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我变成一棵树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
17课我变成一棵树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
1、17课我变成一棵树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我因为不想吃饭便幻想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后来被妈妈用各种食物巧妙唤醒了食欲,从而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
②段落大纲:
全文共2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写我不想吃饭,想变成一棵树,结果真变成了树。
第二部分(512):写我变成的树上长满了鸟窝,妈妈也住进了鸟窝。
第三部分(1323):写我饿了,流下了口水,妈妈早就发现了我。
2、一年级语文下册11课彩虹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本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留个问句巧妙相连,呈现出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②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雨过天晴,天上出现了彩虹。
第2自然段:写如果我提着水壶到彩虹上,就能帮助爸爸浇田了。
第3自然段:写如果我拿着梳头用的镜子到彩虹上,就能让妈妈照着这个月亮似的镜子梳头。
第4自然段:写如果我把秋千挂在彩虹上,坐在上面荡秋千,我的花裙子就会飘啊飘的像彩云。
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以儿童的口吻叙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食材、味道和花样,字里行间蕴含了外婆浓浓的亲情、邻居间浓浓的乡情、端午的文化情怀。
②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交代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第2自然段:写粽子的原料和口干、味道。
第3自然段:写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多,味道美。
第4自然段:交代端午节吃粽子的原由。
4、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静夜思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②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5、一年级语文下册18课小猴子下山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童话,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断地扔了原来的去换新的,最后什么也没得到,空着手回家的事。教育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这样才能有收获。
②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小猴子下山来,看到玉米又大又多,就掰了一个扛着走。
第2自然段:写小猴子看到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摘桃子。
第3自然段:写小猴子看到地里的西瓜又大又圆,就扔了桃子摘西瓜。
第4自然段:写小猴子看到可爱的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第5自然段:写小兔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
6、一年级语文下册20课咕咚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②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1、2):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木瓜掉进水里,发出咕咚声,吓得兔子拔腿就跑。
第2部分(3、4):写小猴子和其他小动物们也跟着跑起来。
第3部分(5):写野牛拦住大伙问咕咚在哪里。
第4部分(6、7):写兔子领着大伙来到湖边,亲眼看见了咕咚,大伙都笑了。
7、一年级语文下册19课棉花姑娘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不同种类害虫的科学常识。
②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1部分(1):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棉花姑娘生病,盼望着有医生来给她治病。
第2部分(25):写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
第3部分(6):写了故事的结果:棉花姑娘的病好了。
8、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反义词
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反义词
近义词
希望期望 担心担忧 容易简单
失望失落 奇怪稀奇 了解理解
秘密机密
反义词
希望失望 担心放心 容易困难
失望如愿 了解生疏 秘密公开
9、语文三年级下册20肥皂泡课堂笔记详细
语文三年级下册20肥皂泡课堂笔记详细
1.小的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我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
这句话的作用是开篇点明题意,最爱揭示了我小时候对吹肥皂泡的喜爱程度。
2.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这段话介绍了做肥皂水、吹肥皂泡的方法和过程,并分享了自制泡泡的快乐。放加和弄这些词清楚的写了制作肥皂水的简单过程。在吹泡泡的过程中,蘸上说明动作要轻、肥皂水不易太多,接着是慢慢地吹轻轻一提,提强调动作不仅要轻还要快,用词准确,说明作者观察仔细。作者用,然后再得句式把观察到的过程很有条理的写下来,让读者一目了然。同时,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吃肥皂泡时专注的状态。
3.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
五色指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颜色,写出了泡泡的颜色多彩。浮光说明肥皂泡表面的光泽亮和颜色多,而且泡泡摇晃不定。轻清透明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的特点,而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亮、透明的特点,给人一种奇异的美。乱转一词写出了泡泡的动态美。
10、三年级下册24课火烧云详细课堂笔记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24课火烧云详细课堂笔记知识点归纳
1.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开门见山,既点明了文题,又交代了火烧云上来的时间。
2.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您老是金胡子了。
这段话通过写地上的物和人的颜色的变化(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两头小白猪用了明变,而喂猪老头儿的胡子是金胡子,用了暗变),形象地写出了日落时分火烧云的动态之美,为下文进一步描写火烧云的颜色作好了铺垫,笑盈盈表现了人们欢快的心情。
3.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红彤彤的火烧云比作火,写出了火烧云鲜艳无比、光亮耀眼的特点。烧字用得妙,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4.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而且快。红彤彤形容火烧云很红;金灿灿则写出了火烧云颜色之深,犹如金子一样闪闪发光,鲜明耀眼,光彩夺目。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形容火烧云变化的一刹那间,同时出现两种不同的颜色,并且混为一体,非常好看,清晰可辨。
5.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是在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前面加上实物名,这不仅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像葡萄一样的灰色,像梨一样的黄色,像茄子一样的紫色,使人感到鲜明清晰,好像亲眼所见一样,而且语言简练、明快。
6.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那匹马变模糊了。
这里把火烧云比作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一会儿两三秒钟写出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快。
7.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什么也看不清了。
恍恍惚惚一词真实地反映了人们观察火烧云时的感受,因为火烧云的形状很多,这些形状在不断地变化,人们看不真切全凭自己的想象。
8.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一会儿 和一会儿工夫等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不仅点明了火烧云变化的时间顺序,而且说明了火烧云瞬息万变的特点。
11、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火烧云课堂笔记一:主题思想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火烧云课堂笔记一:主题思想
本文描述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的美丽和形状的奇异变化,反映出大自然的瑰丽和变幻无穷,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12、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燕子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②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写燕子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2):写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平添了许多生机。
第三部分(3、4):写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
第四部分(5):写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1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元日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元日》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天的欢快情景。这首诗写得轻松活泼,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流露出了诗人在除旧迎新时的无比喜悦的心情。
②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14、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守株待兔课堂笔记及翻译
①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写宋国一个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放下农具守着树桩等待再有兔子折颈而死,最后一无所获被人耻笑的故事,告诉人们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②字词解释:
耕:耕田种地。 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桩。 走:跑。 折:折断。 颈:脖子。
因:于是。 释:放下。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冀:希望。 复:再,又。 身:自己。
③译文:
有一个宋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这个宋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兔子(当然)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15、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池子与河流课堂笔记
主要内容:
这首诗歌通过写池子懒惰,安于现状,最后干枯;河流勤奋付出,奔流不息,得到尊重的故事,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的进取精神。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池子将自己与河流对比,认为自己的命运很好,河流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第二部分(7、8):河流反驳池水,阐述真正的哲理。
第三部分(9):指出池水和河流的不同结果。
第四部分(10):点明主题,揭示寓意。
16、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与画中人物多、街市热闹以及桥北头的一个情景三方面内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幅名画的赞美和喜爱,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概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作者、画面内容、存在的时间及目前的保存状况。
第二部分(24):具体描写了画面的情况。
第三部分(5):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17、11课赵州桥课堂词句赏析笔记,三年级语文下册
1.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开篇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周桥是世界闻名的。世界闻名突出了赵州桥在世界建桥史上的影响力。一千四百多年说明了赵州桥历时之长,表达了作者对建桥技术的赞美之情。
2.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是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
3.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桥的长度、宽度,从而表现了赵州桥的雄伟。两个多字,体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说明了桥的设计精巧;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列数字从长度上说明桥的设计坚固。
5.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种设计指的是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用既又,这组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从两个方面说明了赵州桥设计的好处,一是坚固,二是桥身轻,节省石料。创举是对赵州桥的赞美,也是对设计者的赞美,还包含着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6.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精巧承接上文的内容,美观引出下文的内容。这样写使文章结构更紧凑,衔接更自然。
7.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运用排比的修辞,有的有的还有的生动地描写了龙的姿态,突出了栏板上图案的精美。赵州桥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8.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得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9.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课文结尾点明了赵州桥的历史价值,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字里行间充满了自豪之情。
18、三年级语文下册九课古诗三首之清明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清明》是一首叙事诗,描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景象,借春雨绵绵寄托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惆怅感伤无限哀思。
②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19、13课花钟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难点课堂笔记
1.课文中运用了哪些技法描写九种花的开放?作用是什么?
拟人的修辞方法和多样的句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各种花开放的动态画面生动具体;多样的句式使课文的语言生动有趣,不单调。
2.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第一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列举了九种花开放的时间,充分说明了作者的发现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花开放时的动态画面,多样的句式使课文显得生动有趣,不单调。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3.读了第二自然段,想想昙花为什么会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自然段以昙花为例说明植物开花的时间受温度、湿度、光照限制。昙花的花瓣娇嫩,白天光照太强,深夜气温过低,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所以它在温度、湿度、光照的限制下只能九点左右含笑一现。这段话还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昙花的美丽。
4.本文的题目是《花钟》,为什么没有直接写花钟,而是先写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和原因?
因为花钟是根据花开放的时间顺序而制作的。作者先介绍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和原因,是为最后写花钟的修建提供依据。
20、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课文重点难点随堂笔记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旧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2.英英变成树以后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树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鸟窝;妈妈住到了树上的鸟窝里;妈妈把好东西分给小动物和它们 一起啧吧啧吧地吃;小动物们讨论哪里来的水滴。
3.为什么我会想念家里香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块糖醋排骨?
因为我看见妈妈把好东西分给小动物们,还和它们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而我早已经肚子饿得咕咕叫,所以想吃家里香喷喷的饭菜,尤其是自己最爱吃的糖醋排骨。
4.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小动物们猜测水滴是哪来的这一部分?可以删掉不写吗?
这一部分不能删掉,写小动物们猜测水滴是下雨了、牛奶打翻了、虫子撒的尿、大树的眼泪,可就偏偏猜不到这是大树看到好吃的流出的口水。自然而然地引出英英变成了树真麻烦这一想法。
5.你是怎样理解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的?
从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对我眨了一下眼睛可以看出妈妈早已经知道这棵树是英英变的,联系课文开头,妈妈知道英英不喜欢吃饭才变成了树,于是带了很多好东西住到鸟窝,又故意分给小动物,和它们一起啧吧啧吧地吃,目的就是引起英英的食欲。英英终于明白了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21、17课我变成一棵树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我因为不想吃饭便幻想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后来被妈妈用各种食物巧妙唤醒了食欲,从而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
②段落大纲:
全文共2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写我不想吃饭,想变成一棵树,结果真变成了树。
第二部分(512):写我变成的树上长满了鸟窝,妈妈也住进了鸟窝。
第三部分(1323):写我饿了,流下了口水,妈妈早就发现了我。
22、四年级语文下册墨梅课堂笔记二:诗句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墨梅课堂笔记二:诗句赏析
1.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这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盛赞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有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自己不愿媚俗的品格。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淡字表现了墨梅怎样的特点?
淡字表现了墨梅颜色朴素淡雅的特点。
2.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最后两句诗托物言志,点明中心。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23、四年级下册语文海的女儿课堂笔记之词句赏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海的女儿课堂笔记之词句赏析
词句赏析:
1.这是我们的规矩。
规矩是奶奶要求我做事前,就得给我讲个故事。这个词道出我和奶奶之间的默契,体现了奶奶对我的爱。
2.你们也许要问:什么?宝葫芦?就是传说故事里的那种宝葫芦吗?
连用三个问句设置疑问,旨在引起读者的关注,增加了悬念效果。
3.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用并不是也不是表明我的身份非神仙、非妖怪,是强调我是一个极其平常的而普通的人。这样写,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感到很亲切。
4.乖小葆,来,奶奶给你洗个脚。奶奶总是一面撵我,一面招手。
这里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奶奶哄我洗脚体现了奶奶对我的宠爱;撵招手形象地写出了奶奶无奈又急切的心情。
5.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
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假如真有那么一个宝葫芦,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会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
24、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从军行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作者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赏析
《从军行》总共有7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一二两句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同时又渗透了诗人王昌龄丰富复杂的感情:戍(sh)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金甲尽管穿到磨破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被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5、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问题归纳:
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26、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我会写:
符f(符号、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何时、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单独、独自、独立)
异y (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27、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书写指导:
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
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28、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我会写:
符f(符号、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何时、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单独、独自、独立)
异y (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多音字:
行hng(银行)x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
书写指导:
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
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
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课后习题答案:
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清明》 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描写了亲人团聚,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2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译文】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的行人,个个都是断魂般地落魄。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可以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4月5日前后(农历三月初)。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供嫔妃游戏。
纷纷:连绵不绝。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借问:向人询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受到此诗的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为酒店的名称。
3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译文】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的行人,个个都是断魂般地落魄。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可以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多音字:
行hng(银行)x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
31、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我会写:
符f(符号、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何时、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单独、独自、独立)
异y (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多音字:
行hng(银行)x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
书写指导:
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
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
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课后习题答案:
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清明》 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描写了亲人团聚,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32、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河北省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栏板上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近义词
闻名有名 雄伟宏伟 减轻减弱
节省节约 坚固牢固 美观美丽
精美精致 宝贵珍贵
反义词
减轻加重 容易困难 节省浪费
精美粗糙 坚固松散
3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河北省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栏板上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多音字
省shěng(节省)xǐn(反省)
横hng(横竖)hng(蛮横)
爪zhǎo(爪牙)zhuǎ(爪子)
济j(救济)jǐ(人才济济)
34、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蔡伦,字敬仲,桂阳郡宋阳(今湖南宋阳)人,生于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卒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从小随父辈种田,聪明伶俐,讨人喜欢。永乐十八年(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宫,时约15岁。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公元88年,侍幼帝(和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也正由此开始。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他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之一的造纸术有着巨大贡献,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自尽而亡。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写这段有什么作用?
这段写的是纸发明前人们记录、阅读、携带、保存文字的不便,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在纸上的探索不断,也使得纸的发明显得非常迫切,正是因为这些探索使得后来的纸的发明水到渠成。也与后文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呼应,为后面蔡伦改进造纸术做好的了铺垫。
3.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搬运和保存也方便,蔡伦真聪明
4.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我国的造纸术传到朝鲜,朝鲜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中国人太伟大了,竟然用这么容易找到的便宜材料做出这么实用的纸来,以后我们写东西、阅读、搬运、保存再也不发愁了。
5.仿写: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上面一段话写出造纸具体过程。请你用上,再写做一件事的过程。
早上起来,我先穿好衣服,再洗脸、刷牙。
35、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蔡伦,字敬仲,桂阳郡宋阳(今湖南宋阳)人,生于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卒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从小随父辈种田,聪明伶俐,讨人喜欢。永乐十八年(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宫,时约15岁。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公元88年,侍幼帝(和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也正由此开始。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他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之一的造纸术有着巨大贡献,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自尽而亡。
多音字
累:li(累坏)lěi(积累)li(果实累累)
鲜:xiān(鲜花)xiǎn(朝鲜)
重:zhng(重量)chng(重复)
36、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一、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我们国家最伟大的文化成果。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二、人物介绍
蔡伦,字敬仲,桂阳郡宋阳(今湖南宋阳)人,生于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卒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从小随父辈种田,聪明伶俐,讨人喜欢。永乐十八年(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宫,时约15岁。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公元88年,侍幼帝(和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也正由此开始。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他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之一的造纸术有着巨大贡献,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自尽而亡。
三、生字组词
术sh(算术、术语、武术)
伟wěi(伟大、雄伟、伟人)
录l(录取、录音、录用)
册c(上册、史册、纪念册)
保bǎo(保护、保存、保证)
存cn(存心、存在、存钱)
约yuē(约会、大约、节约)
验yn(验算、验血、经验)
阿ā(阿姨、阿爸、阿婆)
欧ōu(欧洲、姓欧、欧元)
洲zhōu(亚洲、非洲、大洋洲)
社sh(社会、报社、社团)
四、多音字
累:li(累坏)lěi(积累)li(果实累累)
鲜:xiān(鲜花)xiǎn(朝鲜)
重:zhng(重量)chng(重复)
五、近义词
笨重沉重 轻便简便 粗糙粗陋
吸收吸取 改进改善 促进推动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六、反义词
文明野蛮 贡献索取 笨重轻巧
粗糙光滑 促进阻止
七、理解词语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普及:普遍推广,使大众化。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传承:传授和继承。
促进: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
八、词语积累(形容知识渊博的词语)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满腹经纶 才华横溢 博览群书 博古通今
九、概括段落意思
第1自然段:总说造纸术的意义;
第2自然段:早在几千年造纸方法发明以前人们将文字先是刻在龟甲兽骨上,后来刻在竹片木片上,再后来写在帛上;
第3自然段:西汉时代懂得用麻造纸;
第4自然段:东汉时代,蔡伦改进造纸术;
第5自然段: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的发展。
十、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写这段有什么作用?
这段写的是纸发明前人们记录、阅读、携带、保存文字的不便,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在纸上的探索不断,也使得纸的发明显得非常迫切,正是因为这些探索使得后来的纸的发明水到渠成。也与后文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呼应,为后面蔡伦改进造纸术做好的了铺垫。
3.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搬运和保存也方便,蔡伦真聪明
4.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我国的造纸术传到朝鲜,朝鲜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中国人太伟大了,竟然用这么容易找到的便宜材料做出这么实用的纸来,以后我们写东西、阅读、搬运、保存再也不发愁了。
5.仿写: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上面一段话写出造纸具体过程。请你用上,再写做一件事的过程。
早上起来,我先穿好衣服,再洗脸、刷牙。
十一、课文主题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了解国情历史,具有文化自信,尊重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37、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生字组词与笔画
形状 状态
狐 8画 狐狸 白狐
狸 10画 海狸 狸猫
丁 2画 家丁 园丁
零 13画 零乱 零食
巧 5画 巧合 碰巧
克 7画 克服 克制
肠 7画 香肠 肠胃
继 10画 继续 继承
续 11画 连续 持续
抬 8画 抬头 抬手
麻 11画 麻烦 棉麻
烦 10画 烦恼 烦闷
38、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生字组词并造句
形状 状态 桂花的形状小巧玲珑。
狐 狐狸 白狐 这只狐狸很聪明。
狸 海狸 狸猫 小海狸无家可归,可怜极了。
丁 家丁 园丁 人民教师好比辛勤的园丁。
零 零乱 零食 他带了好多零食。
巧 巧合 碰巧 我碰巧了解他的情况。
克 克服 克制 我们要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
肠 香肠 肠胃 他的肠胃不太好。
继 继续 继承 爸爸继续给我讲故事。
续 连续 持续 这雨连续下了好多天。
抬 抬头 抬手 我一抬头,看见了天上的彩虹。
麻 麻烦 棉麻 不要怕麻烦,你可以的!
烦 烦恼 烦闷 她把她的烦恼向母亲倾诉。
39、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2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写我不想吃饭,想变成一棵树,结果真变成了树。
第二部分(512):写我变成的树上长满了鸟窝,妈妈也住进了鸟窝。
第三部分(1323):写我饿了,流下了口水,妈妈早就发现了我。
40、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堂笔记
词句赏析:
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耽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所有人都喜欢腊八粥。
2.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锅粥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的诱人,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叹气一词生动地描写出煮粥时气泡鼓出的声音。
3.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八儿欢喜至极。同时,这句话起到了统领下文的作用,因何而喜呢,下面的内容就是围绕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来写的。
4.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但妈妈总说是时候还早。
进进出出是对八儿的动作描写,说明八儿进出的次数之多,突出了八儿等待腊八粥时迫不及待的心情。好久说明等待的时间之长,表现出熬腊八粥破费功夫。
5.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这里是对八儿的语言描写,八儿的追问突出了他想吃粥的急切心情,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馋猫的形象。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
6.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语言描写富有趣味,一个那字表现了八儿撒娇、赌气、失落的心理。
7.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叹气嘟囔把熬煮腊八粥的样子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如临其境,仿佛闻到了那浓浓的香味,同时也突出了八儿的可爱与嘴馋。
8.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八儿这个连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小孩子,借口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竟然要跟妈妈一样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并且在得到妈妈同意后,得寸进尺想吃得更多。从中感受到八儿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同时也说明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想法极其强烈,展现了衣服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9.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这几句话是对八儿的心理描写,这是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后的美妙的猜想,既写出了粥的特点,又写出了八儿好奇、急切的心理和嘴馋的特点。
10.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八儿由于个子矮看不到锅中的粥,对腊八粥有许多美妙的猜测,现在妈妈把自己抱起来,终于看见了。禁不住发出一声惊呼。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1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跌字用得巧妙,把栗子进入锅里的过程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12.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这里是对八儿心理变化的描写。照应之前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想象,现在看到粥的颜色却是黑的,不由得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心里有些许失望。
13.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把八儿吃饱的肚子比作一面小鼓说明八儿一碗接一碗吃粥,把肚子撑的像一面小鼓,描绘了八儿吃的十分饱的可爱形象,从侧面反映了腊八粥的好吃。
14.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半碗陈腊肉都吃不下去了,说明粥的美味胜过陈腊肉,也说明八儿的爹妈也吃的非常饱胀了。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的情景为什么要略写?
略写八儿和家人吃腊八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
等待喝粥的过程写得详细,喝粥写得简略。文章对八儿等待喝粥时的各种心理活动描摹得非常具体、细腻,写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逐步渲染,层层蓄势,把八儿想吃而不可得,焦急、期盼,好奇而惊异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八宝粥的香甜、诱人,也展示出儿童的天真烂漫,富有童真童趣。而在吃粥环节,并未详写吃粥的过程,而是描写吃粥的香甜和满足,更有余味,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2.这篇文章在写等粥部分时是以什么为线索的?
等粥部分是以八儿的心理活动的变化为线索的。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对腊八粥充满美好想象,最后到亲眼看到腊八粥时的惊讶,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构成了等粥部分的线索。
3.从描写八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可以看出八儿是一个天真、可爱、聪明、孝顺的孩子。
4.文中描写八儿一家吃粥的场面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作用是什么?
文中写八儿一家吃粥的场面采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方法。作用是从侧面烘托出腊八粥的香甜、好喝。
相关文章
-
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
我变成了一棵树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教案设计说课稿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一文课堂笔记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
-
13课荷叶圆圆一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复习笔记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
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复习重点难课堂笔记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推荐文章
-
坐井观天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生字组词
-
风娃娃生字组词结构笔画及造句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五年级上册15课小岛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
一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生字组词
-
四年级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要点课堂笔记形近字
-
三年级灰雀小练笔参考答案
-
二年级找春天生字组词带拼音
-
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知识梳理课堂笔记近反义词
-
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第12题参考答案
-
淘气大王
-
我为自己的选择骄傲
-
窗外的自由
-
一块像皮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传递》反思
-
小班音乐教案《钻泥巴》反思
-
小班健康游戏教案《小汽车运水果》反思
-
湖景旅游朋友圈文案39句
-
特价商品信息展示平台朋友圈文案39句
-
个性潇洒的游戏网名287个
-
《公主之道》裴线攻略