方法能进一步夯实基础,值得肯定。

8) 习题设计难易合理有序。整堂课围绕找公因式这个关键,设计了多种题型,并通过老师讲解、学生探索、学生口答、学生模拟练习、学生板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基本上能解决问题,但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9) 过分数运算类比引出分式的约分,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接受。课堂容量较大,但习题还需优化。老师讲解较多,师生双边活动需增多。

10)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内容安排有序,但学生反映稍显沉闷。

31、清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清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师:我们在读一声和二声的时候,老师用短横来表示,读的时候声音就要延长;在读三声和4声的时候,老师在上面用短竖来表示,读的时候我们的声音就要短一点。接下来同学们就按照这样的读法,试着来读一读吧。

生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试着读一读第1句?

生读。

师:声音延长很到位。第2句谁来?

生读。

师:这个魂字读得很到位,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第3句谁能试一试?

生读。

师:老师觉得你在短促的地方都很准。第4句谁来?

生读。

师:再把村字读的拉长一点。

师: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把这首诗一起来读一遍吧。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通过划分节奏,再通过适当的停顿和延长,我们就读出了诗歌的韵味。但是我们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我们还要了解诗歌的意思。那么在这首古诗当中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呢?(板书:情景)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推送的资料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组合作时间到。

生:我们快快来坐好。

师:现在请结合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句来进行汇报。

生:我们小组想汇报第1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请组员跟我一起读

生:我从第1句知道了清明节那天一直在下雨。

师:一直下雨,你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连绵不绝的雨。

师: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生:这纷纷的雨让我想到了像牛毛一样的雨。

师:你很有想象力。

生:雨纷纷让我想到了一个词茫茫细雨。

生:我想到了一个词语烟雨蒙蒙。

师:这个词太美了,现在就请你们带着你们的感受,请你们小组再把第1句读一读吧。

生读。

师:是啊,这样的雨在诗人笔下就画成了一个叠词,那就是清明时节

生:雨纷纷。(板书:雨纷纷)

师:这纷纷的雨不仅描述了当时的天气,实际上它还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那么你觉得它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生:我读出了诗人伤心的心情。

师:你能说一下为什么吗?

生:因为他再也见不到他的亲人了。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仿佛走进了诗人的心里。还有谁来说一说,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生:悲哀。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作者的亲人朋友都不在他的身边。

师:还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生:孤单的心情。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作者的亲人都去世了。

生:因为在清明节这天,作者没有朋友,一个人走在小路上。

师:看来你走进了诗人的心里,现在请你来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全班来一起读。

师:感谢刚刚第一小组为我们带来的分享,现在请大家接着汇报。

生:我们小组汇报第2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请组员跟我一起读

生:我从第二句知道了此时伤心的人不仅有诗人,还有路上的行人。

师:你理解得很准确。

生:我从第二句知道了欲断魂的意思是形容伤感极深,灵魂和身体就好像要分开了一样。

师:还有吗?

生:我从老师推送的资料当中知道了路上伤心的行人仿佛自己的灵魂都飞到别处去了。

生:我也从老师推送的资料当中知道了行人走在街上,打算给去世的亲人上坟。感觉自己很悲伤,愁苦。

师:是的,等到上坟的时候,他们心情会更加愁苦和悲伤。现在请你们小组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

师:同学们我们来想一下,以前那么温暖的亲人,此时变成了冰冷的墓碑,怎能不让人伤心呢? (指课件)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我们再也听不到已经去世的亲人的声音,这怎能不让人难过?男生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我们再也看不到亲人的笑脸了,怎能不让人感到痛苦?女生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此刻又是雨纷纷,所以(指课件)全班一起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板书:欲断魂)

师:同学们学习了前两句,在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天上下着蒙蒙细雨,诗人一个人孤单的走在大街上。

师:你很有想象力。

生:我仿佛看到清明节这天,天上下着牛毛细雨,路上的人都在想念着自己的亲人。

生:我仿佛看到了清明节那天,天上下着密而急的细雨,路上的人感觉自己很痛苦。

生:我仿佛看到了清明节那天下着茫茫细雨,路上的行人感觉灵魂要和自己分开,感觉很痛苦。

师:是啊,在这样的画面中包含了诗人多少的愁绪啊。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前两句。

生读。

师:诗人这样的愁苦该如何化解呢?

生:可以借酒消愁。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借问酒家何处有?

师:从这句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作者在着急地问酒馆在哪里。

师:那现在请你带着这样着急的心情再读一读。

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那份焦急,谁还想来读?

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那份渴望,还有吗?

生读。

师:你也是如此的急切。还有谁要读?

生读。

师:谁愿意来帮帮这位小诗人?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从这句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诗人在问小牧童酒馆在哪,小牧童指着杏花村说,深处有一家酒店。

师:是呀,这位小牧童是如此的可爱如此的特别,他没有直接回答诗人,而是用了手上的动作去告诉他。现在哪位小牧童也来说一说,指一指?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感谢你的回答,还有谁想当当小牧童?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你的声音非常的响亮。现在大家都来当当小牧童。借问起~

生: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板书:问酒家 杏花村)

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满街芳草绿,一片杏花香。古代诗人大力描写杏花赞美鲜花,那么杏花村在你们的眼中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杏花村在我的眼中是美丽的。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我仿佛看见了一座美丽的小村庄。

生:我心中的杏花街是香味满街的。

师:那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我仿佛也闻到了一阵芬芳。还有谁想来说一说?

生:我眼中的杏花村是一个非常美丽非常好看的杏花村。

师:一个美丽的地方,对吗?

生点头。

师:那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了后面两句诗,在你的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诗人在着急地问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杏花村。

生:我知道了作者在焦急的问牧童哪里有酒馆,只见小牧童用手远远地指向杏花村。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男生当诗人,女生当牧童。

生读。

师:大诗人在牧童的指引下找到了小酒馆,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同桌在一起交流一下。

师:哪位同学可以来说一说?

生:作者可能会在酒馆里喝醉,然后在梦中想起自己的家人。

生:诗人会在酒馆里买很多很多的酒,把自己灌醉,然后回到自己的小房间里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忘记昨天的苦恼了。

师:看来你也走进了诗人的心里,你非常的有想象力。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诗句当中,诗人只给我们留下了7个字。(牧童遥指杏花村)但是却激发了我们无穷的想象,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想象,再来把这首诗一起读一遍。

生读。

四、联系背景,体悟诗情。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的作者是

生:杜牧。

师:杜牧非常有才华,从小就很关心国家大事,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理想未能实现,他的内心也非常非常的苦闷。他就把自己的苦闷寄托在了小小的酒杯当中。因此还出现了这些句子,读~

生:半醉半醒游三日。

生: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

师:到了清明节这天,诗人一个人走在小路上,身旁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他感到很孤单。同时他的内心也充满了苦闷,他的这种苦闷没有办法去消除。只好忍不住去找一个小酒馆大醉一场。现在带着对诗人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老师读诗句的前半部分,你们读后面标红的部分。

师生合作读。

师:在了解诗人的背景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首诗当中不仅描写了清明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这就是情景交融。有关清明的古诗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三句。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搜集更多有关清明的诗词,上传在我们的班级圈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师:(配乐)当经典诗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他将会飞向更加遥远的地方。接下来就让我们伴着音乐,让经典咏流传。

播放歌曲《清明》

五、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清明》这首古诗它与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有关,传统节日它又属于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部分。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努力去学习古诗,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弘扬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32、梅花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梅花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梅花魂》一课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几件事,表达了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

我精心的备课,细心的制作课件,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我的教学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一、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内容,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细读课文,用画出表现外祖父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语句,并和同桌交流你的体会。并说一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这是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三、总结课文,总结写法,升华感情。

总结课文:读一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体会他们之间前后连贯,首尾照应的关系。这样更加突出异国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

总结写法:引导学生总结出外祖父热爱祖国、思念祖国的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四、作业布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事实上一节下来,我感到非常的失败。为什么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呢?我静下来好好反思,总结有四方面的原因:

1、问题问得不明白。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结果一连几个学生站起来都说课文主要讲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没办法我只好再问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学生说是通过几件事表达出来的,接着又说哪几件事。实际上我要问的问题是: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由于问题问的不明白,造成罗里啰嗦的出现了几个问题。本来3分钟解决的导入却花费了将近8分钟时间,给自己造成时间和精神上的紧张。

2、在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引导不到位。在理解重点句、段的时候,总是把读放在前面,问题放在后面,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不知道要干什么?比如,学习梅花精神一段,第一次读的时候,指名学生单纯去读,没有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段话包含几层意思。而是又让学生自己读,读后和同桌交流有几层意思。最后又让学生齐读,问从中又体会出什么。本应该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去读,外祖父说这段话仅仅是对我说的吗?其实他也在表达着什么?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一读这段话。我确确实实感觉到学生不发言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我要把他带到哪里去。

3、引导朗读课文,感情欠缺。实际上我准备的很到位,但是操作不到位。比如:教我读古诗词一段,引导孩子带着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读一读;学习梅花精神一段,引导孩子带着对外祖父的敬意之情读一读,都没有实施。

4、没有完成学习目标,也没有对课文进行整体回归。备课时准备引导孩子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看一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以及这样写是为了更加突出异国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因为时间不够省去了。目标中外祖父的爱国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是对整篇写法的一个总结。外祖父的爱国情感就是通过五件事表达出来的,每件事又都有不同的表达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都因为时间紧来不及说便放弃了。

总之,这节课失误的地方太多。真的需要好好的反思,也希望各位听课的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改进我的教学方法,使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有提高。

33、绿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绿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说到听课,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听,怎么听。但有没有深入思考过,听课怎样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我发现制约听课效率和效果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只做旁观者,不做主动参与者。没有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是有备而听,而是作为一个局外人,听课就仿佛看一场与自己并不相关的演出。二是只做盲从者,不做引路人。把听课当作一种任务,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实际上,听课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研究,只有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听课者才能让自己深入到问题的核心,并努力解决问题。三是只做批评家,不做审美者,更不做帮助者。问题提了一堆,却不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教学管理者而言,听课就是本分,是我们的工作,并且听课不应仅仅停留在了解情况的层面上,还应带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这就好比我们要求教师一样,我们动不动就问教师:这节课你能给学生什么?在听课中,我们也应该经常问自己:你到底能够给教师什么?教师希望在你那里得到什么?是毫无原则的鼓励吗?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批评吗?想必都不是,老师在经历了40分钟的忐忑之后,一定希望能够从管理者那里得到一些切中要害的真知灼见。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让他们得到听课后的收获?用哪种方式传递这样的收获更加恰当?如何帮助教师因我们的听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提高?这,都是我们听课者所要考虑的问题。

管理者,尤其教学管理者,其工作性质不应停留在一个吆喝型的管理者身份上,还应定位为专家性质的引领者的身份上这对我们负责教学的人来说,真的不容易。在大力提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今天,也更应提倡教育管理者的专业化发展。试想,一位长期脱离教学一线的校长,如何正确把握课堂教学?如何为教师,尤其为年轻教师示范?课堂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是教师成长的平台,也是校长成长的阵地。

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对于本学期的听课计划应当是非常明确的,听哪些学科的课,听哪些老师的课,这些都不应该是盲目的。究竟怎么样听课?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看你从哪个角度出发。

学校的发展要依托教师,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造就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也应该是主管教学的干部的工作重心。我们可以从年龄上,将教师划分为老、中、青三代。对不同年纪的教师,我们要考虑听什么课。我们还可以从教师的教育背景上将教师划分为受过本专业教育的教师、未受过本专业教育的教师,针对存在这样差异的老师考虑听什么课。再从教师成长的角度出发,对新教师而言,听其是否入门,听其重难点是否得以突破;听有研究能力的教师的课,就要看他对教材的创造性处理。

但由于工作精力有限,再加上事务、会议那么多,听的计划总赶不上听不成的变化。怎样改变听的方式,如何让听课者与上课者达成心灵的共鸣,如何带动更多老师自愿听课,这是我这几年经常思考,并努力尝试实践的课题。因此,上个学期,围绕听课,我依据年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学科分类等条件,精心选择了几十位老师的课,认真聆听,写下捉虫或称课堂拣金的文章21篇。当然,写是有针对性的,是为了教学中的有心人能够借此举一反三的。这当中有写给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的,有写给已经有了一定教学经验的,有写给个人发展进入高原期的,有针对语文讲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的,还有针对其他学科的,如《数学,要眉清目秀》《一堂科学课好在哪儿》《向有氧的教室走去》。用文字及时记录听课的点滴感受,让流过耳畔的声音变成白纸黑字的印记,对于自己是梳理的过程、成长的足迹,提供给上课的老师,则又成了额外的收获、珍贵的资源。

此外,上学期,我还与语文老师们一起同备同上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在校本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共读、共教、共评,甚至共写的口号。结合教材的《三打白骨精》以及《三借芭蕉扇》等课文,我们开展了全面开花的轰轰烈烈的听课活动。暑假我要求老师们精读《西游记》原著。开学后,让他们听专家的专题讲座,听我给教师的文本解读,然后所有语文教师共同备课写教案。接下来,就是大面积的听课。这样一来,每一位走进课堂听课的教师,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感同身受的行动者、研究者、执行者。他们带着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思考走进自己的课堂以及别人的课堂,这样的听课我们认为其含金量是高的,是有效的。

于是,大家借助一个值得研究的经典课例,一起备课上课,一起听课,重点深挖这口井,通过不断研究,打出水来才算罢休这样,每个人在自己参与挖井的工作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教学研究成果的甘泉。这样就又比走一处挖一处的坑不知道强多少倍。最终,我们研究开发了9种课型,2/3的语文老师参与了上课。加上试教,老师们一共听了37节围绕《西游记》开展的各种类型的课。大家普遍认为,这种听课方式是提高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带动教师专业性发展的手段,是作为教育管理者日常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可见,听课不仅针对管理者而言应当作为研究的专题,它更应让所有教师也把听课获得的利息转化到如吃饭睡觉般最自然不过的日常教学行为。教育管理者就更要思考,如何调动所有教师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听课,变学校的要求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必需,使听课真正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使这样的一种现象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当然,这样的目标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学管理者来共同缔造。我们也仍在努力中。

34、腊八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腊八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重难点清晰,同学们从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

课后教师互相交流听课意见及感受,授课教师认真吸取经验,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学区负责人也进行一对一指导,给每堂课提出具体建议,使教师受益颇深。

35、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走进小说世界 品悟人物形象》评课

颜老师的《走进小说世界 品悟人物形象》这节课,从课型来说,是比较新颖的,或者说,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它指向的是新课标中的梳理与探究这一课程目标。旨在引导孩子观察语言文字现象,从中找到规律,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语言的敏锐性,发展思维能力,加上实践运用。

那么,指向梳理与探究的课,其教学意义何在?我想就是帮助孩子学会梳理与探究。在梳理与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观察语言文字现象,从中找到规律,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语言的敏锐性,发展思维能力,加以实践运用。因此,设计这样的课要考虑三个词:自主、提高、迁移。

首先说自主。梳理与探究不仅指向事实性知识,更是指向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因此,放手、自主是根本。只有在实践中才可能习得能力。这节课老师依托导学任务,布置孩子课前根据交流平台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梳理,体现的就是放手和自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是梳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对内容再复习,对知识再思考再整合,可以把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把不理解的问题进行研究或存疑。因此完全自主的梳理是本课最大的价值所在。

当然,假如孩子之前没有接受过类似的任务,可能做不好,甚至不懂做。但这也没有关系。梳理与探究是新课标的新板块,总要有个开始,不管是老师还是孩子,都要有勇气面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就像面对刚开始学走路学开车的陌生一样。我们上课的终极目标是教会孩子学习。不懂、做不好都没关系。多几次就懂了,就可能做好了。

其次说提高。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都自主了,那我课堂上做什么,怎么做?课堂的价值应该体现在提高上,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种提高,可以是知识方面,也可以是方法策略方面。比如颜老师在这堂课上,通过分享学生的各种学习成果,既有方法的借鉴,也有思路的拓展,当然,也包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就是捡拾珍珠串起珍珠的过程,捡拾珍珠是发现学生预习时闪光的地方,有代表性的地方,串起珍珠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引导学生在欣赏别人的作品中,在参与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中有所习得,有所提高的过程。

第三个词是迁移。学法的目的是用法。学生方法是否掌握,能力是否提高,要在运用中检测。此外,运用本身就是更高层次的学习。本课例中,在梳理了理解人物形象的几个方法之后,给学生一篇小小说,让学生尝试阅读、圈画、批注,理解文物形象,就是对输入知识的输出,就是学以致用,就是帮助孩子实现能力的迁移。

因此,从梳理与探究这种课型出发,从这一任务的功能和价值考虑,我觉得颜老师这一节课是值得琢磨和借鉴的课例。

36、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学生之友》编辑部向我们班同学寄来了一封《约稿信》,你们看!(课件出示《约稿信》的内容)

  2.学生看后,师问:母亲节、父亲节快到了,这是约什么稿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教师相机板书: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小学生之友》是广大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儿童刊物。能在这本刊物上发表习作是孩子们的心愿。借母亲节、父亲节即将到来的时机,以《小学生之友》编辑部发出约稿信的形式导入,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进行这项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激情拓思。

  1.余老师带来了几幅子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温馨图画。想不想欣赏?(课件出示温馨图画。教师伴着音乐简单描述画面内容。)

  2.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打开你的记忆大门,搜索一下,选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和同桌的小伙伴说说吧!

  3.现在,谁愿意来说说?(开始学生说的内容一般集中在生病时父母的关爱。这时,教师从生活上、学习上等角度拓宽学生思路。)

  (设计意图:以情为纽带,通过图画、音乐及教师的语言感染学生,叩开记忆之门,搜寻、回忆爸爸妈妈爱自己的事。教师引导拓宽学生思路,使学生感到有很多内容可以写,生活中点点滴滴都饱含了父母的爱。)

  三、顺学而导。

  1.同学们,你们看,父母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要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这份爱,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呢?先在四人小组里原原本本地说说这件事。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并不刻意地安排学生学习怎么写,而是从学生的表达需要出发,在学生把事情原原本本说出来的基础上,教师顺势发掘所说事情中的细微感人之处,使学生自己感受到怎样表达真情实感。这样的导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不露痕迹,学生完全是自悟所得。)

  2.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得非常热烈,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指名交流,教师从两个方面加以引导:

  (1)清楚。

  ①当发言的学生能把这件事原原本本说出来时,引导其他学生体会怎样说清楚一件事:一步一步说出来,让人听了觉得很清楚。

  ②如果发言的学生不能把这件事原原本本说出来时,让其他学生向这位同学问问听得不明白的地方,在生生互动中让发言的学生说清楚。

  (2)感人。

  ①当发言的学生已经能清楚地说一件事时,教师站在一个倾听者的角度,在询问中让学生自己发掘这件事的细微感人之处。

  ②如果发言的学生在说一件事时,已经把一些细微感人之处表达出来了,那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谈听后感受,再顺势点出细微感人处并板书。

  3.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懂得感受爱,也要懂得回报爱。请看一段录像。(课件:公益广告洗脚的录像)

  (1)学生观看后,师引导:你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事,送过什么礼物吗?

  (2)你们看,爸爸妈妈真是太爱我们了!我们为他们做一点点事儿,都会让他们那么感动,那么高兴!我想:此时此刻有一首诗最能代表我们共同的心声。(课件出示《游子吟》,学生齐声朗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情动而辞发。另外,整合教育资源,把语文园地中的背诵内容适时渗入。)

  四、激励习作。

  同学读得美,表达的情感更美!小作家们,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刚才说的事写下来吧!在写的时候,把事情写清楚,尽量把感人的地方都写出来。别忘了给写的内容加个题目! (设计意图:当学生争先恐后、谈兴正浓时,正是转入书面表达的良机,由说到写,直抒胸臆已是水到渠成。在此环节,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拟题。)

37、口语交际:安慰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口语交际:安慰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今天,是我教师生涯的又一个第一次:第一次上口语交际的课型。第一次挑战放手给学生,历练自己学会抓学生课堂的生成。

讲课以前,我很忐忑,但是我又很兴奋。我明明知道我是第一次,我可能会失败,但是我心里又有一股劲儿拧着:这三年的成长,总要有这么试试的一天;我总不至于那么差,我估摸着不会很精彩,也不会很糟糕吧!我自己很清楚,看似没有努力的准备过,但是自从讲完青功赛,我一直在磨练着自己抓生成的能力。我,就是想试试。

上课了,孩子们很给力。我也真的很卖力、额头上一直有一层薄薄的汗不论成败,我总又给了自己一个机会,我总又把自己磨了磨,这就够了。再回过头看这节课,有亮点,也有遗憾。用蔺老师的话来说:你永远不知道课堂的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课堂就是如此有变数!

《安慰》这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这一单元安排的课文都是孩子的内心情绪的波动,而且大多都是伤心郁闷的回忆,这时教材安排了《安慰》,让学生能够学会安慰别人。但由于我是自己想要上口语交际,课的进度并没有跟上,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根据学情我做了细微的调整。 课标里面提到,四年级的口语交际,着重培养学生听要有筛选,说要有主题,说完整,有情感,通过语调手势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一节好的口语交际,一定是有重要的一点:真实的交际环境(要明确身份)。去年冬天有幸听了何捷老师讲《商量》,更是深深的明白,交际的真实性是一节成功的口语交际必须做到的。

第一次试讲,从课本上的案例直接入手,发现孩子们并不能感同身受,甚至会让孩子有距离感,无法代入真实的情景当中。直接去演绎,特别容易笑场。后来,L老师建议我直接从学生的事例入手,会更好的帮助学生去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感觉这节课上,孩子们能够去就自己的伤心事儿进行畅谈。最起码是真实的交际环境。

今天的课堂,孩子们的情商真的很高。有的孩子安慰的话特别精彩。其实,这节课是孩子们的语言为课堂增色。记录一些课堂上暖心的瞬间以及我自己后续的反思。

SH小区门口有一条小狗,我每天放学都去看看他。可有一次,小狗一动不动在睡觉,我走过去一看,地上都是血,小狗被车撞死了。我好伤心

GXY(男孩子):你别伤心了!不就是条狗嘛!他是没有生命的!不要难过了

当时,我应该抓住这个点,去告诉GXY,明白安慰别人首先要有共情能力,要学会换位思考!想象对于SH来说,狗就是有生命的、狗就是朋友。你的朋友离开了你,你什么心情,再来劝劝她!

在实际上的课上,第一排的女孩儿一脸崩溃,我立刻让她站起来,帮我评价一下GXY的安慰,女孩儿振振有词,你这样只会让SH更难受!再重新组织一下语言! 我为女孩儿的表达能力点赞,也为GXY宽了宽心:你是想让SH想开些!男孩子嘛,比较大气。再找个女孩子吧!

SH,你不要难过。狗狗迟早有一天会离开,只不过它早走一步

SH,狗狗离开了,但是他会在天上陪着你我惊讶于四年级的孩子,有这样对生死的认识。

D:我不小心把练笔本弄丢了,上面有老师给我的评语,怎么办呢?

Q:不要伤心了,那些批语早就种在了你的心上,所以没关系的

改进:

1.浓缩语言,最后的结尾,如果能再充分准备些,脱离PPT,语言再精炼些。

2.再及时的抓孩子们的生成,让孩子能够与我教授的方法更好的契合。2. 如果换一个班级?还会有这样的效果吗?如何能有这样的效果?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方法融会贯通与孩子的语言中,比起强硬的传授更好。

3. 推荐《爱的教育》 里面有很多安慰的妙招。

4. 练笔,其实可以和开头的事例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困惑: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去评价安慰,如何更加巧妙的融入。说出的伤心,有一些伤害到了孩子,没有保护孩子的隐私。

教案:

一、导入

1. 故事导入二年级,开幕式。一个小女孩儿的小白鞋被踩脏了。伤心极了。一群小可爱围在她身边,你一言我一语......没一会儿,小女孩破涕为笑了...... 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别人安慰的人。

2.打开话题,谈谈你的烦心事儿。创设交际情景。

二、教学安慰

1. 孩子,说出你的烦恼。随机点播:找同学安慰。认同态度 我能感受到你的痛苦,我愿意分担你的痛苦。为对方宽心 凡事想开些 痛苦被稀释 给出解决办法 消除顾虑另辟蹊径描绘蓝图 减轻痛苦耐心倾听,分析原因。表示理解,为他宽心。(认同、鼓励、相同事例、换个角度想一想.....)想出办法,从心出发。真心实意 给人鼓励 设身处地 出谋划策 问 赞 帮 逗

2. 同桌悄悄的说一说,解答。

三、利用方法,解决案例。

1. 演示小丽要转学创设情景:下周你就要转学了,你是小丽。同桌来安慰。

四、拓展升华安慰的方式有很多;

一个静静的陪伴 让他哭 让他说完 给他自己消化的时间 痛苦就消化了一半

一个温暖的拥抱,传达你的懂:我很明白你,我很懂你,我 即使你的世界已经糟糕透顶,我还愿意给你拥抱 一个耐心的倾听...

有时,只是需要一个听众而已.

每个人都羡慕大雄有哆啦A梦,因为我们都渴望有人无条件的支持我们,理解我们。当我们的亲人、朋友、同学、甚至是一个陌生人,在他伤心难过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安慰去抚慰他们。幸福的生活,正是由这些暖心的瞬间组合而成。

38、灰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灰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如何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让学生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呢?

我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请同学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请同学反复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学生想象灰雀在树上跳跃的情景。再问:灰雀可爱吗 ? 你们喜欢吗 ? 还有谁喜欢 ? 你从哪知道的 ?

第二:请同学画出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同桌之间练习之后,再采用指名朗读,分男女朗读,表演朗读等形式练习对话。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并采用换位思考,让他们说说那男孩为什么要抓灰雀 ? 为什么又放了灰雀呢?那是怎么样的心情呢?从而体会到男孩的诚实和可爱。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第三: 教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做了个小练笔,男孩答应列宁之后。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让我激动不已。有的同学想象很丰富。文章里所表达的内容,让我感到学生在我的教学中理解了。

39、狐假虎威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狐假虎威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

1.抓住重点、理解成语、精妙导入。上课伊始,王老师引导学生找到老虎和狐狸的成语,激趣导入。用书中的话解释狐假虎威的意思,并特别强调了假的含义。这样,学生在整体上对成语有了大概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2.利用五精活力课堂的教学模式,环环紧扣,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朗读指导到位。王老师用狐狸是如何蒙骗老虎的?作为主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抓住狐狸说的三次话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和感悟;在教学重点段落时,抓住狐狸的动作、老虎的动作朗读体会。让学生明白百兽之王是被狐狸给骗了。

3.角色定位,现场表演。对于七、八两个自然段,王老师采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进行处理,并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建议:

1.在分角色表演时,我觉得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对词语进行想象表演,最后把整个句子和段落表演出。2.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对角色的各种动作、神态更加了解,表演起就心中有数,游刃有余了。最终达到在丰富多彩的朗读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的目的。

二:

1.环节紧凑、语言精练

教学环节紧凑,教师课堂用语精炼。一节课安排了很多内容:从导入、生字词复习、新课、角色表演到拓展延伸,环环紧扣,紧密衔接。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

2.以读代讲、加强理解

王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努力做到以读为本,以读悟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带着问题读,抓住关键词语读等,抓住狐狸与老虎的三次对话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和感悟。

3.角色体验、情感升华

在学习到狐狸和老虎走进森林时的情景,生生小班合作扮演老虎和狐狸的角色,以演代悟,为学生理解文本打好了基础。学生轻松领悟课文内容。建议:学习文本过程老师可以更加大胆放手一些,相信孩子能够充分体会角色特征,能够自己从文本中找到表现个性特征的词汇和语句进行理解。更加凸显孩子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三:

这是二年级的一篇寓言故事,王老师按照五精课堂下的活力课堂设计,环节清楚,流程清晰,课件精美,重点突出,课堂评价及时,充满了童趣。从一开始的精妙导入猜寓言故事引出本课课题《狐假虎威》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检查精心预习中的认识词语,收集到关于狐和虎的成语达到了检测学生的收集、整理、巩固词语的目的。精彩展练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重点词句中体会狐狸的狡猾,明白了吓走百兽到底是谁最威风。朗读形式多样,在接龙读,老师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精彩展练中进行读中悟,理解了狐假虎威的含义,精要测试想对课文中谁说,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课本剧的表演充满童趣,课后作业的布置合理,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学生回答语句的完整,学生对同学的评价看出老师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整堂课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做到是学习的主人。

建议:在文中描写狐狸和老虎的句子让学生回答后课件再出示。问题的设计不要太多,让学生说出读后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再响亮些,充满自信些。

40、出塞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出塞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而不研,则教必失之肤浅;研而不教,则研必失之深晦。语文教师团队对《出塞》进行了观评课。五位老师借用课堂观察量表,对学生学习情况作了数据统计及分析,并分别从学有思维学有动力学有兴趣学有习惯学有所得五个维度对课堂进行了评议。老师们畅所欲言,肯定了张老师的课堂亮点,使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41、白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白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 识字教学的多样化和层次性。

用讲故事的方式创设识字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赋予字词生命力,大大激发学生丰富的识字乐趣, 学生在这种兴趣情感支配下识字、释意,一点都不枯燥乏味。

在理解徜徉时,更是图文结合,建立字形符号与事物表象的联系,对形近字的辨析、识记抓细、抓实。使学生对汉字的演变过程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自然而然理解了词义,感受汉字的魅力,体会到识字的乐趣。丁老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借助短语描述这棵白桦高洁的品质,说说白桦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理解了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丁老师的词语讲解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体现了训练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

二、巧妙地运用了读的艺术。

让我印象较深的是对朦胧一词的处理,丁老师出示了这个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抓住词意读诗句,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这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一种梦幻般的,似有似无的寂静。并读出朦胧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读出来。雪地寂静无声,在冰雪的映照下,四周呈现朦胧的光线。这样的理解并非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在多次的朗读中自己去感悟。

读,永远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丁老师巧妙的运用了读的艺术,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去走入文本,进而对文本产生个性化的感悟。正是这样充分有效的读书,学生自然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道、读出神,读的特别有层次。

三、充分留足学生对话的时间。

教师真正俯下身子去倾听,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精彩对话,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诗歌的魅力在于诗人情感的流露,它需要解读,需要遐想,需要与诗人来个心灵之约。抒情诗,应该用抒情的语言来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美的享受。

丁老师作为引导者,总是默默等待,留足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在读中熟悉内容,领悟情感。现代诗是一种良好的载体,承载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滋养、情感的熏陶、语言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行在语文路上的我们,且行且思。

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这便是:教师得法,闲庭信步;学生得法,学趣盎然。原来阅读课的第一课时也可以上的这样扎实灵动!丁老师丰富的教学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